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对脾肾两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研究

2020-08-12赵娜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刺临床疗效

赵娜

摘 要:目的  观察本研究中针刺的治疗效果,分析该方法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济南市民族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22例,常规西药基础上实施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状况。结果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西药基础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针刺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该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针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2-0015-02

在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其发病率高达60%~90%。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高血糖是该疾病主要原因[1]。患者多表现出疼痛、肌肉无力、麻木等症状,神经病变的位置不同,临床表现各有差异[2]。该疾病会引起剧烈疼痛,使人寝食难安,以至于生活质量下降。同时神经病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是关键。西药治疗在这一疾病中的治疗中较为常见,其治疗方案以对症治疗和控制血糖等为主[3]。但也有研究表示单一西药治疗设定为的效果并不显著,患者神经微循环改善并不明显。本文观察本研究中针刺的治疗效果,分析该方法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济南市民族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4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各22组的对照组以及和观察组。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51~63岁,平均年龄(55.16±3.16)岁。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50~64岁,平均年龄(56.17±4.54)岁。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糖尿病。②存在明显临床表现。③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②其他病变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者。③存在精神疾病。

1.3   方法

1.3.1  對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予以甲钴胺片(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168,0.5mg)0.5mg/次,1次/d。予以丹红注射液(生产厂家: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20mL),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20~40mL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刺治疗,取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穴位,选择毫针,关元、气海、脾俞、肾俞行提插捻转补法,其余穴位提插捻转泻法。每个穴位刺激1min并留针25 min。2周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4d。

1.4  评分标准

本次研究需记录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有效率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症状完全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显效:症状显著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明显。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无效:症状未见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n(%)]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神经传导速度

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治疗前组间的检查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观察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更加明显。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多表现出感觉障碍以及自主神经症状,是糖尿病患者的三大并发症之一。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其共同点在于病人的正常生活明显受到影响,同时还面对残疾风险[4]。此外病人感知麻木,在日常生活中下肢受到伤害难以察觉,无痛性损伤给患者肢体带来较大伤害。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高达12%,作为一种高发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发病率也居高不下。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控制疾病发展,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方法。

常规西药治疗在这一疾病的治疗中较为常见,甲钴胺为神经修复药,该药物对神经元的传导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维生素B12[5]。丹红注射液为中成药,该药物可改善微循环,能够应对肢体麻木,活动不利之症,是治疗该疾病中的常见药物。但有研究表示仅通过西药治疗的效果较为有限。中医认为该疾病属于“痹证”“血痹”范畴,因经脉失调,久病久瘀、外邪入体、脉络瘀闭所致。因此其治疗需以活血通络、温经祛邪为主。在《中国针刺全书》[6]中提及该疾病的治疗方法,针刺取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穴位,可补肾健脾,温经通络,调节脏腑阴阳,改善气血。张珂珂[7]团队研究表明,研究组经针刺治疗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此研究也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针刺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西药治疗。另外早期治疗虽然重要,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更是关键。建议患者加强足部护理,通过饮食、运动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筛查及病情,每年检查1次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降低皮肤损伤和截肢的风险。

总而言之,西药基础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针刺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因此该治疗方法具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凌,孙瑾,党志毅.中药熏洗配合针刺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辩证施治的疗效观察[J].饮食保健,2019,06(19):93-93.

[2]杨琪,孔凡彩.针刺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9,15(12):167-168.

[3]丁亚琴,吴坚,谢心,等.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血清NSE水平的影响[J].上海针刺杂志,2019,38(08):865-869.

[4]宋祖芳.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9):190-191.

[5]谢晓月.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刺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15(9):71-72.

[6]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中国针刺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37-237.

[7]张珂珂,赵璐,邵素菊.邵氏针刺组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9,36(03):99-102.

猜你喜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刺临床疗效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黄芪泡服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