APP下载

故乡的红薯

2020-08-13万明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堂哥红薯故乡

万明

故鄉是个穷乡,山多地少,红薯多,水稻少,红薯成了村民们的主要食粮。

1978 年,我进城了,从此告别了穷困潦倒的家乡,自然也远离了“ 拌茴砣”的日子。一天,堂哥来家看我,一碰面,他立马从鼓鼓囊囊的蛇皮袋里掏出一包油炸红薯片往我手里塞,说,“城里人什么都不缺,就缺这纯正香甜的红薯味道,弟,尝尝吧,解解馋!”堂哥显得是那样逼促、真诚,我却有些迟疑,一听“红薯味道”四字,心就不禁呻吟了一下。应当说,堂哥拿来的不是炸得两面金黄的红薯片,而是一颗滚烫的心。可奇怪的是,这么好的东西家人都不吃,我只好拎到办公室,被同事抢了个精光。

离开老家很久了,可在独处时,故乡一些零碎的事悄然涌上心头,春刈草、夏游泳、秋摸瓜,居然还有下地挖红薯……我忽然迷乱起来。

2017 年仲秋,我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正在相次崛起。谁拥有了产业谁就拥有了世界,让特色村庄因特色而美的,

这就是红薯。悠悠的韶光里,故乡已成为闻名遐迩的红薯之乡。站在高处俯瞰,满眼的绿色,一望无垠。一场喜雨浇绿了红薯,像一条条舞动的绿绸带铺展在广袤的土地上,藤蔓,你牵我,我牵你,缠绵纠葛着,匍匐于田垄山坡上。

一个红薯,两样情。山那边的邓谷,一位退伍军人牵头办起了红薯合作社。“开头缺资金、缺技术,他迷茫过,消沉过,后来镇党委把红薯合作社作为脱贫致富项目予以扶助,合作社渐入佳境,红薯种植面积由开头几十亩扩大到近万亩。”一村民高兴地告诉我。手中画是眼前景,眼前景是心中境。你看,晨曦微露,社员们迎着朝霞“收割”美好生活。一锄下去,一嘟噜一嘟噜红薯露出来,然后一掀一拽,一个个穿着红色外衣的胖娃娃滚落,“躺”在“黄金毯”上。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夜已深,值班工人还在车间工作,将红薯进行深加工,磨浆,滤粉,沸水煮,日处理红薯原料上百吨。厂房是白的,工作服是白的,红薯粉是白的,连这一蔚蓝的天空也染上了洁白无瑕的颜色了。红薯尽是宝,从头到脚都带着绿色奉献给人类:红薯粉丝煮着吃软糯,其色如玉,甘之若饴;红薯条、红薯片,香如栗,甜如蜜……成为“舌尖上中国”的美味。

故乡发生了巨变。小红薯一跃成为全镇的“ 大产业”,平均每亩红薯加工增收5000 元,为2000 名农民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上百贫困户因“薯”脱贫,收入最多的户每年高达十多万元。合作社也完成了自己的“逆袭”:产品由一个发展到几个,营业额由 2013 年的 380 万元,增加到

2017 年的 1300 万元,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并拿到了“中国有机食品认证”。

我爱红薯,更爱这片壮美的土地!

责任编辑:蒋建伟

猜你喜欢

堂哥红薯故乡
故乡的牵挂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走在故乡
蒸红薯,学一招
月之故乡
吃喜酒
吃喜酒
坚强的红薯
爱你,就和你成为“等式”
表堂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