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分析
2020-08-13唐春娥
唐春娥
摘 要: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代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已经初步构建起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显著提升了学校信息化水平,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推进,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有鉴于此,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本质特征,探讨新时代下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信息化 建設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6(a)-0236-02
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云技术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应用领域也从传统电子、物理、计算机转移至公共交通、商务、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中,在2015年,我国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将信息化作为促进国家发展的途径之一[1]。信息化的应用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信息化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是促进高职院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
1 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本质特征
关于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工作,从广义而言,是学生从入校到离校,在班级管理、宿舍管理、素质拓展管理、奖助贷管理、就业创业管理、离校管理等方面实施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采用该种管理措施,其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为学生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需要满足几个特征。
首先,数据的实时共享。学生管理信息化,其主体是学生,在学校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要满足高效管理要求,需要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各个部门、学院之间的信息与数据都要能够实现顺利交流、转换,这是信息化管理的关键要素。
其次,程序要规范合理。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中的各个业务,与学生工作管理流程相同,从申请,到后续结束,都需要各项数据资源的支持,这样方可确保整个业务流程能够顺利完成。
最后,数据的准确迅速。在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工作中,要利用前期数据导入来构建数据仓库,让数据能够实时更新、沉淀,为学生工作管理中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利用信息化数据挖掘手段和信息调取方式来顺利完成学生管理工作。
2 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路径
2.1 制定信息化管理体系
高职学生管理信息的建设上,首要措施便是要制定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2.1.1 制定信息化管理标准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推行,都离不开良好的顶层设计与有效的中下层执行,顶层设计在学生管理信息化工作中,起着指导作用,为此,要科学构建组织架构,以校党委作为核心,由校党委负责管理制度的建设,利用统一化的标准体系确保信息化管理标准的科学性、完整性。并设置专门信息化部门,做好业务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提高业务准备、流程梳理、系统测试的协作度。同时,与其他工作相比而言,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具有漫长性、持续性和复杂性特征,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上,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比例,培育综合素质过硬的信息技术人员,通过各类渠道宣传学校信息化成果,以提升全体师生参与积极性,利用评价手段来持续改进。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校具体情况、办学优势,结合国家法律法规来制定学校信息化标准,对学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做到统一领导。
2.1.2 推进信息化建设部署
为了解决信息化建设中软件和硬件不匹配的问题,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集成软件建设工作,在软件设计完毕后,强化建设系统集成工作,为软件运行提供良好环境,并注重开源软件的研发、应用,利用开源软件,能够降低学校资金投入,也减轻了学校对于商业软件的依赖性[2]。另一方面,要从制度、文化、系统、人才方面着手,应用标准化管理方式将方案落实下来,杜绝盲目跟风心理,构建经费投入制度,争取社会资金的支持,构建部门协调制度,予以牵头部门足够的权力,予以其支持和协调,确保信息能够顺利通达,并制定与之相关的责任追求制度,规范各个部门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使其主动参与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2.2 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进一步优化科研平台,统筹科研资源,构建绩效管理、目标导向、开放共享的平台运行机制,促进各类要素的优化、组合,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强化各类资源整合,构建特色资源库。
2.2.1 构建资源库
在当前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系统分散、缺乏数字化资源的问题,要构建统一的管理系统,要投入必备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做好资源库建设工作,根据高职院校发展,可划分为集成资源库、课程资源库与素材库,三个资源库之间具有关联,也有一定层次,各个层次之间有较高开放性,出发点、目的不同。其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是重点,要将各学科教育资源集成,以确保资源库能够满足实际教学使用要求。
2.2.2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
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上,数字化图书馆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传统图书馆建设中,存在开发深度小、数据孤岛、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不强等问题,对师生的吸引力不足。基于此,要立足数字化图书馆核心技术,面向全体师生、教职工,借助SOA与云平台架构,应用云架构管理、大数据、复合系统资源、移动APP来建设整合化、开放化的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以实现各类事务的资源共享,实现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开放、共享和衔接,以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的吸引力。
2.3 强化对教学服务的支持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步加深,线上、线下资源实现了极速共享,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上,也要借助新技术强化对教学服务的支持,在具体操作上,要强化对师生的培训,设置专门的机构小组,对于教师而言,要紧跟潮流、与时俱进,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终身学习学分互认体系,在构建网上教学信息资源库时,要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寻找学科整合方向,结合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改革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学习体系,灵活应用激励手段,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与学科体系,师生在应用此类教学资源时,也要不断反馈、改进、推荐,由教师根据反馈内容来修改、完善,从而保证网上教育信息资源库能发挥既定作用[3]。
2.4 整合校际资源管理机制
构建出分布合理、功能互补、梯度有序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校际资源的整合,能够为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辅助作用,在这一方面,可从如下几个方向进行。
2.4.1 构建共享化平台
在目前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系统较多、信息共享度差、无法有效整合的问题,受到现有资源限制,无法迅速实现对各类系统的统一整合,为此,要依托学校统一平台,科学协调各个部门、机构,对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统一安排,满足学生缴纳学费、奖学金评定、成绩查询等日常管理要求,确保系统在界面、操作上能够做到人性化、简洁化,及时给出运行数据,满足存储、修改要求。总之,要构建“平台+资源+共享”化的平台,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提升管理规范性,打破信息壁垒,构建云平台,做到全过程、全参与高度集成、协同,满足基础数据的分析、使用、共享、流转、应用以及反馈要求,提升智慧校园建设力度。
2.4.2 整合校际资源
信息共享,并非针对校内资源的共享,也要强化校资源共享,立足于专业优势、特色资源,构建高职院校联盟,相互之间可以互选课程、互认学分、共享网络资源、互聘教师,丰富校内优质资源,将其与课程互选结合,确保其落实至实处,以某个学科、某个课程作为试点,共建共享化教学资源,设置同步目录资源库。通过校际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出本校与兄弟院校的专业优势,既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了便利,也为校际之间的教师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在资源整合完毕后,要定期更新,做到与时俱进。
2.4.3 共享门户信息资源
在各个部门、院系中,都有微信公众号,数量较多,建设水平不统一,这给教师、学生的使用都带来极大不便,各级公众号资源之间还有隔阂,除了强化校际资源整合之外,还要主动共享门户信息资源,将信息化技术与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结合,立足于学校实际,采集、存储数据信息,根据需要来分析,统一数据接口,挖掘数据关系,重构信息资源索引,解决数据调用时的效率低下问题,在具体操作上,要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将核心信息、关键信息纳入其中,基于广大师生的要求来服务,并根据师生要求及时调整信息资源。
2.5 构建信息化管理人才梯队
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协调好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人才队伍、制度保障、顶层设计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需要从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角度着手,构建完善的信息化人才培育、交流、使用机制,激活人才活力。信息化并非单一的技术问题,也是管理层面的改革,能够促进“人治”到“法治”的转化,管理信息化并非只是单一的硬件投资,也需要对人才培育予以高度重视态度[4]。
在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教师、学生、教职工,都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教职工的认识,对信息化建设有直接影响,为此,要充分征求教职工建议,改变教师、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考核、评优上,予以他们一定倾斜,定期举办竞赛、分享会议,以确保全校人员都能认识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要提升现有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全程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强化在职学习、岗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并樹立“主动服务”意识,让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与学校发展路径结合,鼓励相关人员参与教学研究、科研工作,加深他们的认知和理解。
3 结语
不管是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高职院校本身的发展来看,学生管理信息化,都是其必然走向,任何事情的改革,都是长期、复杂过程,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上,也是如此。其改革内容涉及技术、制度、组织机构、观念角色的重塑,离不开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教条、浮夸、表面的问题,加之传统文化机制的影响,致使信息化建设收获不甚理想。为了提升高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发挥合力,从顶层设计、制度、人才等方面改革,确保信息化建设目标能够顺利落实。
参考文献
[1] 陈园园.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1(15):200-201.
[2] 于明玉.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亚太教育,2019,18(9):221.
[3] 董晓洋.新时代高职院校科研信息化建设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9(8):59-62.
[4] 邓逢光,张子石.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校园行为分析预警管理平台建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21(11):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