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联合艾灸防治化疗引起胃肠道反应的效果观察

2020-08-12顾琦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穴位贴敷艾灸化疗

顾琦

摘 要: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在化疗后胃肠道反应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化疗患者94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穴位敷贴及艾灸,对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化疗后便秘、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生率及发生程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便秘、食欲不振持续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可预防化疗后胃肠道反应,也能减轻胃肠道反应发生程度,缩短其发作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穴位贴敷;艾灸;化疗;胃肠道反应

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2-0013-03

胃肠道反应为患者化疗后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随化疗次数增多其发生频率可逐渐增加,程度会进一步加重。胃肠反应严重时可引发食欲不振、脱水、肠麻痹等现象,增加患者痛苦,降低生存质量,还可降低化疗依从性,影响化疗进程[1]。目前临床对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多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可发挥止吐作用,但可加重便秘、腹胀等症状[2]。中医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优势,在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近年来应用逐渐广泛。本研究将穴位贴敷联合艾灸用于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患者中,旨在观察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化疗的94例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43~78岁,平均(60.12±3.94)岁;原发疾病:肺癌12例,乳腺癌13例,胃癌16例,食管癌6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44~79岁,平均(60.25±3.91)岁;原发疾病:肺癌11例,乳腺癌12例,胃癌15例,食管癌9例。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首次化疗;②患者均意识清晰、沟通能力良好,临床资料完善;③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局部破损、水肿者;②原发性消化系统疾病者;③对贴敷材料及药物过敏者;④精神疾病者;⑤临床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为期1个月的常规护理,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缓解其精神压力,通过转移注意力减轻胃肠道症状,对化疗所致的营养不良加强饮食宣教,嘱其少食多餐,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缓解呕吐反应。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穴位贴敷结合艾灸,具体措施见下:穴位选择:足三里、内关、中脘,与早晨7:00~9:00点施灸,嘱患者取平卧位,暴露各穴位,应用艾条悬灸法,点燃艾条后对准穴位施灸,以局部温热不灼痛、出现红晕为度,1次/d,各穴位艾灸10min,持续艾灸3d。磁疗贴贴于上述穴位上,于化疗前30min贴敷,每次敷贴时间超过24h。

1.4  观察指标

于干预结束后记录两组化疗后胃肠反应发生率及发生程度差异,恶心、呕吐、便秘、食欲不振分级包括0~Ⅳ级,Ⅱ级以上可确诊,记录两组胃肠反应持续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9.0,以(x±s)表示計量资料,以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胃肠道发生率及程度比较

观察组化疗后便秘、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生率及发生程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两组胃肠道反应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便秘、食欲不振持续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2。

3  讨论

胃肠道反应为化疗常见的一种毒副作用,细胞毒性药物可损伤消化道黏膜,促使上皮嗜铬细胞大量释放5-羟色胺,对迷走神经5-HT3受体进行刺激,促使呕吐中枢兴奋进而引发呕吐反应[3]。此外化疗期间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也可引发胃肠道反应,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故采取合理措施缓解患者胃肠道反应十分重要。

中医理论认为,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主要为脏腑生理机能不协调,寒凉毒药损伤人体正气,破坏机体内部阴阳平衡及气化机制,导致气机不畅、胃气上逆、中焦气滞所致[4]。本病为本虚标实,正虚邪实为其重点。《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能灸百病”,艾灸具有行气活血、温经散寒之效,经热力透入肌肤及经络传导,可达到温经通脉、调和阴阳之效[5]。穴位贴敷可直接将药效作用于表皮经局部皮肤组织吸收,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破坏分解药物成分,利于提高药物利用度,保持更多有效成分,弥补药物内服的不足[6]。本次研究所选足三里属胃的下合穴,为三焦之气所生之处,艾灸或贴敷此穴位可达到调和气血、补益元气之效。艾灸或贴敷中脘穴可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主治消化道疾病,内关穴配足三里、中脘穴可治疗胃脘痛、呕吐、呃逆等[7]。生物学认为人体穴位具有电磁特性,磁疗贴就是基于该理论,经磁场对穴位进行刺激,从而对机体生物电磁进行调整。一方面可通过自身产生温热力,对穴位进行刺激,达到调和气血、温经通络之效;另一方面也能起到降逆和胃、调节脾胃及气机升降之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便秘、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生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发生程度、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艾灸结合穴位敷贴可有效改善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联合艾灸可预防化疗后胃肠道反应,也能减轻胃肠道反应发生程度,缩短其发作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兰,楼海英,杨丽娟,等.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防治化疗后胃肠反应的效果观察[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2014,15(8):213-213.

[2]杨建刚,陈继正,钱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肿瘤化疗患者消化道毒副反应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8,26(1):94-98.

[3]李佳珍,权毅.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比较[J].现代临床医学,2018,44(2):123-124,127.

[4]吴洲清,兰中德.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化疗患者呕吐的疗效观察[J].医学新知杂志,2019,29(4):449-450.

[5]胡婵娟,汪永坚.艾灸联合穴位贴敷防治乳腺癌化疗期胃肠道反应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0):1219-1221.

[6]张馥丽,刘丽荣,胡利敏,等.中药穴位贴敷防治顺铂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7,31(24):3036-3038.

[7]齐晶,马娟,侯莉,等.艾灸联合穴位贴敷防治乳腺癌化疗期胃肠道反应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2):170,179.

猜你喜欢

穴位贴敷艾灸化疗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婆婆迷上了艾灸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跟踪导练(二)(3)
千万“别”艾灸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