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四月回辋川
2020-08-13柯利衡
柯利衡
辋川于我而言,是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我外公是土生土长的惠安辋川人, 当年背井离乡到外地当兵,最后结婚成家定居浙江金华。小时候,外公时不时会提起他在辋川生活的经历,看得出,他对辋川是多么的怀念,哪怕他在金华居住了六十多年。
芳菲四月,天上飘着毛毛细雨,我和妈妈踏入辋川的土地,望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有着莫名的亲切感,原来外公和妈妈讲述的辋川是这个模样啊!
走在青石板铺成的二里古街上,明显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历史气息。道路两旁, 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房子映入眼帘,几百年风雨的洗礼,这些房子有的破旧不堪,有的依旧屹立不倒,它们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者。一位卖蜂蜜的老奶奶告诉我,辋川又名“万城”,意思是没有万贯家财住不起辋川城。远古时代,辋川就有人居住,经过唐代到明代的发展,日益繁荣,渐渐成为惠安县的商务港口和海上要道,从而形成了这条自西向东的二里古街。
走着走着,在一个街角的拐弯处,妈妈指着一座三层楼告诉我,那就是外公的家。当年,外公的祖上是卖日用百货的,那时候,只要把底层的门板卸下来平放着,就 可以卖东西了。我的心里一激灵,原来外公家早年还是挺富裕的,不然怎么能住在“万城”里呢? 望着这座房子,我的脑海不停地想象着当年开店吆喝做买卖的场景。现在二里古街上,以留守儿童与老人居多, 青壮年都到外地或搬到新街发展,不像当 年那样热鬧了。
古街不远处的居仁提督衙,是清代江南一品提督陈鸣夏的府衙。他是惠安县有史以来最高的武职官。走进提督府,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壮观。到处都是房间,天井也很宽敞。清雍正二年(1724),陈鸣夏与三兄陈如雄参加乡试,同登甲辰科武举人,雍正五年(1727),又为同榜武进士,皆授御前侍卫。我想,书中自有黄金屋,难怪古代书生十年寒窗苦读,就为了有一天可以金榜题名,苦尽甘来。再往里走,我被一件“曲水流觞”石雕深深吸引了,据说是仿效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时的场景凿刻的。望着这块雕刻品,我仿佛看见古代文人雅士欢聚此处,把盛满醇酒的杯子放在曲水上游,从上漂浮而下,止于某处,跟前的文人则应取杯饮酒,好不刺激。
时光,在这座古厝里延伸。这块全国罕见的清代文物,整体为圆盘状,由八块乌青石组成,雕工十分精细,尤其接合处衔接得非常紧密。盘上曲折凹槽的壁上刻有水生动物。看着这件巧夺天工又栩栩如生的雕刻品,我由衷佩服古代工匠的技术和智慧。几百年前,石雕工人就有这样的手艺,难怪现在惠安的石雕名扬海内外呢!
辞别提督衙,我们前往虎屿岩,与绵亘的群山相遇。这时候,天空开始放晴,中峰独秀,雾气袅袅,宛若仙境一般。
责任编辑:黄艳秋美术插图:冯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