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浅丘陵及平川区域柑橘起垄栽植的效果
2020-08-11田伟王峰夏刚
田伟 王峰 夏刚
陕西城固处于全国柑橘分布的最北缘,温度是柑橘生存、地理分布的首要限制因素。截止到目前,汉中已发展栽培柑橘面积达41.682万亩,城固县柑橘种植面积已达25.2万亩。柑橘已成为城固县农业种植的第一产业,也是汉中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秦岭南麓浅丘陵及丘陵结合部的平川区域。
1 柑橘冻害发生区域观察对比
笔者经查阅近年冬季气象资料(以城固县为例),对当地柑橘近年来遭受的5次冻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丘陵地带受地形特点影响,气流相对较强,霜冻不易长时间留存;平川地势低洼、排水不良,传统密植园区透风透气性较差,不利于气流交换,树体长期被霜冻覆盖,低温反复发生且持续时间较长,极易造成大范围冻害发生。以2016年冻害为例:调查品种基本为枳砧盛果期温州蜜橘园,少量城固冰糖、南丰蜜橘、朱红橘、椪柑等,在城固柑橘整体受冻极为严重的情况下,丘陵地带相比平川遭受冻害较轻(图1、图2):丘陵坡地整体气流较强,通风效果好,树势健壮。部分坡改梯栽植能不断放出地热,充分发挥“坡壁效应”,利于柑橘防寒抗冻,因而抗寒性较强,冻害级别为2~4级,冻害2级的多为阳坡;4级多为晚熟品种,因果实采摘晚,树体没有得到恢复,冻害相对严重(表1)。
平川园区中,空气对流性能较差,霜冻长期停留,加之前些年过分注重了柑橘的“矮、密、早、丰”,且大部分橘农盲目追求产量,株行距大多采用1.5米×2米,甚至还有1米×2米的,造成树大后通风透气不良,病虫滋生,连施肥都得猫着腰进行,受冻级别均在4~5级,大部分果园果树整体冻死。采取“密改稀”的试验示范园中,进行“隔行间伐”措施,株行距改为1.5米×4米,树体冠幅、高度、树势明显高于或强于相邻未“密改稀”的同类园区,因而冻害程度明显低于未进行“密改稀”的同类园区,冻害级别为3~4级。因平川柑橘园区通风透气性差,抵御极端冻害能力弱,受多次极端低温冻害损毁,果农在平川栽植柑橘的积极性不高,现保存面积大幅度减少。
2 起垄栽植试验
在2016年遭受极端冻害无法保留的50亩损毁园内,其中47亩夏季采取机械抽槽宽0.8米、深0.5米,用生石灰、硫酸亚铁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冬季回填秸秆调整土壤结构,次年2月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对土壤杀菌处理,施入农家肥、油渣、有机肥增强土壤肥力,机械回填表土并起高0.8米、宽1.5米的垄,垄向顺坡向与行向相同, 9—10月的早熟品种株行距为2.0米×2.5米,11—12月的中晚熟品种株行距为2.5米×3.0米,平地每隔5行加挖一条宽0.6米、深0.5米的排水沟引出平地积水(图3、图4)。3亩平地除未起垄外采取相同的技术措施,并于2017年3月中旬选2年生营养钵一级苗定点栽植,栽植时嫁接口高出地面5~10厘米,并采取高标准对幼苗进行疏除弱芽、覆草培土、追施肥水、防治病虫等抚育管理措施。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结果
经过3年的栽植试验,起垄栽培与未起垄栽培的柑橘园对比发现,起垄栽培有如下显著的效应:
3.1.1 促进果园光气流动 起垄可使土地表面积增加30%以上,从而增大了太阳光照射面积,有利于地温提升,提高園内光热量;同时增大了果树与地霜的间隔距离,从而调节园内空气流动,利于极端霜冻快速消除,有效减少了冻害发生。
3.1.2 促进柑橘根系生长和发育 经过起垄将土壤表面活土都集中到垄上,既提高了土壤透气性,又增加了土层厚度和肥力,创造了深厚的土壤水、热稳定层,使柑橘根系生长在透气肥沃的活土中,为柑橘根系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进而促进萌发更多的吸收根。在0~35厘米土层中,起垄栽培的柑橘根系十分发达,总根量较对照树总根量增加20%以上。从而使根系营养充足,缓苗快,成形快,为柑橘优质丰产打下良好基础。
3.1.3 促进树体生长发育 起垄栽培柑橘树比对照树的干周增长量、新梢长度、树冠有效容积依次分别增加26%、17%、31%。这表明起垄栽培柑橘树的吸收根能吸收较多的养分和水分,从而有利于树体生长发育。
3.1.4 防止积水涝害 柑橘是一种既喜水、又怕水,不耐缺氧的果树,根系长时间浸泡会受到很大影响,出现腐根烂根,严重时会导致树体死亡。在试验中,有大量降雨时,雨水通过垄沟快速排出,从而减少涝害发生。
3.2 分析与建议
柑橘起垄栽植试验表明,在15°以下的丘陵或平川园区采用起垄栽植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提高树体的各项生长指标,提高地下水位,防止园区积水,从而使树体更加健壮,因而是培养强健树体、增强树体抗寒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目前,城固柑橘栽植大部分属于坡面密植矮化园区,树体成形后透光透气差,病虫滋生严重,不利于果农耕种劳作,而且抗冻害性能较弱。为有效促进当地的柑橘产业发展,笔者建议:在15°以下的丘陵地或平川柑橘园推广起垄栽培;坡度超过15°的丘陵不宜采用起垄栽培,否则会导致雨季地表松散的土壤被冲刷到坡脚,加剧水土流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