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健康宣教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及新生儿喂养方式的影响分析
2020-08-11魏小宁付建玲任瑞
魏小宁 付建玲 任瑞
(1.榆林市第二医院妇产科,陕西榆林 719000;2.铜川市人民医院体检科,陕西 铜川 727000)
初产妇初为人母,对新生儿照护能力差,产褥期需要重点关注的母婴健康知识缺乏,影响产妇自身情绪状态及母乳喂养率,且容易出现产褥期并发症[1]。健康宣教是目前临床护理中提高初产妇产褥期母婴护理能力最为常见且经济简便的方式。如何使初产妇能确实掌握宣教的内容,提高初产妇产褥期新生儿护理能力,降低产褥期并发症,提高母乳喂养率,是初产妇护理的重点内容[2]。初产妇虽然年纪较轻,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强,但在短期内需要接受全新的产褥期相关知识,仍然存在较大的难度。随着我国民众对高质量医疗护理的需求不断提升,个性化护理服务成为很多特殊疾病所采用的常见护理模式[3]。本方案对初产妇产后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以期提升初产妇对产褥期的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促进照护新生儿的能力,提高母乳喂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分娩的初产妇80例,按照分娩顺序将其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双号设为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43岁,平均(26.71±6.31)岁。观察组产妇年龄21~44岁,平均(26.67±6.34)岁。纳入标准:均为初次分娩;均为单胎;无妊娠期并发症;夫妻及家庭关系稳定;认知功能正常,遵医遵护率高;在本院待产并进行了产后42 d恢复检查;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收集不全者。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产妇入组后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予以个性化健康宣教。两组产妇均护理观察随访至产后42 d。常规护理:产妇在分娩并开始下床活动后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先向其发放医院自制的产褥期健康宣教小册子,再对其进行集中健康宣教,使产妇了解产褥期产妇保健注意事项,新生儿照护注意事项,母婴生理病理观察内容等,向其示范新生儿照护重点步骤,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个性化健康宣教:产后由专职健康宣教护士根据产妇的职业、学历状况、性格特点、对知识接受方式等选择合适的宣教方式,向产妇讲解产后生理变化,讲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和治疗方法,使产妇能正确认知自身变化,避免其对自身变化感到紧张恐惧;产后1~2 d内,根据产妇情况,床边指导产妇与新生儿接触,让新生儿吮吸产妇乳头,指导产妇如何哺乳,并示范正确的姿势和体位,协助产妇制定每日哺乳时间、哺乳量,向产妇及家属讲解乳房的清洁方法并适当予以按摩,以及挤奶、奶水储存方法及时限,新生儿发生呛奶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等,如何缓解乳房胀痛、母乳分泌量少、乳头破裂等;产褥期重点关注新生儿黄疸、脐部情况、自身情绪、睡眠等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主治医生、责任护士沟通,寻求专业指导;指导产妇如何正确给新生儿换尿布、日常对新生儿的抚触、沐浴、抱新生儿的正确姿势等[4],不能学会者应手把手示范,使产妇掌握;出院后通过微信或者短信平台,每周了解母儿身体状况、是否出现异常情况,解答产妇提出的母婴照护相关问题,指导纠正产妇措施行为。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及产后42 d产褥期母婴照护相关知识认知评分、新生儿护理能力(抚触、沐浴、脐部、黄疸观察等)、产妇焦虑评分(SAS)、抑郁(SDS)情绪评分。分娩后42 d对新生儿喂养方式进行统计并行组间比较。产褥期母儿照护相关知识:采用医院自制产褥期相关知识测评量表,主要内容包括产后活动、会阴护理、产褥期情绪调控、产褥期母儿并发症防治,每个维度最高得分1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越好。新生儿护理能力测评:采用医院自制产褥期相关知识测评量表,主要内容包括乳房护理、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观察、新生儿脐部护理,每个维度最高得分1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越好。焦虑抑郁测评:采用Zung焦虑和抑郁量表,SDS最高得分50分,SAS评定最高分70分,分数越高,抑郁、焦虑倾向越明显。
2 结 果
2.1产褥期相关知识认识水平比较 产后42 d,两组产褥期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均明显高于分娩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4.563、4.505、4.632、4.905,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分娩后及产后42 d对产褥期相关知识认识水平比较分]
2.2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产后42 d,两组产妇新生儿各项护理能力均较分娩时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4.632、4.904、4.894、5.217,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分娩后及产后42 d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2.3母乳喂养方式构成比较 对照组纯母乳喂养19例(47.50%)、混合喂养17例(42.50%)、人工喂养5例(12.50%),观察组纯母乳喂养25例(62.50%)、混合喂养14例(35.00%)、人工喂养1例(2.50%)。观察组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Z=4.426,P<0.05)。
2.4SDS、SAS评分比较 分娩后,对照组SDS评分(24.12±2.38)分、SAS评分(25.57±2.59)分,观察组SDS评分(23.89±2.34)分、SAS评分(25.59±2.64)分;产后42 d,对照组SDS评分(20.47±2.03)分、SAS评分(17.73±1.82)分,观察组SDS评分(16.53±1.89)分、SAS评分(15.83±1.48)分。产后42 d,两组产妇SDS、SAS评分均较分娩时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4.563、4.931,P<0.05)。
3 讨 论
个性化护理是优质护理的最高境界,其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身心状况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给予患者的护理措施均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既避免了不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无效护理,降低护理人员工作量,同时也减轻了患者接受无效护理所承受身心痛苦[5]。
本方案对初产妇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结果显示,较之于常规护理,初产妇对产褥期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显著提高,这些奠定了初产妇对产褥期母婴照护的自信心,减轻其的精神压力,降低其负性情绪,提升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显著提升产褥期母儿健康水平。个性化健康宣教虽然有上述优势,但其对医疗护理资源的消耗较大[6],临床建议在选择此护理方案时,可对初产妇进行适当的筛选,对于认知水平高者建议采用常规健康宣教,对于产褥期认知水平较低者,在征求产妇及家属意见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健康宣教,提升医疗护理资源的利用效率[7]。
综上所述,个性化健康宣教提升初产妇对产褥期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提升其对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提升初产妇自信心,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是适合初产妇的一种有效的产褥期健康宣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