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电路PCB电场串扰及屏蔽分析
2020-08-11周学成陈超鑫
周学成 陈超鑫
摘 要:在科技的引领下,电力电子电路设计标准与要求提高较多,特别是高密度PCB设计,需要彻底解决串扰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围绕串扰原理,探讨提高信号完整性的方法,以便为电力电子电路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PCB电场;电子电路;串扰及屏蔽
引言:在当今社会,电子产品功能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性能也在不断提高,电路板的密度较以往相比有较高攀升。信号频率变高,以及电路板尺寸变小等问题,增加了PCB 设计中电场串扰的可能性。现实表明,串扰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其超过一定界限,后果就会比较严重,可能会诱发电路的误触发,影响系统稳定性。为了将电场串扰问题解决,需要在了解串扰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寻找恰当的方法,对负面影响合理抑制。
1串扰的产生机理
串扰是较为笼统的概念,当信号在传输线上按照既定轨迹传播时,信号之间(这里特指相邻信号)会出现干扰,干扰主要是由于电磁场的作用。受到电磁场影响,相互耦合才会发生,噪声电压信号出现。具体来说,串扰就是能量由一条线在不被认可的情况下耦合到了另一条线上,串扰模型如图1所示。现实中,人们把噪声源所在的位置节点称为干扰线,另外的传输线称为受扰线。研究发现,串扰产生的物理原因比较简单,是干扰和受扰线之间,因为耦合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耦合电感。在具体应用中,当传输线工作频率较高,同时信号升降时间非常有限时,就会增加串扰的可能性。因为在这一阶段,瞬时电压会转换,从而诱发串扰问题。事实证明,两条传输线的距离(作为核心参数)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布线空间上,线的距离越小,意味着互感与互容会变大,从而形成严重串扰。
2串扰的危害
在线间串扰耦合在电力电子电路中是比较严重的危害,研究发现,在总线系统中,需要始终保持传输线的有效特征,但实际应用中,传输延迟会发生改变,和开关方式改变存在密切联系。电场和磁场之间影响力的大小,会数据状态的变化有关,数据状态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会诱发电感和电容一系列参数的变化,在应用期间,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由此可以看出,由于传输线参数变化不定,会随数据传输模式改变,想要实现精确的时序设计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信号完整性分析,难度也会比较高。在高密度PCB设计中,需要考虑多种PCB影响要素,实践证实,完整的接地平面在应用中是基础保障,在其辅助下,可以忽略交叉耦合影响(远信号线的)。尽管如此,当功率较大信号穿过元件时,抗串扰能力将会被弱化。在PCB设计中,如果这方面的处理不到位,就会诱发以下两种相对典型的故障。第一种,串扰引起的误触发。误触发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频次较高,主要是由信号串扰造成的,是最常见的故障[1]。串扰噪声诱发的网络逻辑错误如图2所示。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逻辑错误故障是因为信号通过耦合电容,会有噪声脉冲形成,随着脉冲的增多,会增加接收端的压力,造成通信的困扰。如果脉冲强度过大,将会直接压垮系统,触发脉冲一旦形成,逻辑功能混乱可能性便会增加。
第二种常见故障是串扰引起的时序延时。在数字系统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棘手以及系统问题就是时序问题。研究发现,当噪声脉冲不断叠加,并且冲破助力进入到被干扰网络,就会造成网络混乱,除了出现网络逻辑错误外,势必会干扰信号,导致网络信号延时。基于上述情况,在实际PCB设计中,时序延时通常较难控制。根本原因在于干扰源网络本身灵活度高,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想要对延时(串扰引起的)有效抑制,必须采取屏蔽措施,提高系统电路稳定性。
3屏蔽的原则与方法
结合前文介绍可知,串扰在PCB设计中属于棘手又普遍的问题,其对系统的影响是多个角度的,同时也是比较负面的。为了将串扰消除,降低其可能性,最基本的方法是从串扰的原理出发,采取恰当的屏蔽方法,让干扰源网络形成的耦合从源头减小[2]。通过深度研究了解到,想要在PCB设计中,完全消除串扰是极不科学的,完全避免串扰,可能性为零。这一点前文已经证实过,串扰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消除不可能,但可以在系统设计中将串扰弱化,使其接近于零。在现实工作中,可以从以下角度优化:(1)在合理布线的前提下,将传输线间的距离按照需求适当延长,这是最基本的措施,但往往效果理想。或者尽可能地减少,让传输线平行长度趋于理想,实现不同层间走线。实践证明,不同层间走线属于理想的屏蔽方案。(2)相邻两层的信号层至关重要,在高质量走线时,为了保证效果。必须保证走线方向科学,达到一定的垂直性。在现实工作中,尽量避免平行走线,这是最基本的保障,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层间的串扰,抗串扰效果才能理想,并提高走线的合理性,实现串扰最小化。(3)在确保信号时序的基础上,还要综合考虑器件的性能。转换速度低的器件往往应用价值高,属于相对理想的选择。借助器件的选择,使变化无限放缓(电场与磁场的),从而降低串扰,这种方法的效果十分理想。(4)在设计层叠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满足特征阻抗同时,还要将布线层的情况与参考平面的薄厚考虑进去,增加介质间的耦合度,从源头减少耦合。(5)多层设计时,为了满足线路使用要求,表层的电场耦合属于关键,需要达到一定要求,只有强于中间层,才能降低串扰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相对敏感的信号线,为了保证降扰效果,应全部分布在内层。
4端接微分电路降扰法
端接微分电路降扰法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其设计原理比较先进。传统的方法是站在传输线的物理形态角度,去考虑减小串扰的方法,例如:将耦合长度减小等。现实中,虽然原有技术方法(减小串扰的)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样也存在短板,需要用硬件的空间作为换取的条件。在这样的前提下,一种新型抗串扰方法应运而生,该方法是以串扰产生机理为前提,通过平衡容性和感性的关系,将耦合合理控制。在具体应用中,可采用端接微分电路,借助RC微分电路完成对串扰的抑制,串扰信号模型如下图3所示。
结论:综上所述,在多方面的需求下,许多过去被忽略的高速设计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对系统性能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串扰噪声而言,在现实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合理找出影响系统运行的网络,在此基础上,采取系统性屏蔽措施。而不是盲目进行抑制(针对串扰噪声的),否则将会影响布线的效果,并和布线资源相矛盾。经过研究发现,微分降扰法实施效果比较理想,不仅电路易于实现,而且成本较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袁义生,兰梦罗.电力电子电路PCB电场串扰及屏蔽研究[J].电子器件,2020,43(06):1215-1221.
[2]唐燕影.PCB布線产生的串扰及其解决办法[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08):263.
作者简介:
周学成(1984-),男,湖南省长沙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