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感动
2020-08-11潘玉毅
潘玉毅
偶然有一天,我与高中同学H聊天,听她抱怨生活的不易,似有哭穷的嫌疑。其实,H的家庭条件挺好的,工作也很稳当,绝不至于像她说的那么清苦。我同她开玩笑说,我最见不得富人装穷,再者我又不问你借钱。她也笑了,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说的都是真的,自从有了孩子,身上穷得叮当响,旋即,她又说“我可不是怕你借钱,你若要借,就算是别处借着,也要借给你的”。虽只是漫不经心的一句闲谈,却不由得让我心里一暖。
我与H日常联系的并不算多,论交情也难称“莫逆”,但人就是这样奇怪,有时被感动只需要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段音符,一行不长不短的文字。
有段时间心情不好,我在朋友圈里发了几句牢骚。好些编辑看到了,同我发出邀约:稿子慢点儿写无所谓,心情最重要,有空的话来我们这里散散心吧。我与他们的交集只是作者与编辑的关系,向未谋面,平时也鲜少交流。彼此间,却好似久别重逢的老友。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每次接到约稿,除非手头的事情特别多,一般我都会准备几版文稿,以便万一行文不符合要求時还有各选方案;而他们大多也会直言不讳地指出我文章里的毛病,让我改正,帮助我提高。这样一种远距离的交流,让我获益良多,甚至比耳提面命更能听得进去。
似这般隔着手机屏幕,言谈间得来的温暖已让人十分感动,那些亲身经历,亲眼见来、亲耳听来的自然要比隔着距离的来得更加真切。
这些年,一场面向残疾人、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发起的“千户万灯”行动由慈溪燃起薪薪之火,继而慢慢地向宁波乃至整个浙江延伸。活动的发起人正是我的同事钱海军,因为写稿需要,我曾跟随他前前后后走访了许多户人家。看着他们把那些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家里原本破旧凌乱的电线更换一新,我能深切地感受到那些人对他们的感激和尊敬,得到帮助之后,那些人也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着这份恩情。
对于钱海军和他的团队成员来说,“千户万灯”只是开始,而非结束,帮助需要帮助的对象改造完室内照明线路之后,他们还与之结成了对子,闲时常常上门提供免费服务。有一次,钱海军为一名退伍老兵修完电灯和电扇,按例没有收钱,老兵不顾年迈,坚持要把他送到楼下,并郑重地向他敬了两个军礼。这个画面时隔多年,依然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每每想起,便忍不住眼眶一热。钱海军常去服务的对象里还有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太太,她觉得自己得到钱海军的帮助已经够多,不想总是麻烦他:“海军,我这里你不用总来。这个社会还有很多生活困难的人,与我相比,他们更需要你。”虽然身陷泥淖,仍然心系别人,这样的一种精神,又如何不让人感动?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想必也会对她肃然起敬吧。
生活处处有感动,这感动不一定惊天动地。它可能很小,小到如尘埃颗粒,不经意看都发现不了,但是一旦你将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此势必将会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