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建道路涵洞拼接探讨

2020-08-11孙轲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14期
关键词:沉降缝植筋涵洞

孙轲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长沙410000)

1 引言

在改扩建过程中,部分构造物可直接利用,如涵洞拼接加长也是道路改建中较为重要的部分。目前,涵洞拼接加长主要采用植筋法和沉降缝法,采用的拼接方法不同,涵洞拼接位置的受力状态也完全不同。此外,旧路路基在道路多年的运营下,地基沉降已经基本完成,而涵洞加长部分位于新建路基,沉降还未完成,在道路扩建后,新旧涵洞之间必然有较大的沉降差异。因此,涵洞拼接位置在上部荷载和沉降差异下,将进一步导致其上路堤及路面发生破坏,从而导致裂缝产生,因此,在涵洞拼接时,新旧涵洞拼接的处理方式以及控制新旧涵洞的沉降差尤为重要。以上为涵洞拼接加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了降低道路改过建中涵洞拼接的病害,需对涵洞拼接加长位置新旧涵洞受力及变形开展研究,总结出适合的涵洞拼接设计、施工方案,从而保证改扩建道路运营时涵洞的正常使用[1]。

2 涵洞拼接处相互作用分析

2.1 沉降缝拼接

新旧涵洞加长方式采用沉降缝拼接时,旧涵洞与新建加长部分相互独立,在拼接位置,二者的作用通过路基的沉降差传递。在新建涵洞位置,路基填土及地基沉降相对较大,旧涵沉降位移较小,新建涵洞上方的土体对旧涵上方的土体作用了向下的托拽作用[1],部分路基自重荷载传递给了旧涵,导致旧涵承受的竖向土压力增大,而新建部分土压力则相对减小。以往研究表明,当涵洞跨径大,其上填土越高时,涵洞拼接位置的沉降差越大,新建部分涵洞传递给旧涵的土压力越大。

2.2 植筋拼接

当新旧涵洞的加长方式采用植筋连接时,新建部分与旧涵连接成了一个整体,二者相互作用,一方面通过涵洞填土的沉降差实现;另一方面则通过植入的钢筋传递,共同承担其上的竖向土压力及新旧涵洞的不均匀沉降。前者新旧涵洞的相互作用与沉降缝拼接方式相同,后者则通过植筋将部分应力传递给旧涵,也会导致旧涵的应力增大,新涵的应力减小。植筋传递应力的途径主要为3个方面:(1)新建涵洞发生不均匀沉降,交界处发生错动;(2)涵洞顶部土压力导致新旧涵洞产生的挠度差异;(3)涵洞拼接加长完成后,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徐变影响。因此,当新旧涵洞为植筋连接时,新旧涵洞相互作用影响的因素相对更多。当涵洞跨径大、填土越高以及新旧地基刚度差异越大时,新建涵洞作用于旧涵附加应力则越大。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当涵洞拼接加长方式采用植筋连接时,新建涵洞对旧涵施加的附加应力大于沉降缝拼接方式,并且当涵洞跨径大、加长的长度越长、填土越高以及新旧地基刚度差异越大时,对旧涵的不利影响也随之增大。

3 各类型涵洞拼接方式选择

3.1 盖板涵、箱涵拼接方式

当盖板涵和箱涵采用植筋拼接时,在旧涵侧壁上钻孔注入植筋胶,利用钢筋和植筋胶将新旧涵洞两部分结合为整体。涵洞加宽部位钢筋绑扎完成后,再与植入钢筋进行绑扎或者焊接,最后混凝土浇筑完成拼接。采用沉降缝拼接时,则类似完全新建涵洞,只是需注意新旧涵洞之间的沉降缝处理,基础下应填塞沥青木板,拼接外侧采用砂浆抹平,基础顶面以上的沉降缝采用热沥青浸制麻絮填塞,内侧采用砂浆抹平。填充完成后,在涵洞拼接外侧涂两层热沥青。

通过研究表明[3],当涵洞拼接长度或跨径大于4m或填土大于2m时,拼接位置产生较大拉应力,因涵洞拼接位置混凝土构件并未设置受拉钢筋,相当于素混凝土构件,因此,容易超出混凝土的受拉强度,涵洞拼接处混凝土容易发生受拉破坏,并且拼接处沉降差不宜过大,较大的沉降差也会导致混凝土开裂。而采用沉降缝的拼接方式时,新旧涵洞拼接处拉应力明显小于植筋连接,更容易满足控制要求,但是旧涵洞加长的长度较短时,新建部分容易产生向路基外侧的滑移。因此,当涵洞跨径大、填土越高以及加长的长度较长时,宜采用沉降缝的拼接方式,反之则采用植筋拼接。

3.2 圆管涵拼接方式

圆管涵通常采用的预制结构并且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低,地基简单处理即可满足要求,因此,圆管涵的加长宜采用沉降缝拼接方式。在涵洞拼接位置,将旧涵垫层挖除0.5m,并在加长涵洞的位置0.5m内埋设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拼接方式如图1所示,沉降缝以及防水层处理类似盖板涵的处理方式。采用沉降缝拼接不仅施工简单,同时也降低了建设成本。

图1圆管涵拼接方式

4 涵洞拼接时的注意事项

在涵洞拼接设计过程中,应重视现有涵洞调查及检测,分析是否可加长利用,掌握必要的基础数据,涵洞尺寸、进出口位置测量准确,确保新旧涵洞的平纵位置拼接顺畅。同时应尽可能地收集原有桥涵的施工图和竣工图文件,选择合理的拼接加长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应拆除旧涵洞口的墙身和铺砌等结构,旧涵破坏较为严重的部分也应进行分段拆除,并做好临时支撑。洞口拆除后,再进行地基处理,提高地基的整体稳定性,降低新旧涵洞的沉降差,防止涵洞拼接位置出现受拉破坏,保证改扩建道路的正常运营。若新建涵洞处于软弱层,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且差距不大时,可将基础换成整体式并且宽度加大,或者采用换填等方法提高承载力。换填时,挖除地基中的软土,并换填中粗砂砾后进行压实,可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且差距较大时,则可考虑桩、土的复合地基提高承载力。采用植筋法拼接时,施工应将涵台需凿毛清理干净,植入钢筋使用电锤钻孔,与新旧涵洞浇筑为一体,加入的黏合剂需完全固化后方可施加荷载。采用沉降缝拼接时,涵洞可采热沥青浸制麻絮填塞,外侧涂2层热沥青。

涵洞施工完成后,当涵顶填土厚度小于0.5m时,应禁止重型车辆通过,并且禁止使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台背回填透水性材料,两侧对称平衡填筑,从涵身向后2m的地面,向上1∶1挖台阶,直至与涵洞顶齐平。涵洞缺口较窄,重型机械无法进行压实时,应选用小型机械进行压实,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每层厚度不大于15cm,控制碾压遍数使之每层不少于10遍,每层压实度均进行检验,压实度标准要求≥96%。

5 结语

当盖板涵、箱涵涵洞拼接长度或跨径大于4m或填土大于2m时,宜选择沉降缝拼接,反之则采用植筋拼接,圆管涵由于跨径较小且大部分为预制结构,可采用沉降缝拼接。在设计施工过程中,需重视拼接涵洞的受力特征以及控制新旧涵洞的沉降差,设计时,选择合理的拼接方式,施工时还需处理好涵洞拼接施工工艺,避免在道路运营时涵洞拼接位置过早出现开裂导致路基路面的破坏,保证改扩建道路运营时拼接涵洞的正常使用。

猜你喜欢

沉降缝植筋涵洞
强夯法施工对高填方涵洞稳定性影响分析
沟埋式矩形涵洞土压力及填土等沉面分析
混凝土结构四筋植筋粘结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渠道砼板沉降缝处治方案分析及施工探讨
非对称沟埋式涵洞特征探讨
混凝土结构多筋植筋的锚固性能试验研究
降低深埋涵洞侧壁摩阻力的效果分析
植筋技术在旧桥加固中的应用
植筋梁中植筋端头加设箍筋对梁受力性能的影响
丙烯酸盐在地铁车站沉降缝渗漏水治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