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初中生品味散文“三策略”

2020-08-13于亚鹏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8期
关键词:三策略词句品味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的散文供学生进行学习。散文不仅语言优美凝练,而且意境深邃,其中大都蕴含了真挚的情感。散文大都以记叙或者抒情为主,取材广泛,虽然篇幅短小精悍,却能够呈现出情文并茂的突出特点。如何才能对散文这类文体展开有效的教学呢?散文教学需要带领学生反复阅读,比较揣摩其中的语言运用,这样才能深入触及作者的精神世界,才能够根据作者的描绘共享其人生经验,激发情感层面的共鸣。所以,在组织散文类课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表达,还要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深意,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一、在情境中品味,体验散文韵味

在散文类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散文的语言韵味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那么,怎样才能对散文的教学价值展开深入挖掘,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散文所独有的艺术魅力呢?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展现教学智慧,如何才能够为学生呈现散文美好的意境,如何才能够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呢?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引导他们在情境中品味十分重要。

1.创设语言情境,体验语言韵味

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怎样展现其形散,如何透过形散感受其神聚,这也是初中散文教学最为关键的教学任务。怎样才能使学生游走在散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潜藏于文字背后的语言之美?应当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准确体会文字的魅力,感受散文的艺术性。

以《春》为例,可以在导入环节展示一段视频,春姑娘来临,冰雪消融,小草破土而出,樱花漫天飞舞……还可以闭上双眼,感受微风拂面,倾听小溪潺潺和草地上孩子们的欢笑,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描写,充分释放内心的情感,传递出对春的期待。在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之后,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春天所带来的朝气和喜悦,还能够感受到春的希冀,同时也在课堂上成功地塑造了这一良好的情感和氛围,此时再带领学生回归文本,展开有感情的阅读,自然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春的气息,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2.创设读写情境,体验表达韵味

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强调的重点在于语言建构以及语用能力,所以在带领学生深入散文世界时,不仅要能够充满情感的朗读课文,还要尝试散文创作,提高对语言的建构以及运用能力,更要尝试赋予其相应的情感,使其可以借助语言文字的方式进行传递,这也是当前语文课堂必须要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以读写结合的方式组织散文教学,使其有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白杨礼赞》这一篇散文中,作者针对白杨的外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中的词汇“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丈把高”“紧紧靠拢”“绝无横斜逸出”等等,还有“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以及“坚强不屈”“挺拔”。当学生对这段文字进行朗读的过程中,通过这些词语能够感受到白杨树的形象和精神,也能够就其品质形成个性化认知。通过这种形式的朗读和积淀,学生大多会形成个性化感悟,而教师则需要鼓励学生以课堂随笔的方式将这种感悟进行表达,或者揭示白杨树精神,或者展现传递白杨树的品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阅读和写作双重能力的同步提升。

二、在朗读中品味,触摸散文情感

朗读是学生获取并培养语感的唯一路径,通过朗读才能够准确品味语言。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体会语言的妙处,首先要进行朗读,丰富朗读的形式,提高朗读的灵活性,这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才能使体会语调变化,感悟作者層层深入的情感。同时,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启迪智慧,荡涤其心灵,深入触及作者的情感世界。

1.聚焦关键词句,引导朗读品味

在一篇文章中,重要的词句是语言的关键点,想要深入理解文章语言,首先需要针对这些词句展开挖掘,体会其后的深意。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学生常常能够体会到其语言所具有的情感性以及生动性,而且在散文中所架构的意境,也具有显著的感染力,作者依托于散文这种题材,强烈的抒发内心情感。所以,需要教师在组织散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句,通过反复品读体会的形象、意义以及内涵,特别是蕴含于其中的作者情感;还要对其进行反复推敲,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掌握炼字炼意的阅读技巧,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以《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教学为例,我首先聚焦于对母亲的一段描写,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母亲会躲出去?为什么她会偷偷听我的动静?通过哪些词语能够感受到母亲对我的爱?”然后为学生留有一段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很快就有学生主动提出:母亲“躲出去”的原因,是为我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我可以发泄内心的悲伤;“偷偷的听”,是怕我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通过“眼边红红”能够感受到母亲的悲伤,在看着我痛苦时她自己也很痛苦,更多的还有无奈。这些都能够感受到母亲对我的爱。针对学生的回答我表示赞赏,然后继续询问其他同学是否还有补充,此时又有一名学生提出:文中反复提到“悄悄的”,也能够从侧面说明我对走路的声音非常敏感,而这一敏感却被母亲细心的捕捉到了,所以她每次都特别放轻脚步。这是从间接的角度展现母亲对我的爱。由此可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走入文本,体会当时的意境,还能够感受到对的弦外之音,真正和作者形成情感层面的共鸣。

2.基于文本情感,引导朗读品味

散文大多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这些都是作者对生活事件的有感而发,并且将这种感悟寄托于文字,因此散文大都具有极强的抒情性特点,而这一特征要求学生用心感悟,体会字词句段的灵动,通过对字词句段的揣摩,感悟作者蕴含于其中的情感及其变化,真正实现心随文动。可以通过美读这一方法品味语言、感悟情感,从而还能够顺利实现审美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收获的不仅是情感、节奏层面的体验,还有心灵层面的升华。

例如,在《荷塘月色》这一篇散文中,使用了“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等大量的叠词勾勒夜间荷塘的静谧,展现出作者独处于此的朦胧情感。在引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需要让他们体会这些叠词的运用及功能,进而领会作者心境。又如,《济南的冬天》这一篇散文体现了亲密隽永的风格,在带领学生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所能体会的不仅仅是文本的朴实语言,还有潜藏于其后的对济南山水的热爱和迷恋。所以,需要结合亲切的语气,才能读出作者蕴含于其中的深情。

三、在比较中品味,鉴赏散文特色

德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认为,不管是思维还是理解,都需要依托于比较作为基准,通过比较的方式能够认知世界上所有的事物。而这也是散文教学实践中非常普遍的品析语言的方法。在组织散文教学时,应善用巧用比较,使学生可以通过对比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实际上,针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对文本语言展开对比推敲,就此形成归纳和总结,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比较呢?可以根据文本语句,或者进行删减、或者选词替换,进而形成新的句子,之后将所得到的新句子和原文之间展开对比,这样就能够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及时点拨,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文本语言的突出特质,才能够从中探寻语言存规律,体会语言独有的魅力,提高语用综合能力。

例如,在《秋天的怀念》这一篇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删掉“一会儿”,然后将所得到的新句子和原文之间展开对比阅读,并设计提问:“这样修改是否可以?”很多学生都明确表示不可以,并说明去掉“一会儿”之后,没有原文显得更生動更形象,而且借助“一会儿”这个词能够展现“我”同意看花之后母亲的欣喜之情,还能够体现其当时手足无措的状态。除此之外,还能够表达母亲希望我可以快速摆脱现在的状态走出阴霾。原文中的句子能够更真切的揭示文本主旨,使句子扣人心弦,能够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以及母亲的坚强性格。根据这位学生的解释,其他学生也深受启发,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此时的课堂氛围异常活跃。通过比较的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揣摩文本语言,也能够自主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纵深拓展,使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真正有助于提高语言鉴赏能力,为综合语用能力的提升打下扎实的根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针对散文的教学关注语言品读,教师需要结合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才能实现反复揣摩、反复推敲,既能够聚焦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也能够把握细节描写,还能够对此展开更深层面的发掘,体会其深层含义,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于亚鹏,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飞达路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三策略词句品味
品味桂峰
品味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