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韩浩月:表达的粗鄙化正让年轻人丧失语文素养

2020-08-12文九首诗

廉政瞭望 2020年14期
关键词:阎连科天真莫言

|文九首诗

《座无虚席:经典和大师的昼与夜》

作者:韩浩月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近日,本刊专栏作家韩浩月的随笔集《座无虚席》出版。从迈克尔·杰克逊、斯坦·李、金庸、二月河到《局外人》《月亮和六便士》《堂·吉诃德》《少年派》《被解放的姜戈》等经典书籍和电影,作者着重从个人视角考察人性与真实,以流畅凝练的文笔,徐徐展开一幅生动丰富的光影画卷,细腻地展现自身丰富的内心世界,带领读者与大师、经典在纸上相遇。关于书里书外,本刊近日专访了韩浩月。

廉政瞭望·官察室:您在书写时,非常注重描写人物普通人的一面,特别是一些细节,颇值得玩味,比如黄永玉先生爱猫,演员葛优的可爱和直率,在与这些人的接触过程中,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品质最能打动您?

韩浩月:不止是黄永玉和葛优,还有我认识的一些其他人,身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天真。这种天真不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天真,而是发自内心的简单、朴素,还有看待世事的宽容与善良,这是一种本能的选择。当然,天真也不是字面意思上的天真,他们的天真,是具有力量感的,可以将无数外部压力化解于无形。他们的天真,也不会消弭他们的表达欲、批判性,而只会增加他们身上的人格光芒。和他们接触,最大的收获就是尽力促使自己不停地从一个个生活的“泥淖”中跳出来,保持干净,保持平静,保持简单。

廉政瞭望·官察室:您在书中谈到莫言和阎连科,他们分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和卡夫卡文学奖,反观70后、80后的年轻作家,似乎在写作的深度和广度上探索不够,或者说力不从心,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韩浩月:70后、80后作家是在流行文化中成长起来的,而莫言、阎连科是在时代的苦难汁液中泡大的——这是两个写作群体最大的区别所在。莫言、阎连科在他们年轻时,所经历的生活,所感受的精神,成了他们最大的财富,主要由饥饿、匮乏、贫瘠构成的时代背景,使得他们的每一份渴望,都能转化成汹涌的故事能量。

流行音乐、商业电影、物质消费、网络社交……这些对70后、80后的渗透无处不在,厚重的文学主题,被挤压、被边缘化,更重要的是,生活的单一化,缺乏重大事件的冲击,使得年轻一代缺乏对生命的深刻体验。所以这两代写作者中,诞生了大量的青春校园故事和面孔模糊的城市故事。

莫言、阎连科可以写乡村,但年轻作家既写不了乡村又写不了城市,这两代人都是卡在乡村与城市中间的群体,我们拥有真正的城市生活,也不过是这一二十年的事情,还不能足以产生经典故事的土壤。

50后、60后仍然是在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写作,讲究流派、结构、人物、意象。70后恐怕是最后一代继承了严肃文学创作衣钵的作家群,依然还是有根的一代。从80后开始,莫言、阎连科们所创造的文学黄金时代留下的影响,基本不存在了。

廉政瞭望·官察室:“文学的生活”仍旧是这本书的主题之一。有人说,当代中国年轻人的语文素养整体来说越来越弱,您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韩浩月:同意。首先是社会、媒体(尤其是报纸、电视台)的语文素养在变低,其次是发达的互联网不停制造产生的流行词,让汉字使用变得粗鄙化,最后才是年轻人的语言变得贫乏与空洞——年轻人是网络语言的制造者,但情绪化与攻击性,让优美的语言消失了。为了迎合年轻人,社会与媒体放大了粗鄙化网络语言的使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展示语言与思想之美的节目的走红,是公众意愿的一个呈现,人们期待中文意境的滑坡现象能够得到阻止,期待年轻人在言语上能够彬彬有礼、有文化底蕴。但在互联网上年轻人强大的集群愿望、发声愿望面前,依然是粗暴直接的表达盛行。掌握海量用户的信息流媒体,内容上的粗糙,更是对年轻人的语文素养带来了巨大冲击,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病句、错别字连篇的内容,才是正常的存在。

猜你喜欢

阎连科天真莫言
过去的年
苹果很甜,内心很暖
苹果很甜,内心很暖
天真热
爱如莫言
MONUMENTAL MEMORY
天真童年
天真给你最美的梦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
莫言:虚伪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