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城记,1969年跨大西洋飞行竞速赛

2020-08-12希弦

兵器知识 2020年8期
关键词:汤普森威廉姆斯大西洋

希弦

1969年5月5日,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汤姆·莱基·汤普森跳下直升机,快跑,坐进了编号XV741的“鹞”GR.1战斗机座舱完成飞行前检查。随后,在“飞马”发动机的轰鸣声中,向下的4个尾喷口,吹起的尘土弥漫飞扬开来。只见“鹞”式从伦敦市中心圣潘克拉斯火车站旁的一片煤场空地中腾空而起(题图),6个多小时后,他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岛东25街的河边码头降落。从一座国际大都市的城中心起飞,跨大西洋飞行,直达另一座国际大都市最喧闹的中心区。如此便利的点到点直达,一直是人类空中出行的终极梦想,也是“鹞”式短距垂直起降优势的一个例证。

“鹞”的这次飞行,从后来的结果看,是向美国军方做了次成功的产品推介。不过事件的意义重点在于:这是1969年5月由英国《每日邮报》举办的“跨大西洋飞行竞速赛”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活动的初衷是向半世纪前那次人类航空史上的“一小步”致敬。

《每日邮件》航空奖

1913年4月《每日邮报》(《DailyMail》)再次设立航空大奖,完成跨大西洋飞行即可获得10000英镑奖金。规则是:72小时之内,从美国、加拿大或纽芬兰的任何地点起飞,不着陆、连续飞行跨越大西洋,到达英国或爱尔兰的任何地方即可获奖。这项大奖因为随后的一战爆发而中止,直到1918年才恢复。

这里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自1906年开始,《每日邮报》就在其创始人阿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斯的倡议下,为新兴的航空业不断开出“悬赏金”,颁给航空新纪录的创造者、航空竞速赛的获胜者。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每日邮报》的一系列航空奖金以这种实实在在的方式激励了早期航空拓荒者。

1909年《每日邮报》设立的“英吉利海峡飞越奖”就尤为著名。1909年7月25日,航空先驱法国人路易斯·布莱里奥成为飞越英吉利海峡第一人,赢得奖金1000英镑,名垂世界航空史。而在10年后的1919年,阿尔科克和布朗联手完成了北美和爱尔兰之间的首次不间断跨大西洋飞行,赢下了10000英镑奖金。

《每日邮报》设立的一系列航空奖金激励了早期航空拓荒者

有史以来第一位

1919年6月14日当地时间13时45分左右,约翰·阿尔科克和亚瑟·惠特·布朗驾驶着改装后的维克斯“维米”双翼轰炸机,从加拿大纽芬兰的圣·约翰逊起飞。第二天8点40分,他们在爱尔兰克利夫登镇附近的一个沼泽地“降落”。全程飞行了1980英里(3000多千米),除去两地的时差,用时在16小时12分左右。

迈出航空史的这一小步并非易事。阿尔科克和布朗的跨大西洋飞行一路险象环生,受海上恶劣气象、机械故障的影响,飞行途中湍流、暴风雨、风力发电机故障、导航困难、机体结冰等问题接踵而至。也因此,最后这架“维米”不得不提前在克利夫登降落(或者说是“迫降”),在沼泽中“崴了脚”。如果天气好,他们很可能会选择在首都伦敦降落。

创造新纪录的阿尔科克和布朗就是那时英国的时代英雄。正如为他们颁发《每日邮报》奖金的国务卿温斯顿·丘吉尔的“赞美”,他们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能够说“昨天我们在美洲大陆”的英国人。除了《每日邮报》等物质奖励外,还有举国上下对他们的热烈欢迎、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爵士册封等精神奖励。

待到后来的1927年5月20日,林德伯格(CharlesLindbergh)驾驶着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从纽约长岛罗斯福机场起飞,经过33小时艰难的单人飞行降落在巴黎布尔歇机场,面对欢迎的人群,他说道:“阿尔科克和布朗为我指路!”(AlcockandBrownshowedmetheway!)

降落中折了起落架的“维米”,如今这里竖立了纪念碑

阿尔科克和布朗的这次跨大西洋飞行,机上还载有196封信和一个包裹,这也成为最早的跨洋空中邮路

1969年的国际航空头条

半个世纪后,为了纪念阿尔科克和布朗开创性的英勇精神,《每日邮报》再次发起了“跨大西洋飞行竞速赛”,赛事面向全世界的参赛者,参赛选手除了英国皇家空军、英国海军航空兵这样的“国家队”,更多的还是广大的飞行爱好者、航空爱好者。为了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和“创意”、降低参与门槛,赛事规则的設置也是相对宽泛和开放。

跨大西洋飞行的起始地是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两地的“打卡点”分别设在了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伦敦邮政塔楼33层公众观景台和纽约帝国大厦86层公众观景台;获得赛事注册许可的参赛者,可以自由选择东向还是西向的两地飞行,可以自由选择在5月4日至11日的8天中的任何一天进行比赛,还允许参赛者多次飞行来“刷成绩”;飞行器是超音速战斗机、亚音速军机,还是私人飞机、民航包机、轻型运动飞机等均不受限;跨洋飞行的起降地点也任由参赛者自由选择,以及起降点与打卡点之间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跑车、快艇、直升机等都不受限。总之,最快,用时最短。

不过,赛事的主办方《每日邮报》也意识到:几乎可以肯定,来自英国海空军航空兵的喷气式战斗机将会创造赛事最好成绩,因此赛事设置了不同类别的总共21个奖项,来赢取60000英镑的奖金池。

这场跨大西洋飞行竞速赛,各参赛选手的交通工具可谓是五花八门和“丰俭由人”

对于竞速赛的参赛者数量,有说360名左右,也有400余名一说,从中不难看出这项航空赛事的影响力和参与度。参赛者中不乏F1赛车手、电视厨师、企业家、运动员、王室成员等社会名流,还有屡创航空记录的传奇女飞行员希拉·斯科特,她驾驶自己的派珀PA-24轻型飞机参赛。参赛者中尤为特别的是18岁的艺术系学生安妮·阿尔科克,是最年轻的竞赛参与者之一,约翰·阿尔科克的侄女,赛事中她是英国官方的“信使”。

安妮·阿尔科克,是约翰·阿尔科克的侄女,她在肯尼迪机场入境时,忙中出错一时无法找到护照和入境申请表,卡在了海关处,好在最后顺利完成了竞赛

在英国媒体的语境中,1919年先驱者开创的跨大西洋飞行堪比1969年人类在月球上迈出的一小步。所以半个世纪后的1969年,英国的5月4~11日,举国上下都在关注着这场国家级航空赛事。在当时大多数影像还是黑白的时代,BBC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就以“彩色”的形式对这项航空赛事做专题报道。媒体记者守在邮政塔楼对赛事进程作着滚动播报,赛事新闻占据着英国各大报纸电视的头版头条。

8天的时间里参赛者们从邮政塔楼冲出,坐上“快车”风驰电掣般穿行在伦敦城市的街头,在机场登机口、廊桥、登机梯的争分夺秒,跳上直升机、飞机后的腾空而起,也有错过飞机、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比赛的捶胸顿足。而民众的热情也不只是数百万人守着电视广播报纸,还有聚集在现场的围观和加油。在大洋彼岸的纽约也是如此。这是自1927年林德伯格凯旋后的又一航空盛况,帝国大厦外的街道变得格外拥挤、沸腾兴奋。

1969年的国际航空头条里一定有着这场英伦航空赛事。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我们,以后来者的视角来看也不禁感慨,这的确是场“世纪航空竞赛”,也可能是再无后来者的。

汤姆·莱基·汤普森和格雷厄姆·威廉姆斯

英国空军最新的“鹞”式参赛

这项赛事的宣传、报名、准备阶段是在1969年的2月,活动主办方在美国纽约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前夕,还在担心英国皇家空军是否会参赛。最终英国皇家空军给出的参赛阵容是:最新的“鹞”式短距垂直起降戰斗机与“胜利者”VC-10空中加油机的组合,以及“胜利者”SR.2战略侦察机。

但对英国皇家空军来说,“鹞”GR.1的参赛还是有着不小的挑战。“鹞”GR.1在1967年12月28日首飞,1969年4月时英国皇家空军第一中队才正式接装。这一年2月份的时候,“鹞”GR.1还未服役,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验收测试。特别是跨洋飞行所必需的空中加油能力,相关测试工作还未展开。而且,有资格驾驶“鹞”GR.1的空军飞行员只有三人:中队队长迈克·亚当斯(被借调到霍克·西德利公司作为航空测试小组的一员),中队队长汤姆·莱基·汤普森和格雷厄姆·威廉姆斯(在位于威尔茨区下博斯坎比的飞机和武器实验研究所作试飞员)。

所以,亚当斯和莱基·汤普森被选为参赛队员,威廉姆斯因为在“鹞”GR.1上只有10余飞行小时而被选为候补队员。不过,2月底时亚当斯在达斯福德机场的“鹞”式飞行中发生事故,飞机在滑行时主机轮脱落,亚当斯背部严重受伤。这样,威廉姆斯由候补队员转正,莱基·汤普森负责从伦敦飞往纽约,他负责返程的东向飞行。

由替补转正的威廉姆斯,首先是要在“鹞”式上多飞,达到空军委员会至少50个飞行小时的硬性指标。其次是他从未飞过空中加油科目。但通过驾驶休泼马林公司的“弯刀”战斗机与作为伙伴加油机的德哈维兰公司的“海泼妇”战斗机的不断练习,威廉姆斯很快掌握了空中加油能力。

威廉姆斯在后来的回忆中称,对于还处于试飞阶段的“鹞”式参加这样的跨洋飞行竞速,还是有所顾虑的。他记得对汤普森说过:“如果我们顺利完成竞赛,那真是太幸运了。”被选中参加比赛的两架“鹞”式编号分别为XV741和XV744,它们已加装了空中加油探头。跨大西洋飞行中的空中加油计划是3架“胜利者”K1加油机全程伴随保障,同时这3架加油机在中途还要再由另外3架加油机来给它们加油。

除了加装加油探头,这2架“鹞”式飞机还加装了增程翼尖,可使航程增加9%,更利于在高空巡航飞行。在导航方面,XV741已经安装了惯性和导航攻击系统(INAS),但XV744只安装了基本的飞行仪表。

火车站旁的这片废弃煤场被临时设为“皇家空军圣潘克拉斯场站”

参赛的英国皇家空军和海军都在利用这处临时直升机停机坪来快速运送参赛飞行员到邮政塔楼“打卡”

从城市中心到城市中心

“鹞”式飞机和飞行员的问题解决后,剩下的问题就是伦敦和纽约两地的起降点选定。相对于其他参赛选手的只能将飞机起降点选在城市周边机场,有着短距垂直起降“独门绝技”的“鹞”式则可以将起降点选在两座大都市的中心,尽可能离伦敦塔和帝国大厦这两处打卡点更近。不过,这就给空域协调带来了不小的难题。毕竟在此之前,还没有喷气式飞机在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区凌空起降的先例。

在“鹞”式起降点的选定上,美国方面是比较顺畅的。纽约当地很配合和“大胆”,在比较了多个地点后,选定了距纽约帝国大厦不远的一处空地——位于曼哈顿东河边东25街的“布里斯托尔盆地”(BristolBasin)(因其用二战英国布里斯托尔市被轰炸后的建筑瓦砾修建而得名),在这里铺上金属板后即可作为“鹞”式的起降平台,飞行员下了飞机,搭摩托车就能很快到达帝国大厦。

但在英国本土,在伦敦邮政塔楼附近选定“鹞”式的起降点却颇费周折。靠近圣潘克拉斯火车站的废弃煤场是最好的选项。虽然英国铁路公司允许使用,但民航等多个部门都表示反对,不放心单引擎的喷气式飞机在伦敦市中心上空飞行的安全性。最后还是国防部长从中斡旋,在比赛开始的前三天,找到了理想解决方案:将这个废弃煤场命名为“皇家空军圣潘克拉斯场站”(RAFStPancras),并以在此举行演习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展开“鹞”式的飞行起降作业。届时,“鹞”式的飞行起降航线沿着铁路线网,成功避开了伦敦城市密集的建筑区。而这次演习名叫做“蓝色纽伦”/BLUENYLON(NewYork/London)。另外,伦敦邮政塔楼和圣潘克拉斯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2千米,英军为飞行员准备的交通工具是“威塞克斯”直升机,并将伦敦邮政塔楼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改建成了临时直升机停机坪。

星期一,起飞

在这场跨大西洋飞行竞速赛正式开始前的几周里,莱基·汤普森驾驶编号XV744的“鹞”GR.1先期探路,从英国诺斯洛特空军基地(RAFNortholt)飞往纽约布鲁克林的美国海军弗洛伊德·本内特机场(FloydBennettField),飞行员威廉姆斯则乘坐航班先期到达纽约。莱基·汤普森搭乘民航航班返回英国后,在5月3日将编号XV741的“鹞”GR.1从诺斯洛特空军基地飞抵圣潘克拉斯场站,为5月5日的飞行做好了准备。

撤下登机梯、关上座舱盖,莱基·汤普森将开始创纪录飞行

“鹞”的垂直起飞要消耗大量的载油,起飞10 分钟后就要与加油机会合加油

萊基·汤普森驾驶着“鹞”式准备降落

降落后,跳上摩托车,莱基·汤普森直奔帝国大厦打卡点

莱基·汤普森的降落,借助加油探头跳下飞机,搭上摩托车,赶到帝国大厦的观景台

5月5日,星期一,伦敦市中心的清晨,天晴,但此时英国空军的马勒姆基地(RAFMarham)却是大雾弥漫,负责燃油保障的“胜利者”K1加油机一时无法起飞。直到大雾消散,10点时,飞行员莱基·汤普森奔向邮政塔楼的顶层完成打卡,竞赛正式开始。跑出邮政大楼后,莱基·汤普森直奔建筑工地上的临时停机坪,跳上等待中的“威塞克斯”直升机,短短几分钟他就被送到了圣潘克拉斯场站。

跳下直升机,莱基·汤普森冲向XV741,坐进座舱,开始了“飞马”101矢量推力涡扇发动机的启动程序,完成起飞前的检查后,在煤场扬起的黑黑烟尘中腾空而起。从邮政塔楼完成打卡到“鹞”GR.1起飞,用时6分20秒。

为了免去跨大西洋飞行路上的麻烦,起飞前几个小时莱基·汤普森只喝了很少水和吃了点水果,带了一份鸡肉腿小吃和瓶装饮料(可能是姜汁啤酒)作为午餐。在简单吃上一口的同时,他还要保证喂饱这架“鹞”式,3500英里(约5600千米)的飞行距离进行了9次空中加油。“我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很忙,要时刻留意油料的情况,要与美国的空管保持联系,没有一秒可以什么都不用做”。

飞越大西洋,到达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时,“鹞”式飞行高度下降到6000米,开始沿着美国东海岸向南飞行。经过波士顿后,莱基·汤普森开始下降飞行高度到450米。接近纽约后他按照空管指令,沿着东河飞行。此时在“鹞”的周围不断出现盘旋的航拍机,在做现场直播报道、拍摄照片。莱基·汤普森必须忽视它们,专注飞行。在大大小小的河边码头中,他找到了终点“布里斯托尔盆地”,并最终将“鹞”式稳稳地停在了起降平台中。

这次跨大西洋飞行一切都按计划进行,但这还没完。座舱盖打开,他跳上了纽约警局骑警的哈雷戴维森摩托车的后座,赶到帝国大厦的观景台处完成了打卡计时。这场跨大西洋飞行竞速赛中,莱基·汤普森的用时是6小时11分57秒。这让他感到些许遗憾,出发前他的目标成绩是能飞进6小时大关。

相伴“伊丽莎白女王”2号

第二天晚上,莱基·汤普森和威廉姆斯在酒吧放松消遣时,他们在美国电视新闻中看到,当时历史上最大的游轮“伊丽莎白女王”2号即将结束36小时的处女航驶进纽约港。他俩决定开上“鹞”式在“伊丽莎白女王”2号进入海港时悬停在船桥的两侧,以如此独特的方式来欢迎“家乡人”,给他们带去别样的惊喜。

二位飞行员计划“先斩后奏”,偷偷行动,在获得美方港口管理局和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许可后未向上级申报。2架“鹞”式从弗洛伊德·贝内特机场起飞,尽管当天哈德逊河上有着强风,但他们还是凭借高超的技艺,悬停、伴航在“伊丽莎白女王”2号周围,驶过了纽约地标性的自由女神像。此情此景,不难想像游轮上的热烈沸腾、尖叫欢呼。当晚,游轮上的酒会还盛情邀请二位飞行员参加,不过因为要为接下来的跨洋飞行做准备,他们没有出席。至于他们这次未经上级批准的私自大胆行动,英国空军并没有什么明确表态,不过据说军方高层默默为这个主意点了赞。

根據莱基·汤普森和威廉姆斯伴航在“伊丽莎白女王”2号游轮的行动而绘制的画作

威廉姆斯的起飞,赶上了纽约雨天

从西向东,用时更短

在莱基·汤普森飞来前,先期搭乘航班抵达纽约的威廉姆斯,一方面是代表英国皇家空军的形象接受美国媒体的采访、介绍战机的性能,另一方面就是在编号XV744的“鹞”GR.1上进行了多次试飞和演示。不过,赛事举行的这一周里纽约天气都不太理想。有些焦急的威廉姆斯决定不能再等了,从西向东的跨大西洋飞行选择在了周五(5月9日)进行。天气预报显示,周五纽约的天气依旧很糟,会有雨,不过伦敦的天气会好得多。

周四晚上,莱基·汤普森提前将编号XV744的“鹞”GR.1飞到了布里斯托尔盆地。周五早上,纽约下起了大雨,威廉姆斯在帝国大厦打完卡后,坐上一辆敞篷捷豹E型跑车。但不巧的是,曼哈顿街头的每个红绿灯都似乎在与他作对,个个红灯。“我选择赛车就是个错误,在路口的等灯让我损失了8分钟”。

威廉姆斯坐进“鹞”式驾驶舱时已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现场一名FAA的代表本是有权叫停他的起飞,但正在与人交谈的他,在反应过来时,XV744已经升空,“飞马”发动机的矢量喷口已经开始过渡到了前飞、加速……

考虑到XV744只有常规飞行仪表,威廉姆斯也就没有按照纽约空管给出的转弯指令(为了避免在城市上空造成飞行噪声)飞行,而是直接选择快速爬升航线,飞出云层到38000英尺(约1.16万米)的高度。在纽约和波士顿之间,他开始寻找加油机队。这也是让威廉姆斯紧张担心的关键阶段。如果未能顺利与加油机会合,剩下的1200磅燃油,只够他再坚持20分钟,连返航纽约都是个问题。

好在这架“鹞”式还是有塔康战术空中导航系统的,威廉姆斯成功找到了这3架“胜利者”K1。接下来剩余的航程就相对来说比较顺利了。距离爱尔兰海岸350英里时,他完成了第6次加油,收到地面的天气通报,伦敦市中心天气很好,云量不大,能见度13千米。在军方地面雷达的引导下,XV744“鹞”GR.1不断下降飞行高度。进入伦敦空域后,威廉姆斯以2000英尺(约610米)的高度和550节(约1019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过地标性建筑亚历山德拉宫,然后转向邮政塔楼,开始沿着铁路网向圣潘克拉斯场站飞去。

在快接近这片煤场着陆区时,威廉姆斯意识到自己的进近速度有点大,果断调整,收油门、打开减速板,将“鹞”式转为悬停状态,并最终准确地降落在那块合金垫上。关车,也不用等登机梯到位,威廉姆斯搭着“鹞”式的空中加油探头跳下飞机,坐上摩托车。摩托车又将他送到等待的“威塞克斯”直升机上,到达邮政塔楼后,坐电梯到顶层打卡。这时的威廉姆斯几乎是累得喘不过气了,最终的成绩是5小时49分58.5秒。

战略侦察机,快了30.5秒

到了5月11日,也就是比赛的最后一天,伦敦到纽约的西向飞行的亚音速组别中莱基·汤普森的最短总成绩是再也来不及(也是无法)打破了,但威廉姆斯的东向飞行的用时纪录仍是可以挑战的。这一天,英国皇家空军领航员德里克·阿尔杜斯中尉从帝国大厦出发了,他驱车赶往弗洛伊德·贝内特基地,在那里第543中队的战略侦察机“胜利”SR.2(编号XL161)在跑道尽头等着他起飞。SR.2的机组决心一试,争取打破“鹞”式的东向飞行用时纪录。

阿尔杜斯的一开始就很顺利,与前一天威廉姆斯的一路红灯正好相反,他是一路绿灯赶到了贝内特基地。不过这次自西向东的航程中,预期的50节的顺风并未如期而至。在萨里郡的维斯利机场降落后,还是“威塞克斯”直升机将他带到邮政塔楼附近。冲上观景台按下计时按钮时,阿尔杜斯比威廉姆斯的“鹞”式快了30.5秒,全程用时5小时49分28秒。

和空军类似,英国海军航空兵的保障也是高标准,比如机场和打卡点间的交通工具是最快的直升机。右图为飞行员彼得·戈达德,跳下直升机后奔向打卡点

更快,英国海军的超音速纪录

这场跨大西洋飞行竞速赛中的另一支“国家队”英国皇家海军,派出了第892中队的3组6名飞行员参赛,驾驶“鬼怪”FG.1在赛事的8天里进行了多轮“刷成绩”飞行,最终在最后一天第3次打破赛事纪录,将纽约到伦敦的东向飞行最短用时定格在了5小时11分钟。

5月11日(星期日),中尉彼得·戈达德(PeterGoddard)驾驶着“鬼怪”FG.1,从纽约布鲁克林的弗洛伊德·贝内特海军航空站(以第一位驾驶飞机到达北极的飞行员名字命名)起飞,飞往威斯利机场。飞行中机组有着1.6马赫的超音速冲刺,进行了3次空中加油。戈达德机组的“鬼怪”FG.1跨洋飞行用时4小时46分钟57秒,这同样是一个新纪录。

从纽约到伦敦的东向飞行,第543中队的战略侦察机全程用时5小时49分28秒

英國媒体对赛事动态的跟踪报道,乃至还为此开了专栏

跨大西洋飞行,跨大西洋展示

赛事结束后,还在美国的莱基·汤普森为“鹞”式的出口推介奔走着,游说美国海军陆战队采购。他继续驾驶那架XV741"鹞”式在美国多地演示飞行。最终霍克·西德利与麦克唐纳·道格拉斯签约伙伴关系,在美国本土生产线上制造美版“鹞”式——AV-8A。

在后来的采访中,莱基·汤普森和威廉姆斯都表示:“鹞”式在这场跨大西洋飞行竞速赛中的表现堪称完美,也是绝佳的推广机会,“很多美国人都是直到‘鹞式降落在曼哈顿时才知道这样神奇的飞行器的存在”。在跨大西洋飞行竞速赛中创造西向航线纪录的莱基·汤普森为英国皇家空军赢得了奖金池中最大的份额6000英镑和一个实心的金奖杯。在获奖感言中,他再次感谢了整个团队的出色努力,从地勤人员到设计人员、空中交通管制和加油机飞行员。

1969年8月,英国邮政部门特别委托制作了一部这场航空竞速赛的纪录短片,名为《第一与最快》,在英国800余家电影院中放映。

从1919年到1979年,人类跨大西洋飞行的方式从螺旋桨双翼机进化到了超音速喷气机

尾声,十年后的另一篇

1979年6月19日,英国皇家空军的“鬼怪”FGR.2(编号XV424),从威尔士的圣·阿森(RAFSt.Athan)空军基地起飞,飞抵加拿大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的鹅湾基地(CFBGooseBay)。这次前座的飞行员A.J.N·阿尔科克是约翰·阿尔科克的侄子,他和导航员还带上了前辈布朗的吉祥物毛绒猫玩具Twinkletoes。这架“鬼怪”的特殊纪念涂装元素颇多,除了纪念“1919”,还有罗·罗R&R图标(“维米”上的“鹰”式和“鬼怪”上的“斯贝”发动机都来自罗·罗)和庆祝北约成立30周年。

在6月21日的返程中,这架XV424从鹅湾起飞,穿越爱尔兰后全程高亚音速飞行,经过5次“胜利者”K.2加油机的空中加油后,全程用时5小时40分。而后涂装褪去,这架见证了历史的“鬼怪”现今存在英国皇家空军博物馆。

1976~1977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V-8A曾在CV-42“罗斯福”号航母上部署过

这是人类航空史上重要的一页:从1919年飞越大西洋的勇气、冒险,到1969年航空技术的相对成熟和全民的参与,再到1976年的超音速客机“协和”首航后,跨大西洋航线上的不到3.5个小时已是日常,甚至有着一路顺风的2小时52分59秒的纪录。

只是“协和时代”在2003年后就成了过去时。以后的十多年里关于超音速客机的讨论声不断,但从眼下民航业大萧条环境中看,“超音速客机”又成了够远的未来时。对了,莱基·汤普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说过:关于未来城市间的空中出行,“鹞”式的短距垂直起降、点到点的直达,是种新可能,为未来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汤普森威廉姆斯大西洋
会做生意的汤普森
因情绪失控而被毁的竞选
大西洋上的法罗群岛时而低沉温柔,时而遗世独立
卷首语
打爆天花板
“60分汤普森”一战封神
七旬老兵打造鲸鱼船欲穿越大西洋
电波跨越大西洋
大西洋旗鱼捕获沙丁鱼有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