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分课堂”教学理念的线上教学模式探究

2020-08-13付用军于磊战希臣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理念

付用军 于磊 战希臣

摘   要:线上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学的主渠道,教学管三方逐步由最初的线上教学探索阶段逐步过渡到适应提升阶段,线上教学质量逐渐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中国学者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线下教学中得到了快速推广应用并取得明显成效,对于推动线上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在进行线上对分课堂教学可行性分析基础上,探索构建了线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质量保障策略。

关键词:对分课堂  教学理念  线上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6(a)-0242-02

为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性,最大限度的减少疫情影响,各高校纷纷按照“停课不停教、延返不延学”的原则,依托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等线上教学平台,利用钉钉、微信、QQ、ZOOM等交流工具,创新实施在线直播授课、共享学习。绝大多数老师对于线上教学相对陌生,基本上都经历了开课前线上教学技能的恶补锤炼,对于线上教学的规律还处于摸索阶段。“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精讲导学、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导向探讨释疑解难的特点,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师生分居各地自主时间相对充裕,加之线上学习资源丰富、沟通交流平台便捷等有利条件,为老师探索开展线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契机。

1  对分课堂简述

对分课堂主要包括课堂讲授、独学(内化吸收)、讨论与对话三个环节。目前常见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1]。对分课堂主要是针对传统讲授教学模式短板不足,在教师精讲导学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和讨论交互,实现个体主导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2]。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不需要开展课前预习,在讲授环节,老师直接进行课程基本理论、方法以及重难点等内容的框架式讲授,不进行课堂提问、不组织课堂讨论,课堂讲授要留有充足的余白,引领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2  线上“对分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 线上学习资源的丰富性

随着教育部双万课程建设计划的推进,以及线上学习模式的推广,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平台提供了大量优质的MOOC资源,甚至是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同时,知网、万方、维普等提供了最新的硕博论文和学术期刊文章,可以为学习者开展相关知识点的深度学习提供不同视角的研究成果。这些线上资源为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提供了丰富足量的学习资源支撑。

2.2 学生能力培养的必需性

部分高校仍然延续了近高中时期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养的培育是极为不利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开展的课程互动、章节研讨等,大多停留在针对个别学生、个别章节实施,没有实现对全体学生、全课程知识点的覆盖。实施在线教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在有效实施“亮考帮”机制下,倒逼学生进行学习时间的规划安排,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在独学、讨论对话环节对梳理归纳、撰写、表达交流等能力以及团结互助品质实施塑造,最终实现对课程全知识点的深化理解和应用。

2.3 线上教学特点的契合性

从当前线上授课方式来看,主要有PPT+语音直播、PPT+视频语音直播、平台共享MOOC课程自学+线上辅导答疑等方式。受平台技术限制,网络拥堵现象严重,PPT不支持动态展示、教学互动需要频繁操作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好,老师在讲授过程中无法看到全体学生,无法收到学情即时反馈,课堂教学管理基本处于“挂空挡”状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主张课前不预习、授课中不互动,且教学时间相对集中连贯,可以有效规避当前在线教学相关不利条件,有效提升线上教学效率。

3  线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实施

3.1 课前准备环节

依托智慧树、学习通、对分易等平台建立教学任务、组织学生选课;结合见面课,向学生详细介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明确过程考核组织形式,讨论分组方式,尤其要明确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主要开展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尽早转变学习理念方法,避免因学生不给力,导致整体學习效果不佳。

3.2 课堂授课环节

依托钉钉、腾讯课堂等平台,采取视频、语音+PPT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直播授课,每次授课控制在45分钟以内。课前采取开启摄像头方式进行视频打卡,确保签到率。授课过程中采取“抛砖引玉”式的讲授方法,对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框架内容体系的介绍以及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为学生提供目标性引领。根据学习“最近发展区”理念,将学生努力“跳一跳”、难度适宜的学习内容留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探究。

3.3 独学内化环节

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课后学习任务,结合教材以及线上学习资源开展独自学习;老师通过线上平台监控学生信息资源查看、作业提交,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自觉。在作业内容方面,可以设置对比分析、综合应用、拓展思考等类型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探究型学习转变,积极梳理总结“亮考帮”设定内容。为确保讨论对话环节效果,可以设定“考帮”环节指标,提前提交老师把关,便于老师掌握学习效果。

3.4 讨论对话环节

按照4人一个讨论小组的原则,对所有学生进行讨论分组,可以采用对分易、智慧树平台手动或随机分组的模式实施,学生可以通过微信、ZOOM等视频会议软件实现在线可视化讨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对话,发挥“导学”“助学”作用,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提高。

4  线上“对分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策略

4.1 重组再造课程教学流程

在精讲留白导学教学要求下,老师需要彻底改变原有的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系统化的课堂教授模式。结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特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从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整门课程进行重新设计,系统明确教授任务界面、学习目标要求。老师要锤炼精讲的能力,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提炼重点、难点,提升学习有效性的过程,要避免落入该减不减,形式对分、内容不对分的表面“对分课堂”。

4.2 科学定位老师学生角色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将由课堂的主导者和课程教授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程学习的探究者,个性化学习的主导者,成为了学习的主宰者,达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初衷。

4.3 组织实施全程考核评价

在对分课堂“一教二学三考四导五助”的流程模式中,“考”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链接作用,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独学内化效果,同时为老师在讨论对话环节更好地发挥“导学助学”作用提供有力支撑。在讨论对话过程中对表现优异学生进行表扬肯定,让学习后进者保持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习居中者学习动力和目标,让学习位居前列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肯定、潜能得到有效激发,推动构建形成良性向上的整体学习氛围,真正发挥考核“指挥棒”导向引领作用。

4.4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育人作用

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能随时进行交流,作为老师来讲,最为担忧的是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自律性不强、学习投入不够,难以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深入挖掘课程本身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有效融入知识教授环节,取得学生的价值認同,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由“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要学好”。

参考文献

[1] 杜艳飞,张学新.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116-118.

[2] 王翠娟.对分课堂研究的格局、热点和特征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46-52.

[3] 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27(3):140-144.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教学理念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