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创新创业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2020-08-12孙振领
徐 畅,孙振领
(湘南学院图书馆,湖南 郴州 423000)
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高校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高校应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图书馆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也肩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责任。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综合规划与运用其各类资源及服务,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创新服务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高校图书馆从信息素养教育向创新素养教育转型发展。
1 相关研究现状
首次提出“创新”概念的是约瑟夫·熊彼得,他认为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强调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社会创新等之间的联系。创新素养是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发掘创意,并利用知识与能力将其付诸实践,都有赖于创新素养。但对于创新素养,至今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国内外诸多学者认为创新素养包含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道德、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等概念[1—3]。Niyazi Erdogan等[4]认为创新素养包含读写素养、数字素养和交流能力,以及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以及跨学科的思维。Niyazi Erdogan等[5]阐述了自主学习、自我实现能力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国内外相关研究肯定了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5—7]。代金晶[8]认为创造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创新素养的核心能力之一。樊丽明[9]从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出发,认为其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知识,如专业知识、通识知识与财经知识;二是能力,领导力、把握机会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思维,问题导向性思维、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出创新素养的内涵有三个层面:一是思维: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思维;二是知识:专业知识、财经知识、管理知识等;三是能力:信息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实践能力、自我实现能力。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IL)是指个人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效地检索、评估和利用所需的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10]。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赋予信息素养更多的内涵,包括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在信息社会中合理生活,以及运用信息技能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11]。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会伴随着信息检索、信息组织并对信息进行批判性分析利用的过程,这与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是相似的[7]。如果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会有高效地发现信息以及综合分析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创造力,对创新创业也有正向的影响[12—13]。因此,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很多专家学者在呼吁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需要改变与革新,逐渐走向创新素养的培养和教育[8][14]。而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也担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责任。海量的信息资源、空间资源和各类型的咨询及培训服务使图书馆成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此外,互联网与科技的发展及用户需求的变化要求图书馆在资源、服务与空间上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开展面向“双创”的信息素养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培训与服务,为图书馆转型与服务创新提供契机。
对于面向“双创”能力培养的信息素养教育,张洪杰[6]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建议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纳入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训模式。曾韦蜻等[15]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参与到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中,提供创意追踪、创新素养培训、创新创业教育等服务。曹学艳等[16]建议调整信息素养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增加案例教学等方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的融合。肖平等[17]提出采用馆员教师联合教学模式,丰富体验式教育,构建协作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包丹宇等[18]建议构建大学生创业信息咨询系统,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初景利[19]建议图书馆打造学习研究空间、论文写作空间、协调创新空间,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可以看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集中信息素养的教学改革与服务创新上,缺少在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学科教育的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与分析。
2 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素养教育没有以创新能力导向
目前,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采用的仍是以信息检索课程与专题讲座为主、以技能培训为导向的培训模式,缺乏对创新创业相结合的信息素养培训。其次,培训方式单一,培训频率低,培训过程短暂,讲座内容之间缺乏联系,缺乏连贯性、系统性的培训体系,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信息素养教育缺乏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教育主体单一,未与专业教师产生合力,未能成为学科创新发展的动力。
2.2 信息素养教育缺乏与学科专业教育相结合
创新素养需要依托扎实的学科知识,没有学科的支持,创新活动不可能发生。嵌入式课程可有效地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学科专业教学,国外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开设了嵌入不同学科专业的IL课程。而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课程缺乏长期合理规划,属于被动式培训,学科覆盖率低,馆员与教师合作松散,导致嵌入课程缺乏与学科有效融合,信息素养教育难以转化为学科创造力。
2.3 信息素养教育仍以“教”为主,未形成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高校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仍以教学、授课为主,教学内容无创新,考核方式单一,缺乏情境教学和互动教学的有效实践,不符合学生自主式的学习习惯。高校图书馆也很少参与学生“双创”活动,去深入指导学生检索信息、使用信息的过程,缺乏了解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和行为,并进行有效干预和指导。国内高校的IL教育仍以“教”为主,缺乏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指导,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 面向创新创业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构建
3.1 面向创新创业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概述
创新素养需要依托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4—5]。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学科教育,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融入学生专业学习、学术研究、创新活动中,提升大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促进创新素养的培养。此外,通过构建信息素养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专业培训与咨询服务,渲染创新创业氛围,构建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图1)。
图1 面向创新创业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3.2 构建融入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IL课程体系
3.2.1 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展合作嵌入式教学。合作嵌入式教学已经被国外许多高校图书馆应用实践,如牛津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高校图书馆都开设了与专业合作的嵌入式课程。以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为例,组成馆员与教师教学团队,综合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技能要求、企业任职要求与信息素养能力要求等各项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绘制出学生在专业知识、信息素养、实践技能等各项指标,制订“课程—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教学计划表,共同开展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作业及考核等方面的设计,开展合作教学并对学生的学习及实践技能进行测评[20]。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图书馆馆员和专业教师通过建立学习与教学实践团队,合作教学,分享教学经验,联合制作视频教程、在线测验,推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长期进步[21]。
因此,创新创业环境下,国内高校的信息素养课程应该适当减少信息检索课这类传统课程的设置,将重心放在与各类专业融合的嵌入式课程的开发上。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大力开展IL嵌入式教育,成立馆员与专业教师的合作团队,多方面综合学校、专业、企业等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对课程、教学、作业等方面进行设计,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IL教育。馆员可根据专业教师的需求,调整嵌入式的教学指导,提供与课程配套的讲义和论文,或为特定课程制订信息素养教育教程,指导学生如何检索与评价信息、撰写调研报告,或适当地嵌入批判性思维教育。
3.2.2 与院系联手,开展学科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图书馆可组织馆员与不同学院联合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对高年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分类教育。参考借鉴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采用的磁石模式、辐射模式和混合模式[22],根据课程开展的难易程度,设计了三种教学模式。高校可以根据难易程度选择一种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可以选择两种或三种模式组合教学:
(1)创业选修课创新模式。图书馆与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等联合开办创业基础类选修课程,为大学生普及创业管理、商业计划、创业资本运营等创业基础知识。这种模式投入少,易启动,实施门槛低,可实现多学科交叉。馆员可在其中嵌入IL教育,讲授查询市场信息,检索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资金扶持政策,创业计划书撰写等知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与咨询。
(2)专业融合创新模式。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教学,对教学方案和规划开展深层设计,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论文写作以及在产品研发、专利申请、技术转化和创业管理能力,使创新创业教育浸润到专业学科中。这种模式教学周期长,对教师与馆员要求高,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在这种模式中,馆员可根据教师需求,嵌入数据素养、信息分析与评价、学术规范、专利以及IT技术等教学内容,深度融入教学、科研、技术转化、产品研发等全过程,提供专业的培训与咨询服务。
(3)跨学科协同创新模式。由不同学科的教师、行业专家与学科馆员组成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科研研讨,信息交流共享,研究开展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学科特性相近的专业,可联合开展产品研发、学术研究等科研创新活动。馆员可参与其中,作为各学科沟通交流的纽带,提供相关培训与咨询,或提供相关文献报道与决策支持,促进跨学科协同创新团队的交流与运作。
3.3 开展面向双创实践过程的嵌入式信息素养培训
建立面向创新创业过程的服务团队,围绕创新项目研究、论文写作、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在活动的前期、中期、后期,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与培训。例如,在创业前期与大学生一道开展创意搜集与可行性分析、中期的项目研究为其提供文献支持、后期的成果转化提供咨询等服务。面向创新创业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阶段,全面嵌入学生的信息检索、信息决策,为学生提供嵌入式、专业化的培训和咨询服务。普渡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选择有商业管理和专利背景的馆员帮助他们筛选项目创意,提供专利咨询。在指导过程中,理解他们在搜集和使用信息的思维,干预他们的信息使用策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23]。
此外,高校图书馆可联合政府、企业或行业协会开展合作,主动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寻求支持,提供相关政策及信息咨询服务。搜集政府有关创新创业的帮扶政策,主动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寻求企业的技术与资金帮扶,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等,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例如,普渡大学图书馆的馆员与当地企业合作创办创业大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商业指导与资金支持[23]。
3.4 搭建面向双创的信息素养服务平台
考虑到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的真实情境下,所遇到的问题是零散的、随机的、碎片式的。因此,在课堂教育、嵌入式教育等系统教育的基础上,图书馆需要系统的整合IL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各类资源,构建移动化、泛在化的信息素养服务平台,方便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访问平台获取资源及服务,拓宽教学边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诸多高校都采用了移动学习方式,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24]。高校图书馆可采用资源导航、微视频、在线测验、在线学习、游戏、在线咨询等各种方式,将教学内容和资源碎片化、模块化处理,组成小的学习单元,集成到平台上。馆员对学习单元适用的专业、难度等进行揭示,并添加标签,方便学生查找适用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移动化服务平台的建立,符合学生碎片式、自主式、多线程的学习方式,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资源与服务,同时适用于嵌入式教学。
3.5 建设协同创新空间,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政策宣传、经验推广、服务介绍、空间改造、文化节等方面大做文章,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图书馆可定期搜集创新创业帮扶的政策与资金信息并进行多渠道宣传,还可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作经验分享。高校图书馆可结合微信公众号、微博、展板等形式,宣传图书馆面向“双创”的IL服务,总结服务案例与经验,逐步建立专业的服务团队与服务模式。围绕学生学习研究与创新创业,进行图书馆空间改造,构建学习研讨空间、协同创新空间、创客空间,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研讨、交流互动的创新创业环境。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文化节等活动,宣传推广创新创业理念、创业案例、科研成果,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氛围。
4 结 语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本文提出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展嵌入式教学,与院系合作开展创业选修课创新模式、专业融合创新模式、跨学科协同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图书馆应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培训、咨询及支持服务,搭建信息素养服务平台,嵌入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专业的指导及咨询;还应进行空间改造,构建协同创新空间、创客空间,举办创新创业文化节等活动,宣传推广创新创业理念,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