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阿克苏地区三北防护林建设问题探讨

2020-08-12王玉琴

防护林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三北阿克苏地区防护林

王玉琴

(新疆阿克苏地区林业发展保障中心,新疆 阿克苏 843000)

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总面积13.13万km2,总人口247.3万,属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气候,风沙危害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年平均气温11.02 ℃,无霜期226.56 d,年平均降水量103.9 mm,年平均蒸发量2 000 mm。自1978年阿克苏地区列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范围以来,阿克苏地区各级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历经4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设了一批以柯柯牙绿化工程为代表的造林绿化基地,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3.35%提高到2019年的8.8%,农田林网化程度达到94.9%。以特色林果业为主的林业产业逐步成为地区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林业建设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统一的建设目标。

1 基本建设情况

阿克苏地区自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部署及要求,以重点林业工程为依托,以林网化建设和荒漠化治理为重点,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各个建设时期,造林面积逐年增多,成效逐年趋好。截至2019年底,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五个阶段的建设任务48.65万 hm2,其中:人工造林28.65万 hm2,封育19.77万 hm2,退化林修复0.23万 hm2(表1)。

表1 阿克苏地区三北防护林工程累计造林情况 万hm2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阿克苏地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造林方式从乔木造林、灌木造林、封沙育林、退化林分修复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三北防护林建设逐渐转为以退化林分改造、提高森林质量为主要目标。

2 建设成效

2.1 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地区生态绿化步伐,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流域生态功能进一步彰显。阿克苏地区自然生态得到明显修复。地区森林总面积达115.5万 hm2,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3.35%增加到2019年的8.8%。地区绿洲内部绿化覆盖面积3 223.3 hm2,平均绿化覆盖率达到39.2%。每年沙尘天气由100多d减少到30 d;年降水量由不足60 mm提高到100多mm。地区局部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绿洲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

2.2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践证明,生态建设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才会有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林业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才具有重要意义。阿克苏地区各工程实施单位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过程中,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截至2019年底,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面积稳定在30万hm2,挂果面积27.94万hm2。果品总产量达244.16万t,较上年增加7.9万t;林果总产值达141.79亿元,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5 01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6 224元的30.91%。林果业已成为助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成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绿色产业。

2.3 绿洲农田林网化水平明显提高,保障农牧业稳产丰收

风沙和干热风是危害地区农业生产的两大自然灾害。在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中,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和绿洲生态环境状况,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科学确定农田防护林建设标准,即: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占地比例6%~8%;绿洲外围农田防护林占地比例10%~12%。且保证林相整齐,林木保存率85%以上。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对削弱风力强度和影响范围、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农业生产小气候、减轻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等方面有显著作用,为地区农牧业稳产丰收打牢了生态基础[1]。

2.4 打造精品林业建设工程,增强全社会生态观念和造林绿化意识

林业是一项兼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特殊行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带来了各级党政发展林业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在阿克苏柯柯牙生态工程建成以后,林业建设受到地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林业地位也有了明显提高。1986年至今,阿克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以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建设为发端,组织动员各族干部群众,先后建设了温宿0.7万hm2生态园、阿克苏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渭干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沙雅风沙策源地梭梭林生态工程、空台里克区域荒漠绿化工程、拜城县0.7万hm2生态林建设工程等林业建设精品工程。这些林业工程,提高了全社会植绿、护绿、爱绿的绿色文明意识,增强了建设生态的忧患意识、改善生态的责任意识、保护生态的法律意识,形成了 “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良好格局。

3 存在问题

三北防护林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成效显著,但总体来看,地区局部小环境有所改善,大环境生态恶化的局面并未扭转,荒漠化土地面积持续扩大的局面尚未解决。地区各县市都不同程度受到沙漠化的危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还很差,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

3.1 资金匮乏,幼林后期管护措施不到位,影响造林工程质量和效益

阿克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和任务的艰巨性,造林一般由政府主导,中央、地方共同投资建设。造林成本一般至少在30 000元·hm-2以上,但造林补贴标准一般7 500元·hm-2,且补助仅包括了直接用于造林的种子和苗木等消耗性材料费用,未涉及造林所发生的人工费、管护费、基本设施建设费等。长期以来,绿洲边缘造林工程难度大、成本高、经费难以保证,对绿洲外围荒漠林分的封育管护重视不够,导致植被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突显,致使工程建设的质量、效益难以保证。

3.2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实用有效的造林技术应用率低

一是阿克苏地区偏远,造林区域林业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渠等设施建设滞后,致使造林成活率和林分质量提高缓慢。二是简单而有效的技术目前在一些造林工程中使用很低,例如:整地技术、盐碱土改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苗木假植技术、防啃剂应用等,导致立地条件比较差的造林地造林成活率不高、保存率低。三是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和资源保护体系还不健全,技术装备落后,许多工作达不到工程建设的要求。

3.3 林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还不相适应

阿克苏地区森林资源总量相对偏少,整体分布不均,林种结构、树种配置不尽合理,绿洲局部生态状况改善,整体大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一是地区林业结构单一,产业化发展起步晚,经营还处在较低层面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二是树种单一或趋同化,营造经济林不考虑市场容量,一哄而起,供大于求,效益下降,影响农民经济收益和造林积极性。

3.4 林分低产低效、退化现象日趋严重

一是现有防护林体系模式已达不到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要求,树种结构、栽植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二是由于工程建设前期技术和经验不足,在树种选择、造林模式上存在偏差,一些人工林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缓慢,森林生态功能不明显,严重制约了地区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4 对策及建议

4.1 转变观念,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一是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林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二是牢固把握生态建设目标,重视农民群众利益,正确处理好国家要“被子”与群众要“票子”的关系,在保证实现生态目标的同时,确保使人们在植树种草、造林绿化中脱贫致富,进而实现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4.2 统筹规划,综合施策,巩固建设成效

一是统筹规划林、水、田、路、村等不同地形地貌和生态区位系统,科学地制定可操作性强的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二是优化政策,坚持多方参与。农民群众是生态建设的主体,通过优化工程补助内容,调高造林补助标准等系列优惠政策,足额投入造林资金,建立健全利益机制,调动人们造林的积极性和抓好质量的自觉性。三是要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护措施并重的原则,加强造林后期管护,巩固建设效果。

4.3 不断加强、巩固、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在绿洲内部不断巩固和提高农田防护林林网化程度,按照农田防护林占耕地的10%以上,新开垦耕地12%以上的标准进行配套,乔灌草、网片带相结合,做到林网配置优化,树种搭配合理,林带完整无缺。同时坚持把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贯穿工程建设的始终,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林果兼用林,依靠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名特优果品,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实现地区林果业成为农民增收支柱的目标奠定基础。二是在绿洲边缘、风沙危害前沿,因害设防,封、造结合,建设乔灌草、带片网合理配置的大型综合防护林体系。积极营造防风固沙林带,重点设防的地段营造大型防风基于林带,铁路、公路沿线结合地形、气候条件,形成乔、灌混交的护路林带。进一步完善阿克苏地区生态林体系,持续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4.4 加大低产低效林、退化林分改造的力度,提高森林质量

一是采取更替、补植、抚育、复壮、封育、调整、综合改造等方式,对低产低效林和退化林分进行改造修复,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二是坚持以水定林和因地制宜原则,合理调整树种和造林模式,尽可能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混交林。

猜你喜欢

三北阿克苏地区防护林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自家林地充“三北”“村官”骗补想得美
新疆阿克苏地区观赏石协会年会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