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识解析与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应用探索

2020-08-13林荣来王世杰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解析区块

◆林荣来 王世杰

(1.同济大学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上海 201800;2.上海华峰超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0)

1 引言

“供应链”往往是由一个或者多个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中的其他企业组成。由于核心企业规模庞大,因此在信贷活动中通常被金融机构定位为低风险贷款人。此外,在整个“供应链”中核心企业通常位于主导地位,在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进行交易时,通过设定不平等条约,使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承担资金占用与财务成本转移的风险。“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由于其规模和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限制,往往被金融机构认定为是高风险贷款人,因此处在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高的境地,再加上核心企业转移的风险,导致“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资金流紧张。因此传统信贷会导致资金供需失衡,带来资金在“供应链”上流动的“马太效应”,但是往往是“供应链”上其他企业更加缺乏资金[1]。

因此引入了“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是合理、高效地分配“供应链”上的金融资源,通过指定的金融机构设计解决方案来管理”供应链”上的资金流[2]。“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供应链”的运行状况与资金流为基础,借助于金融机构来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使得核心企业及买方能够延迟支付,供应商又能得到贷款,保证整个“供应链”上资金流不断裂。通过“供应链”金融能够将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金融机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效管理整个“供应链”资金流,从而实现“供应链”参与方的互利共赢[2]。

但是“供应链”金融比传统融资具有更大的风险。传统融资强调的往往只是特定交易环节供需双方的企业的信用状态和贸易真实背景;而“供应链”不但要强调这一点,而且更加强调整个“供应链”的风险监控与防范,针对各个交易环节潜在的风险都要加以识别和控制,所以“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更加复杂[3]。

相较于传统融资,“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更大。在传统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通常只需要融资企业的信用状态和贸易背景;但是在“供应链”金融中不仅需要这一点,而且还需要对整个“供应链”的状态进行风险评估与监控,需要金融机构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抑制各个交易环节中潜在风险,因此“供应链”金融需要更加全面和复杂的风险管控措施[3]。许多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所以为了规避风险只愿意为“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一级供销商和经销商提供金融服务,丧失了供应“链”金融的初衷。

通过标识来解析唯一标识“供应链”中的不同企业,在“供应链”中并以统一的标准来收集上下游及核心企业的生产运营信息,然后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存储、共享和应用。由于区块链的技术特性使得信息可追溯且不可篡改,使得区块链上收集的数据可信度高。通过这两种技术使得金融机构在企业申请融资时,能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来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改善金融机构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降低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使得供应“链”金融能够应用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中。

2 供应“链”金融的困境

2.1 融资企业信用信息记录不全,金融机构不能有效界定其风险水平

一方面,由于全国征信信息的不全以及企业自身信息化水平的限制,在企业申请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常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境地,金融机构难以获取有效的信息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尽管核心企业可以提供信用担保,但是核心企业的信用一般只能传递到它的一级供应商和一级经销商。至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由于与核心企业没有直接的业务往来,因此金融机构无法承担其融资所带来的风险[4]。

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中,金融机构直接授权企业。核心企业因其自身信息化水平的局限,不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使得金融机构无法获得“供应链”上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又使得金融机构处在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从而使金融机构降低给企业贷款的意愿。并且“供应链”上的信息也会面临的篡改,造假的问题[4],因此需要金融机构对“供应链”所涉及的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在监管审批过程涉及大量的文件资料以及人工操作,难免会出现道德问题以及操作失误[5]。

2.2 “供应链”中企业与数据缺乏唯一标识

“供应链”涉及数量繁多的企业,而企业之间缺乏唯一的身份标识,企业中又涉及不同的环节。在“供应链”上不同企业之间流动的数据存在多源异构的特点。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等均由不同的主体对相关信息进行注册。同一环节的信息来源于多个主体,即来源于多个信息服务器。同时,标识对应的描述信息由不同企业主体使用各自的模板来描述,标识信息呈现异构性特点。这些问题导致金融机构使用这些信息时,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理解不同企业中信息所代表的含义,使得金融机构融资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其提供融资的意愿。

2.3 金融机构无法有效监管资金流向

由于供应“链”金融中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金融机构对企业所获得的融资无法进行实时有效地监管,存在着以下情况:(1)企业在没有金融机构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改变资金用途,不是将资金用于申请融资时所注明的用途,而用于其他交易,甚至高风险的项目;(2)企业隐瞒投资项目中取得的收益,逃避偿还金融机构贷款的责任。有的企业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进行投资后,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其利用金融机构对企业经营的信息缺陷,谎称投资失败或失利,让金融机构承担损失;(3)核心企业与申请融资的企业合谋。竞争已经不仅仅存在企业之间,“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外来资金的注入可以使“供应链”运行更加平稳,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供应链”希望能够长期拥有这部分资金,甚至获取更大的资金支持。核心企业与其他企业会采用合谋策略,欺骗金融机构来获取持续性的资金投入。以上三种情况会使得金融机构处在不能回收资金的极大风险之中。

3 标识解析与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上的技术优势

3.1 标识解析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的技术优势

首先,标识解析可以为企业提供定义自身身份的唯一标识符。目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所涉及的企业具有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一条“供应链”往往涉及多个分布于各地的企业,而企业又不止处于一条“供应链”中,可能在各个“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这复杂的“供应链”关系中,企业之间协同合作的关键是企业拥有唯一标识身份的信息。标识解析系统使用Handle标识体系来对“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标识注册。

其次,“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在采购、制造、销售等阶段,包含着大量的信息,例如,采购阶段的原材料生产制造日期,产量和标签等;制造阶段的制造时间、所用原材料等信息;销售阶段的商品价格、库存等信息。标识解析采用一种基于公共属性库的多源异构协同方案。基于公共属性数据库,当各企业主体间进行协同时,通过公共属性数据库,完成标识描述信息的转换,达到对同一个对象描述信息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供应链”上的各种协同应用。

“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所用使用的ERP系统也存在着问题,例如企业ERP系统不同,ERP系统无法联网等等,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成为信息孤岛。如果”供应链”所涉及的企业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供应链”上传递的各种信息(例如生产运营信息)会消失在各个环节中,导致信息孤岛的问题更加显著。标识解析技术能够构建一个物流、信息流、价值流协同的体系,促进“供应链”参与方的协调运作。标识解析系统可以和企业内部的ERP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条码系统、仓储管理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系统通过有效的数据集成方式实现无缝连接,从而保障采购、生产、销售、供应数据的统一和采集。这些数据为了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评定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图1“供应链”组成的网络

3.2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的技术优势

区块链技术可以构建金融机构与企业的新型信任机制。在金融机构对企业进行金融信用评估时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在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融资时提供渠道和手段;为金融机构对资金的监管提供措施。

3.2.1 为金融机构提供真实有效的授信依据

在“供应链”金融中,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是金融机构愿意提供融资的重要基础。区块链技术借助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技术、共识机制等技术保证了区块中所记录信息真实且不可篡改,杜绝了作假行为,在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评估时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授信依据。

基于共同的区块链网络,从原材料开始到生产加工、仓储配送、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流转到最后“供应链”终端,全链条的信息都通过“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的分布式账本进行维护,共同监督,杜绝作假行为的发生;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各个中小企业之间,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增强信息的透明性,使得各个主体能够了解全链整体状态。具体来说,区块链能够在“供应链”中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和共识机制,将“供应链”中的各项交易真实的记录于区块链账本之中。当“供应链”中的某个企业发起交易后,将交易的信息通过广播传送给“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即区块链的各个节点),各个区块链节点通过追溯分布式账本的历史记录来进行核查,经核查无误之后写入区块链的共享账本中,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此外,分布式账本的存在能够保证数据不受篡改的同时也能保证各个企业之间信息的共享[6]。

此外,区块链还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区块链提供了基于密码学的权限控制机制—非对称加密技术,使用一对私钥和公钥进行信息的解密与加密。尽管区块链所有节点都存储着信息,但是只有使用私钥才能够解密信息,没有私钥的企业及时拥有加密过的信息,但无法解密,所以不知晓信息的详细内容。通过这种手段能够满足担心敏感信息外泄的企业的需求。

3.2.2 智能合约的业务模式为金融机构提供新的思路

区块链技术中的智能合约是由事件驱动的、具有状态的、运行在可复制的共享区块链数据账本上的计算机程序[7]。由于区块链各节点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区块中事先设定好的条约(如图2)。

智能合约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供应链”上的企业确立合约内容(例如:贷款金额,资金用途,还款期限等等),随后申请预付账款融资;其次,根据分布式账本中的信息,智能合约核查企业生产运营历史数据,信用数据等等信息,来保证该融资的可行性,若核查成功则自动履行合约。最后,合约确定以后,金融机构根据合约内容中金额、时间、批次等相关信息对企业进行放款。

智能合约执行的过程中,通过核查分布式账本确保了交易真实可靠,此外还可以通过限制资金用途来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保障资金安全。智能合约可以实现操作的自动化和电子化,大幅度减少人工的介入,解决人工操作带来的效率低、成本高问题,也减少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失误和道德风险。

图2智能合约

3.2.3 可追溯性为金融机构提供监控措施

可追溯性是区块链的核心价值之一,是现有金融体系的缺陷之一,这为金融机构监控资金流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渠道。在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时,一般情况下会注明资金用途,防止企业将资金使用在高风险的领域,但金融机构依据现有的科技手段很难监控资金的用途。然而区块链技术由于其每笔交易记录于分布式账本中,金融机构可以追溯账本,确定资金的用途,防止企业将资金用于其他用途(例如风险较高的投资项目),从而来实现资金的专款专用和精准投放。此外区块链技术可以避免贷款企业隐瞒收益,逃避偿还贷款的责任。有的企业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投资后,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其利用金融机构对企业经营的信息缺陷,谎称投资失败或失利,让金融机构利益受到损害。

分布式账本中记载着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核心企业的生产运营信息,并且实时更新。因此金融机构不仅可以监控单个企业的贷款资金流向,还可以了解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从而实现全链的监管,防止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中其他企业为了获取金融机构对“供应链”持续性的资金投入来合谋欺骗金融机构。

3.3 标识解析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互补

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和风险评估时,不仅需要大量信息,并且还需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标识解析技术优势在于数据的采集,而区块链技术优势在于信息的存储和利用。结合标识解析和区块链可以使得”供应链”上的信息采集、储存、应用等过程更加便捷和自动,更加有效地为金融机构提供授信数据。

标识解析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实时为金融机构提供所需的数据。企业申请融资时需提供大量的信息给金融机构,而标识解析技术不仅仅可以提供内部生产运行信息(例如采购、销售、生产、库存和物流等等),还可以提供外部信息(政府、税务、银行等信息)。此外标识解析技术可以通过其标识和编码规范解决“供应链”信息流动中数据多源异构问题,提高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程度。标识解析技术在为金融机构实时提供数据的同时,却不干涉企业内部运营。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所提供的数据,保证企业的敏感信息不外泄,增强企业的信息安全。数据经过标识解析技术采集之后,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储存并利用。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等优势,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此外分布式账本可以实现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的监管,降低金融风险。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能够实现“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自动化。通过区块链丰富的衍生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4 标识解析和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上理论模型

4.1 理论模型研究

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中,金融机构面对的主要困境为信息不足并且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因此本文将标识解析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融入“供应链”金融中,得到标识解析和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上的理论模型。标识解析技术负责信息(或者数据)的采集,而区块链技术负责信息的储存与利用,具体如下:

在“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都建立区块链节点,这些节点组合形成了基于标识解析和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模型。标识解析技术首先对企业进行全球唯一标识。此外,标识解析技术为企业信息的采集与整理提供了一套标准模式,每个企业以这套标准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原材料购买,生产制造,销售等等生产经营信息录入分布式账本中。通过这种方式记录整条“供应链”上各家企业的信息。当有企业向金融机构发起融资请求时,金融机构可以获取足够的信息进行企业的风险评估,使得金融机构与企业处在信息对称的地位,增加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并且在金融机构提供企业所需资金之后,通过此平台能够有效监控资金的流向,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减少企业违约的风险。

总而言之,标识解析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能够提供关于企业和“供应链”运行状况的真实有效的信息,使得金融机构能够使用此平台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与此同时能够很好地监管资金在整个“供应链”上的流向。

根据以上理论模型,本文提出基于标识解析和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应用平台。此平台主要分为三层:标识解析层、区块链层、应用层。

标识解析层是整个平台的底层,主要包含标识注册/分配、身份认证、元数据管理、标识解析、信息关联等功能。主要负责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全球统一标识,对生产运营信息进行实时记录等。

区块链层是平台最重要的中间层。主要包含数据的通信和存储、安全机制、共识机制等。区块链层保证记录的信息真实不被篡改,提供信息的同时又能保证信息的安全。区块链中所存储的信息是保证应用层实现的基础。

应用层是整个平台的顶层。包含预付账款融资、动产抵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资金管理等功能。主要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服务。

图3基于标识解析和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架构

4.2 华峰面向于应收账款融资的应用探索

基于标识解析和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在未来可将其应用于应收账款融资中(如图3所示)。通过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信用(例如超纤行业中的华峰集团)为基础,通过平台中的区块链技术对应收账款债权凭证进行拆分、流转。

具体而言,首先,以核心企业应收账款债权为基础资产,为企业融资提供信用保证,并将债权凭证进行拆分、流转。其次,对企业债权凭证共同校验、确权,保证链上资产真是可靠。再次,银行等金融机构无须关注”供应链”上其他企业信用,只需完成对核心企业的确权,然后通过智能合约,根据每个企业的债权凭证来拆分融资。最后,核心企业将应收账款到期支付给金融机构。

图4基于标识解析和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在应收账款融资上的应用

5 结论

对于“供应链”中的企业来说,基于标识解析和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企业可以通过此模型将自身数据实时上链,使得企业在融资时能够向金融机构提供全面且真实的信息。与此同时,由于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都将生产运营信息实时上链,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全链渗透,提高了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贷款的意愿,缓解企业资金流紧张的情况。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一方面能改善信息不对称地位的同时,又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通过“标识解析+区块链”理论模型能够鉴别“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中的优质客户资源,提升金融机构业绩;另一方面,模型上汇集了大量的企业交易数据,集中了信息流,资金流等多方面的信息,使得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能够获取企业自身,核心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自身的足够信息,改善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地位,从而降低融资风险,减少监管成本。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解析区块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
睡梦解析仪
电竞初解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