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响应面优化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的提取工艺及品质分析

2020-08-12唐伟卓满海燕缪芝硕祝廷辉陈建荣

中国油脂 2020年8期
关键词:栀子脂肪酸条件

唐伟卓,满海燕,杨 涛,缪芝硕,祝廷辉,邝 鼎,陈建荣

(1.长沙学院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长沙 410022; 2.湖南洋利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 岳阳 414400)

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是茜草科栀子属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江西、湖南等地。作为一味传统的中药材,栀子具有抗炎镇痛[1]、保肝利胆[2-3]、降低血糖[4]等作用。文献报道,栀子成熟果实富含油脂,含油量在15%~20%[5]。药理研究证实,栀子油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镇静等多种作用[6-9]。值得一提的是,干燥成熟栀子果实的果皮、果肉容易分离,且在质地和外观上差异较大[10]。民间和传统医书均有针对栀子果皮和果肉分开入药或炮制的用法。近年来,运用现代分析分离技术,阐释栀子果实不同部位的化学组成研究引起了较多关注[11-13],主要涉及其中非油脂类成分,包括环烯醚萜类、有机酸类和色素类,而对于栀子果实不同部位中油脂的研究鲜有报道。

目前,文献报道了运用多种方法提取栀子油,如亚临界萃取法[14]、超声提取法[15]、超临界萃取法[16]、索氏提取法[17]等。然而,这些研究都是以栀子果实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从栀子皮和栀子肉不同部位角度,研究其油脂的回流提取工艺和脂肪酸组成尚未见报道。

本文以湖南岳阳的“林海1号”栀子品种为研究对象,应用响应面法对栀子皮和栀子肉中油脂的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以期为栀子油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原料与试剂

“林海1号”栀子果实,由湖南洋利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药材存放于长沙学院天然产物研究实验室(ZZ001)。正己烷,色谱纯,德国Merck公司;石油醚(60~90℃)、甲醇,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脂肪酸标准品(纯度>98%),青岛科创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1.1.2 仪器与设备

HWS-28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101A-2B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实验仪器厂股份有限公司;103B型高速中药粉碎机,瑞安市永利制药机械有限公司;TMT-3型电子天平,湖南湘仪天平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RE-52AA型旋转蒸发器,上海荣生化仪器有限公司;SH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Thermo Fisher Trace 1310 ISQ气质联用仪,美国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1.2 实验方法

1.2.1 栀子油的提取

成熟栀子果实于50℃烘箱烘干,按皮、肉分离后粉碎过60目筛。分别称取10.0 g干燥栀子皮/肉粉末,加入石油醚100 mL至圆底烧瓶回流提取60 min,过滤,滤液回收溶剂,烘干至恒重后,得栀子油。按下式计算枙子油得率。

式中:y为栀子油得率;m1为栀子油质量,g;m2为原料质量,g。

1.2.2 栀子皮油、栀子肉油的理化性质测定

相对密度、折光指数、酸价、碘值、皂化值、过氧化值的测定分别参照GB/T 5518—2008、GB/T 5527—2010、GB 5009. 229—2016、GB/T 5532—2008、GB/T 5534—2008、GB 5009.227—2016进行测定。

1.2.3 栀子皮油、栀子肉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样品甲酯化:称取1.0 g油脂样品于圆底烧瓶中,先加入2 mL乙醚-正己烷(2∶1)溶液,再加入2 mL 5%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摇匀,放置于40℃ 水浴中反应30 min。待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加入2 mL正己烷溶解,并转移到10 mL容量瓶中定容。静置24 h吸取上层有机相,经0.45 μm滤膜过滤,进气质联用仪测定。

气相色谱条件:TG-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载气流速2.0 mL/min;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80℃,保持1 min,然后以10℃/min的速率升温到200℃,继续以5℃/min升温到250℃,最后以2℃/min的速率升温到270℃,保持3 min;进样口温度290℃;进样量1 μL;不分流进样,开阀时间1 min。

质谱条件:采用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80℃;溶剂延时5 min;电子能量70 eV;扫描范围30~400;分辨率1 000。

2 结果与讨论

2.1 栀子皮油、栀子肉油提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实验

2.1.1 响应面优化实验

在前期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以栀子油得率(Y)为响应值,回流时间(A)、回流温度(B)、料液比(C)为自变量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栀子皮油、栀子肉油提取响应面实验因素水平见表1,栀子皮油、栀子肉油提取响应面实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见表3。

表1 栀子皮油、栀子肉油提取响应面实验因素水平

表2 栀子皮油、栀子肉油提取响应面实验设计及结果

表3 栀子皮油、栀子肉油提取的响应面实验方差分析

利用Design Expert 8.0.6软件对表2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项回归系数,建立栀子皮油得率(Y1)、栀子肉油得率(Y2)分别与回流时间(A)、回流温度(B)及料液比(C)的二次多项回归方程为:

Y1=-42.38+0.18A+0.99B+0.40C+1.0×10-4AB-7.5×10-4AC+1.3×10-3BC-1.49×10-3A2-6.67×10-3B2-0.02C2(R2= 0.961 6)

Y2=-359.54+2.11A+7.82B+4.40C-1.9×10-3AB+2.13×10-3AC+1.52×10-3BC-0.02A2-0.05B2-0.23C2(R2= 0.970 7)

令回归方程等于0并对方程中的自变量分别求偏导,得到栀子皮油最优的回流提取工艺条件为回流时间60.52 min、回流温度75.39℃、料液比1∶12.3,栀子肉油最优的回流提取工艺条件为回流时间60.31 min、回流温度75.18℃、料液比1∶10.08,在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栀子皮油、栀子肉油得率分别可达2.340%和20.409%。

2.1.2 最佳工艺验证实验

为检验回流提取工艺条件的可靠性,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3次验证实验,结果取平均值。考虑实际操作的方便和可行性,将栀子皮油的提取工艺条件调整为回流时间60 min、回流温度75℃、料液比1∶12,将栀子肉油的提取工艺条件调整为回流时间60 min、回流温度75℃、料液比1∶10。在上述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的得率分别可达2.35%和20.4%,与预测值接近,说明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栀子油回流提取工艺条件可靠性较高。

2.2 栀子皮油、栀子肉油的理化性质(见表4)

表4 栀子皮油、栀子肉油的理化性质测定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理化性质接近,没有明显差异。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较低,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要求。

2.3 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的脂肪酸组成(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栀子皮油中共检出18种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二十碳烯酸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21.86%、5.68%、9.07%、44.12%和10.46%;栀子肉油中共检出13种脂肪酸,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二十三烷酸,相对含量分别为17.57%、3.85%、21.88%、53.06%和1.33%。栀子皮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栀子肉油中的低,栀子皮油中二十碳烯酸类和高碳数饱和脂肪酸的种类比栀子肉油多,但是相对含量普遍较低。饱和脂肪酸中,栀子皮油中棕榈酸含量高于栀子肉油。而不饱和脂肪酸中,栀子皮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均低于栀子肉油。

表5 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主要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

3 结 论

以“林海1号”栀子为研究对象,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回流提取栀子皮和果肉中油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栀子皮油回流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回流时间60 min、回流温度75℃、料液比1∶12;栀子肉油回流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回流时间60 min、回流温度75℃、料液比1∶10。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得率分别可达2.35%和20.4%。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理化性质接近,酸价和过氧化值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要求。GC-MS分析结果显示,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的脂肪酸组成类型和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栀子皮油主要以棕榈酸(21.86%)、硬脂酸(5.68%)、油酸(9.07%)、亚油酸(44.12%)、二十碳烯酸(10.46%) 为主,栀子肉油主要含有棕榈酸(17.57%)、硬脂酸(3.85%)、油酸(21.88%)、亚油酸(53.06%)和二十三烷酸(1.33%) 。

猜你喜欢

栀子脂肪酸条件
短链脂肪酸衍生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排除多余的条件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选择合适的条件
两种杀虫剂对黄栀子绿灰蝶的田间防效初探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听俗语 聊养生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少年情怀,栀子初心
气相色谱法分析中华绒螯蟹4个部位中总脂肪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与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