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 生态系统的“中国芯”
2020-08-13黄英
黄英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首先来到位于商洛市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总书记的考察调研,让秦岭一下子成为了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秦岭,素有“国家中央公园”之称,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大秦岭是中国地理版图的一部分,然而,这并不是普通的一部分,而是极不寻常的一部分。大秦岭处在中国腹心地带,是与中国昆仑山一脉相承的中央山脉。在中国生态系统中,大秦岭可以称得上是“芯片”。大秦岭既是中国地理中心,又是中国生态精髓,既是中国南方与中国北方的分界线,又是两大母亲河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有“中央水塔”“生物基因库”之称,又被视为“中华父亲山”。
“三千里大秦岭 五千年中华史”,大秦岭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地理标识,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其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大秦岭的绿水青山,就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大秦岭与黄河、长江构成的“一山两河”地带,是中华文明的源区,也是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
總书记考察的陕西秦岭是大秦岭的心脏地带、最精华所在,是中国顶级生态空间中的核心空间,是保护大秦岭的核心阵地。秦岭陕西段,东西抵省界、南北至山体坡脚线,总面积为5.82万平方公里,涉及商洛、西安、宝鸡、渭南、汉中和安康6市39个县,是汉江、嘉陵江、丹江、洛河,浐河、灞河等重要河流的发源地,也是渭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目前,陕西秦岭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30处。其中,国家公园1个、国家植物园1个、野生动物园1个、风景名胜区14个、自然保护区33个、森林公园50个、湿地公园11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1个、地质公园8个。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集观光、休闲、度假、避暑、疗养、娱乐以及科学考察为一体,全国最大的自然公园群在秦岭呈现,形成了良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生态秦岭的前世今生
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秦岭木材支援全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因此付出了生态代价。自1998年陕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及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陕西林业部门因地制宜,在秦岭地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19.52万亩、封山育林655.09万亩、飞播造林1053.22万亩、森林抚育645.75万亩,有效扩大了秦岭地区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达到69.65%,森林蓄积2.7亿立方米。
习近平总书记在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步行进入羚牛谷查看自然生态,称赞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在陕西,随着生态建设与保护的不断推进,这样的天然氧吧正越来越多。自1965年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全省共建立自然保护地10个类型273个,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
陕西地跨3个气候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多年来,陕西林业部门大力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全省11市(区)113个县级单位均设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2017年,秦岭国家植物园开园运营。2019年,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挂牌成立,秦岭国家公园前期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树长了,林密了,生态质量提高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质量在不断恢复优化,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稳定增长。最近,在秦岭地区接连发现了新的动植物物种:在秦岭北麓,首次发现了蕙兰;在太平河流域,连续发现了襀翅目和扁翅目的昆虫新物种。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在整理红外相机监测资料时发现,在秦岭兴隆岭和天华山金钱豹种群重要走廊带区域内拍摄到野生金钱豹画面,表明其种群已经由保护区向外扩散,并且在保护区外建立了稳定的金钱豹种群。
物种的天堂 生态的乐园
自1965年太白山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至今,陕西在秦岭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33个,总面积850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4个。这些保护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主峰太白山及秦岭主脊南北两侧。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县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即分布于此。这里也是“秦岭四宝”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秦岭自然保护区最密集的区域,形成了小规模的秦岭保护区群。
多年来,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保护成效显著,秦岭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9.65%,森林蓄积量2.7亿立方米,有种子植物38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580多种。“秦岭四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栖息地面积不断扩大。秦岭大熊猫由20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加到345只,增幅全国最高,野外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发展到4000多只,被称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羚牛数量4000多头,金丝猴数量超过5000只,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扮靓了陕西多彩的生态空间。
除了众多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外,秦岭还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植被分带最清晰、最具自然风貌的植物园,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植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秦岭北麓下的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庞大的动物种群和数量都是西北之最。
在位于秦岭中段周至县境内的秦岭国家植物园开放区,记者看到丘陵和平原植物迁地保护区内引种保育的众多植物生机勃发。
由陕西省政府、国家林草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市政府联合共建的秦岭国家植物园,园区内地貌单元多样,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有植物1641种,动物154种,昆虫2000余种。历经20年克难攻坚的立项和建设,作为全国唯一冠以“国家”二字并以“秦岭”命名的植物园,致力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秦岭区域植物特色,以打造“世界级”植物园为目标,不断提高园区生态含量和文化含量。
据秦岭国家植物园科研中心博士朱琳介绍,近年来,园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和科研科普力度,先后开展了陕西本土植物清查与保护、引种保育及秦岭山地多样性植物研究等工作,为确保园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原真性、完整性奠定基础。
中科院西安分院研究员、秦岭国家植物园原主任沈茂才说,目前10平方公里的迁地保护区内已引种保育包括华山新麦草、秦岭红豆杉、珙桐、翅果油树等珍稀濒危植物30余种,基本建成科属专类园18个和60亩的苗圃、引种资源圃。其中,秦岭红豆杉和珙桐是秦岭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代表,具有极高的生态、药用和文化等价值,被誉为“秦岭双娇”。
据介绍,在秦岭太白山地区,太白红杉是山地森林最上线唯一的落叶乔木针叶林树种。太白红杉是松科落叶松属红杉组的高大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陕西秦岭太白山、玉皇山和佛坪河户县等地海拔2600~3500米的山地,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这里的太白红杉树干笔直、枝繁叶茂,高可达20米,倔强地生长在乱石堆砌的山坡谷地,与林下厚厚的草甸植物构成了特有的小生境。每值八月,太白红杉淡红色长圆形的球果就会长成,3~5厘米长的球果长在下垂的短枝上,与一簇一簇的披针状线形小叶交替出现,会形成独特的景致。
在秦岭还有一种隐居深山的独叶草。独叶草是我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属于毛茛科独叶草属,有长长的地下根状茎,每年自顶端芽中生出一片叶和一条花葶。独叶草在林下成片分布,片片挺立的心状圆形叶平铺在长满苔藓的地面上,沿着大树基部的空地延伸开去。独叶草每片叶从基部深裂成五个裂片,好似绽放的五瓣花,这是一种原始的脉序特征,在被子植物中非常少见,对研究被子植物的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党双忍强调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嘱托,建设好秦岭国家植物园,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力量,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在秦岭植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不断取得创新成果,探索秦岭保护新途径,将其打造成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示范基地,为推进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建设美丽陕西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多年来,陕西林业部门始终贯彻“让城乡居民走进美丽的生态空间,让美丽的生态空间提供美丽的生态服务”理念,拓展生态服务功能,取得显著成效。秦岭地区6个地级市,已有5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分别为商洛、西安、宝鸡、汉中和安康。秦岭地区生态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等生态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秦岭已建立50个森林公园,其中太白山、樓观台、骊山、少华山、金丝大峡谷、木王等森林公园已经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已建立青少年森林体验(教育)基地16处,年均接待10余万青少年参加体验(教育)活动。
持续播绿 生态富民
近年来,为改善生态环境,陕西林业部门持续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等林业建设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1998年,陕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经过20多年休养生息,质量迅速恢复,森林蓄积量达到4.78亿立方米,是第一次森林资源清查的2.56倍。20年来,陕西坚持不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覆盖全省10市102个县(区),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039.7万亩,居全国第一。
延安市通过实施全域退耕,实现绿色全覆盖,不仅成为全国生态建设“一面旗帜”,也成为世界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延安样本”。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沙化土地面积3600万亩,流动沙地超过860万亩。经过长期不懈地治理,榆林林木覆盖率从0.9%提高到33%,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569万亩,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流动沙地全部得到治理。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显示,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93.24%,荒漠化土地面积比1999年减少472万亩,沙尘暴几近消失,年扬尘天气减少到10天以下。
渭南市蒲城县82岁退休老教师齐仲平,20多年来始终坚持在洛河边开荒造林,已经建成了1000余亩的“古渡林场”,看着如今草木葱茏、生机盎然的林场,老人说:“习近平总书记说,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山清水秀才能文明永续,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还要看着把蒲城洛河国家湿地公园在这建成呢,让大家都能享受到绿水青山的生态美。”
如今的三秦大地“绿肥黄瘦”,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3.3%提高到45%,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特别是2000年至2018年,全省植被指数变化百分率平均17.9%,为全国平均值的两倍。“榆林草灌锁沙丘,延安黄土变绿海,关中大地园林美,秦巴山区绿更浓”,深深浅浅的陕西绿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秦巴山区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陕西秦巴山区有29个贫困县,其中11个是深度贫困县。这里是三秦大地生态空间治理的主战场,是我国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同时也是脱贫攻坚的主阵地。
家住安康市岚皋县孟石岭镇丰景村的李长松是秦巴山区众多生态护林员的一员。2014年李长松突发意外,受了重伤,医药费让他的家庭债台高筑。2016年初,他家被列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当年10月,李长松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几年来,他对所管护林区的沟沟岔岔走了一遍又一遍,沿路对群众不厌其烦地宣传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李长松于2017年3月初做起了林下养鸡的产业。几年来,李长松的林下养鸡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具有年孵化小鸡3000只、出售鸡蛋5万个、年出栏商品鸡6000只以上的规模,净收入超过30万元。2019年,李长松带动了本村富余劳动力6人就业,并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为丰景村38户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3000余只,签订产品回收合同,以保底价回收产品,带动38户贫困户增收15.2万元,户均增收4000余元。今年,他进一步扩大规模,预计到今年年底,年总产值将达到70万元,纯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
多年来,陕西林业部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生态脱贫为统揽,倾斜政策资金,全力推进生态脱贫各项措施精准落地,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选聘生态护林员是各项措施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既为国家护好了“被子”,又为贫困户增加了“票子”。截至目前,秦巴山区共选聘生态护林员3.9万余名,带动11万余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党双忍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求“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这让大家非常激动。守护秦岭生态是陕西林业人的“一号使命”。我们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整合优化秦岭自然保护空间体系,切实守护好秦岭生态空间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让秦岭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