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研究

2020-08-11董良锋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34期
关键词:海绵体海绵规划设计

董良锋

摘 要:现如今,我国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品质有很大提升,现在人们对城市环境问题加以重视,海绵城市理念深入人心。文章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的相关内容,阐述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原则,探讨优化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设计的有效措施,将海绵城市理念有效融入城市规划工作中,明确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重视海绵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遵循生态性原则,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设计

引言

根据2020年10月16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内容,建议要进一步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基础上,考虑将有限的雨水保留下来,获取更多的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城市海绵体。要加大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发掘地区“海绵体”的规划资源,全面调动城市绿化、道路、管网等设施,形成海绵城市网络结构,凸显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与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率,有效解决径流污染及水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

1海绵城市含义

所谓海绵城市是将城市比喻成海绵,通过系统开发,实现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城市水匮乏现象。以城市水资源为基础,利用系统模拟降水,减少水资源浪费,通过科技手段,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城市绿色雨水循环利用。

进行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并不复杂,可以分为强化城市水资源和加强技术、改善水资源利用情况两方面。检测城市中生态水情况,发现被破坏的水系统及时进行修复,从根本上改善城市雨水滞留情况。对城市内绿色屋顶、花园等地的净化雨水设置进行优化,改善雨水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全面保护湿地、河网水系等自然生态环境。

2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原则

2.1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设计工作,应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城市环境的特征、地域特色,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明确城市所在区域的雨水资源情况,严格控制城市的水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以保障城市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

2.2城市建设规范原则

建造海绵城市过程中,需要规范设计,保证工程质量。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防护措施,虽花费的资金不低,但取得的效果极好。设计建造过程中既要重视整体设计又要保证居民能正常生活,维护居民生存环境。建设过程中结合费用与整体花费的现状,合理使用资金,防止出现因资金问题带来一系列恶劣影响和相关问题。

2.3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进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时,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实施动态化管理,不以破坏城市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城市经济,应及时发现城市区域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以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和价值,保障城市发展的稳定性、安全性、生态性。

3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设计策略

3.1大排水设计

在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大排水设计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具体设计可以按照不同汇水分流配合要求进行,可在不同市政道路路段中应用。在不同汇水区分流配合设计阶段,为了能够实现针对性的大排水效果,设计时采用区域划分的方式进行,在设计环节中针对道路汇水区域选择大排水设计方式按照最低点的排水要求进行处理,通过设置雨水口将暴雨天气产生的雨水排入周围的湖泊中,使得将该区域的积水有效改善;而在自然坡走道设计阶段中,设计方式主要围绕雨水花园、植草沟、步行道以及湿地开展设计,从而能够满足不同雨水天气的排水需求。

3.2人行道规划设计

人行道是城市给排水体系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新型海绵城市的人行道规划布局不仅影响着人们行走的舒适性、便捷性,还与出行安全有着密切关系。传统城市建设中,为保持路面平整、降低建设与养护成本,普遍选择不透水材料。而雨季来临时,人行道不能及时排水,很容易造成路面积水或湿滑,给出行安全带来威胁。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人行道的布局与设计强调透水材料的使用,可解决雨季路面积水对人们出行的影响,完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还可结合城市交通量及人流密集度等,对人行道进行合理规划,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提升城市温度、湿度调节能力,实现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3.3源头控制设计

原有市政道路项目中,缓坡绿地和微高绿地都布置在东面的方向上,高坡度和高绿地都布置在西面的方向上,使得比较近的范围内分布着很多生态基础设施,所以在改造设计环节,应该从目前道路内的断面排水方面出发进行,将已存在的排水沟进行封闭处理,设置必要的非隔离带,同时还要调整道路方向,在东、西位置上的植草沟,合理的设置雨水花园、护坡型水花园等,根据要在做好雨水花园的形式,能够达到调蓄水的要求。经过整个区域内的运行要求,调节雨水流量与流速,实现雨水输送的目的,设计的宽度为2.5cm、厚度为10cm的沟渠,达到雨水排放的要求。

3.4车行道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车行道设计主要体现在建设材料的选择上,为降低道路大范围硬化的影响,应尽量选择透水性强的材料。含水量是对路基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含水量过高的路基会出现裂缝、断板、沉降等问题,而路基含水量不达标则会出现承载力降低、结构不稳,引发路面病害等问题。城市道路建设中,应选择渗水性较强的沥青材料作路面,中下层则多使用不透水材料,当路面积水渗透到道路中层时被阻挡,积水被横坡导向盲沟,然后流入绿化带、下水道,避免路基因渗水不强而出现不均匀沉降、裂缝等问题。

3.5人工生态海绵体的建设

我国地域广袤,城市间地理差异明显,因此并不是所有城市都具有海绵体,有些地域甚至没有海绵体,严重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因此需要建设人工生态海绵体来缓解这一问题。人工生态海绵体是通过人工技术提升城市排水储蓄水的能力,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城市内绿地规划建设,减缓城市污染,进而改善城市水循环,打造生态循环自然体系。为保证城市健康发展,对传统小区和工业区进行全新规划,通过绿地分布改善,减轻水系统循环压力,实现绿色城市建设。如上海浦东新区临港口袋公园,在口袋公园内建造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措施,实现口袋公园自我净化、储蓄的良好循环,真正实现小雨不湿鞋。

3.6创建模型科学评估

进行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时,需要对场地进行科学评价,应了解场地的土壤特征,掌握其纵向高程,并把控场地水系、绿化和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相应模型,直观反映场地的开发状况。开发强度较高的城市中心区域,需要创新工程技术措施,科学探讨地块建设活动对城市用地的影响,以便于从雨水控制、交通管制等方面优化城市设计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实施是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城市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水循环环境的关键措施。在实际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把握规划设计核心——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分别从城市景观工程、城市道路网、城市地下管网等角度入手,调动各个部门展开联合设计,形成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海绵城市网络体系。之后,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推进绿地雨水循环系统、水系网络结构、城市道路建设进程,有效提升各方面建设的综合效益,在最大程度上强化海绵城市影响力,从而凸显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国炜.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研究[J].四川建材,2018,44(10):44-45.

[2]馬晓宇.“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5):93.

猜你喜欢

海绵体海绵规划设计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竖琴海绵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关于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阴茎为何会弯曲?
阴茎勃起之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