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导向下的村落景区规划策略

2020-08-11鄢祖义张亚平徐斌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天目山乡村规划乡村振兴

鄢祖义 张亚平 徐斌

摘要: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规划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乡村旅游正逐渐发展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力,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村落景区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探索。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梳理乡村振兴和村落景区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在功能布局、乡村产业规划、景观环境提升、道路交通规划、乡风重塑5个方面促进其融合的规划策略,并结合杭州市天目山村落景区规划案例,阐述这5个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村落景区;乡村振兴;乡村规划;天目山;杭州

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基于农村地区变革而提出的,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通过建设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景。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居民为目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乡村旅游能联动三产,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有效实现乡村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等。而打造村落景区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探索,能够将村落与旅游相结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樊亚明等从旅游景区出发,对乡村规划提出空间呼应、资源共享、要素互补和利益互显的发展模式;赵兵等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入手,分析乡村旅游的作用,从安居、乐业和文化等方面建立乡村旅游与新农村综合体之间的关系。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落景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较为成熟规划策略,结合杭州市天目山村落景区规划实践,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村落景区的规划策略。

1村落景区的概念、建设目标与分类

村落景区是杭州临安区委、区政府以全域景区化为统领,在总结美丽乡村建设、临安“一廊十线百路千里”精品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于2017年3月正式提出的新概念。

1.1村落景区的概念

目前,村落景区这一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定义,笔者在理论研究与项目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定义:村落景区是指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以乡村旅游为主导,凭借村落优越的自然人文资源、独特的农业产业活动等要素,通过建立旅游产业体系,提供多样的旅游产品,完善村落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景区化管理制度而形成的農旅融合型景区化村域。

1.2村落景区的建设目标

村落景区是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提出的,它不是简单的人居环境提升,而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种具体实施模式,其建设目标是:生态宜居的村落环境、通达顺畅的村落交通、融合兴旺的乡村产业、特色鲜明的村落文化、完善的基础设施、人性化的服务平台、健全的安保救护体系。

1.3村落景区的分类

乡村旅游按旅游资源可分为:观光农业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等。临安区村落景区建设结合村落具体情况,将村落景区分为5种基本类型:城市近郊型、景区边缘型、民俗文化型、产业驱动型和特色资源型(见表1)。

2乡村振兴导向下的村落景区规划设计策略

2.1村落景区的规划编制内容

乡村建设和振兴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经济、社会、景观、文化等多方面要素,村落景区的规划应当以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落环境生态宜居、乡村文化延续发展为重点,按照农业产业化、村落景区化、生活便捷化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对涉及到村落景区发展的产业、人居环境、乡村人文、交通系统以及景区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安全救护体系等相关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村落景区规划的编制内容应当包括村域和分区节点2个部分。其中村域部分应达到总体规划的程度,着重确定村落景区的布局理念、目标定位、规划构思、实施策略,以及村落景区的旅游活动策划;分区节点部分则应该深入修建详细规划阶段。

2.2村落景区规划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村落景区规划以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吸引人才返乡创业为目标。其以乡村振兴基本要求为指导有利于乡村产业发展目的性更加明确,能够实现一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加乡村产业的多样性,提高农民就地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避免村落景区规划路线出现偏差,需始终围绕乡村发展这一主题(图1)。

2.3村落景区规划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策略

村落景区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属于2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如何在乡村振兴导向下进行村落景区规划是探讨的关键内容。从乡村振兴的要求内容出发,并具体到村落景区规划要点,建立两者的联系,利用乡村规划从产业、生态环境、配套设施、人文保护等方面为村落景区规划提供发展思路(图2)。

2.3.1基于旅游市场分析的功能布局策略。传统的美丽乡村规划一般从村域现状分析出发,确定村域功能布局,但这种规划方法单一,仅以满足村民生活需要为规划目标,未能充分结合村域自然人文资源将乡村建设与旅游产业建设相协调,导致乡村无法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旅游产品与相应的配套设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产就业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愿景。因此,村落景区规划应当充分挖掘村域范围内的异质资源,对周边旅游环境进行分析,明确该村落景区的主要客源,策划出能够形成品牌效应的旅游产品与相关游乐项目,并以该品牌作为特色确定村落景区的主题定位,充分结合上述规划,进行村域的功能布局与用地布局规划。

2.3.2基于农旅融合的乡村产业规划策略。在乡村振兴的导向下,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村落景区的乡村产业规划意图在于乡村三产融合发展,形成较为有力的产业链,并以打造村落景区的品牌效应为目标。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整合零星的传统农业用地,化零为整,进行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创意化调整,并增加农产品的创意加工,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随着旅游产业的介入能够衍生出一系列如销售业、住宿业、餐饮业等服务产业,让游客在村内从之前的一看而过转变为“看了想坐下,坐下想试下、试下想住下”。有了多样的消费活动,才能增加村民收入,吸引更多的外出青年回乡创业,从而增加景区业态的多样性,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方能达到乡村的产业兴旺的目的。

2.3.3基于旅游线路的道路交通规划策略。传统美丽乡村的道路交通规划一般从村民对外交通需要和村内生活生产需要出发,交通方式较为单调,多以人车混行为主,未能与村落景区的旅游线路形成较好的衔接,无法形成观光游线体系,制约村落景区的发展。因此,村落景区道路交通规划应结合乡村旅游的需要,并确保游客的安全,交通方式应重视人车分流,在主要入村口设置集中的大型停车场,并与景区内部使用的接驳车、共享单车等配套设施相衔接,方便游客换乘。慢行系统连接分区景观节点、人村口以及游客服务中心、民俗活动场地等,除去主要的交通干道和村域次干道,在规划时应注意挖掘田间小道、河堤步道、登山道等具有乡野气息的道路,并尽量形成游览环线,便于游客体验多种乡村场景,感受村落景区天然而不做作的魅力。

2.3.4基于旅游发展的景观环境提升策略。村落景区的景观环境提升要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不能局限于只满足村民日常休闲生活的需要,更多的要结合客源的游玩需求,将村域分区的景观节点以景点化标准进行打造,并对影响乡村整体风貌的山体、水体、田园、农居等主要要素进行导控规划,做到村域大背景景区化,分区景观节点景点化。此外,在具体的景观节点设计上,需充分利用村落原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挖掘乡村异质性景观元素,保持乡土景观的乡土性、原真性,并适当结合地域文化与民俗活动场地,增加活态景观的展示,丰富村落景区的景观多样性。

2.3.5结合乡土文化需求的乡风重塑策略。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凝心聚力的粘结剂与发动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巨大文化资本,是中国特色乡村文明的多样性文化构成,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的传统文化基因。而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但是目前的乡村社会由于乡民对乡土文化认识的缺失,正逐渐变成文化空心、人才外流、振兴无力的病态乡村社会。因此,乡村文化重塑成为村落景区规划重要的一部分,结合村落景区建设的需要,挖掘保护村落乡土文化,重视本土民俗文化的活态展示,并发展成为能够吸引游客参与的活动项目。此外,重视村落乡风精神的塑造,让村民对乡村重新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让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对乡村的未来有信心,激发他们传承并发展乡土文化,扎根于乡村,加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

3乡村振兴导向下的天目山村落景区规划实践

天目山村落景区位于杭州市临安区中部天目山风景区南麓,属于景区边缘型村落景区。区位优势明显,能与周边诸多景区如天目山景区、湍口溫泉风情小镇、浙西大峡谷等形成良性互补(图3)。天目山村落景区由天目山村、月亮桥村、徐村村以及白鹤村4个行政村组成,四村连片,各具特色且优势互补,规划总面积约为2240.8hm2(图4)。

3.1资源解析

天目山村落景区(后文简称“景区”)自然条件优越,生态基底保存较好,各村呈现“山一水一田(林)一居”的基本生态格局。景区地处天目山脉,地形变化较为复杂,地表结构以中山一深谷、丘陵一宽谷及小型山间盆地为特色。山:基地四周地形起伏,是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地带,山体植被丰富,能够根据地形的不同发展不一样的旅游项目;水:天目山主要4条水系正清溪、双清溪、东关溪和天目溪从规划区域内穿过,并有4个大小不一的农村水塘,可供基地内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并为景区景观打造提供了多样的条件;田:基地内林田面积较少,主要沿着水系分布在各村山脚处,与交通干道、水系紧密结合,是景区主要的发展用地;居:基地主要民居沿着道路、水系分布,建筑风貌参差不齐,老旧建筑以浙北民居风格为主,可改造利用为景区公共建筑(图5)。

3.2村域资源与旅游发展引领下的功能布局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浙北地区最佳的自然生态旅游目的地,但是当前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项目较为局限,以观光游览为主,游客逗留时间较短,缺少更为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作为支撑,缺少重量级的度假品牌的引入,缺少特色化夜间休闲项目的渗透,而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倾向于观光娱乐、休闲度假、参与体验、养生保健等多功能综合发展。因此,天目山村落景区发展定位为以天目山为核心,面向长三角大中城市市场的区域性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定位为突出景区内月亮桥村月亮元素的异质性与唯一性,以月元素作为村落景区发展的文化核心;形象定位为天目迎客绿厅,山水诗意月乡。村落景区结合村域资源以及旅游发展需要,进行旅游项目策划,形成4+14+2的模式:以现代农业、精品民宿、婚纱摄影、旅游地产作为村落景区的发展引擎;以14个围绕月文化发展的特色项目如月宫农场、明月书屋、星月台等作为景区发展的深度;以2大景观配套:全域化景观绿道和田园景观带作为景区的景观基础(图6)。

规划区的功能布局以景村共融,村美民富为目标。规划区以“山、水、田、居”为基质,尊重原有空间形态,根据各村的区位、资源优势等,将规划区划分为四大组团,整合村域资源,促进各片区产业联动发展,保障村美且民富。规划形成“一线、两轴、四组团”的功能结构,“一线”即文化情景线,“两轴”即以村内交通干线和水系为轴的空间发展轴线,“四组团”即月上悠居、月桥魅影、月宫庄园和月乡CBD 4个发展定位各异的功能组团(图7)。

3.3基于村落景区景点发展的景观环境规划

规划区内四大组团的各景点特色鲜明,规划充分挖掘村域原有景观资源与景点发展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景观环境提升。“月上悠居”组团以发展月光花海、婚纱摄影为主,且组团东南片区现存面积较大的竹林与农田,故该组团景观以田园大地景观为主,并侧重灯光夜景的打造,顺应景点发展的需要;“月桥魅影”组团以发展精品民宿为主,且该组团是月亮文化的发源地,遗存诸多与月元素相关的典故,因此该组团景观以月文化为核心,并衍生出一系列如月半弯湿地公园、月幕桥影等景观节点,展现村落景区的文化底蕴;“月宫庄园”组团以发展现代农业采摘为主,组团内地势平坦且农业用地集中,故该组团以打造大地田园景观为主,并侧重景观与生产相结合(图8);“月乡CBD”组团以发展文创旅游地产为核心,且组团区位优势明显,是未来大天目景区的入口门户,故该组团景观以特色入口门户景观为核心,并对月文化进行景观创新。除去四大组团各自的景观特色,景区内以沿线的“山、水、田、村、人文”为特色,以“月亮故事和情景”为体验脉络,打造出全域性景观绿道以串联四大组团的重要景点,让景区景点形成游览系统(图9)。

此外,对于规划区内的生态基底“山、水、田”进行风貌导控,严格控制山体、水體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在保护生态基底的同时,适当开发以满足景区发展需要(图10)。

3.4三产融合发展引领下的乡村产业规划

规划结合村域资源和旅游市场需要进行产业定位,村落景区将形成农业产品加工、自然山水观光、乡村生活体验、乡村旅游度假、旅游服务小镇五大功能,并聚集以上功能形成联动三产的新型产业化项目模式。在原有业态如农业采摘、民宿、自然观光游等基础上,规划区内将形成六大类新业态:乡村文化市集、乡村精品民宿、乡村精品庄园、夜间休闲、会议会展和户外休闲,提升原有较为普通的业态,打造属于天目山村落景区的月亮品牌(图11)。

规划区内徐村利用原有千亩果园的优势,融入“家庭农场+水果深加工产业+庄园式度假”的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让游人在景区内可玩可体验;月亮桥村将规划为民宿群落,为低消费人群提供住宿需求,让游人在景区内可住可休闲;天目村统筹村域内农家乐的发展布局,将其升级为精品高端民宿,并利用农田打造月光田园,策划夜间休闲项目,补齐乡村旅游的短板,让游人在景区内可享受;白鹤村作为景区人口门户,借助外来资本,规划以“文创+旅游+地产+商业+会议会展”为开发模式,打造天目山乡村旅游的高端文化及度假休闲项目。四大组团优势互补,游人在景区内可看可玩且可体验、可住可食且可享受,乡村三产联动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图12)。

3.5乡土文化引导下的人文重塑设计

规划区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天目山文化与村落文化是规划区内主要的2种文化,天目山文化包括大树文化、红色文化和佛教文化,且四村落内也有着多种不同的乡土文化。此次规划强调对天目山文化的延续传承,挖掘村落遗落的乡土文化,强调村落内对风土、风物、风俗和风景的尊崇,引导人们重视乡村特有文化中孕育出的人物物产,重塑村落的精神图腾。此外,规划区内将地方特有的民俗作为景点,活态展示了浙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强调了乡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重要性,加强村民对乡土文化的重视。

4结语

乡村建设将是未来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战场,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攻坚点。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故将以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融入乡村规划实践中,寻求村落景区规划的方法策略。天目山村落景区规划借助乡村旅游的市场基础,调整乡村产业结构、改善乡村景观形象、丰富村落景区景点数量、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村落景区管理制度、重塑乡土文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而有效解决村落景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的基本问题,达到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以期为同类型的乡村规划提供借鉴。

(收稿:2019-10-14)

猜你喜欢

天目山乡村规划乡村振兴
陆俨少《东天目山图》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天目山古树柳杉生长现状及景观用途分析
乡村规划、建筑与大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