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观察

2020-08-11王冬梅边长荣

贵州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腰丛腰麻硬膜外

王冬梅 边长荣

(陕西省神木市第二医院麻醉科,陕西 神木 719300)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骨科内固定材料的发展,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髋部疾病的主要手术方法,该手术可以实现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和矫正畸形的作用,其效果也已得到众多学者的研究认可[1]。老年患者通常体质差、合并症多,虽然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法做得很好,但手术仍属于侵入性操作,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强,因此,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非常重要[2]。本文旨在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n=26)、B组(n=27)、C组(n=27)。A组男16例,女10例;平均(75.71±5.60)岁。B组男13例,女14例;平均(78.36±6.75)岁。C组男15例,女12例;平均(77.24±5.96)岁。纳入标准[3]: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且术式相同患者;年龄≥65岁;无心、肺功能异常;无腰麻、硬膜外麻醉的禁忌证;神志清楚、思维能力及判断力正常,同意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既往有长期使用镇痛药史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临床资料不全;合并恶性肿瘤者;不能完成随访期观察者。本次研究实施前已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麻醉前准备: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三组均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禁食、禁水,开放静脉,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和精神状态,合理选择是否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和镇静剂。(2)麻醉方法:A组采用全身麻醉,使用咪达唑仑0.05 mg/ kg、瑞芬太尼2 μg/ 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1.5 mg/kg行全身麻醉诱导,诱导成功后进行插管并通气,使用微量泵静脉注射异丙酚4~10 mg /(kg·h)来维持麻醉,间歇加入顺式阿曲库铵2~4 mg以维持肌肉松弛,根据手术刺激调整剂量。B组采用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采取侧卧位,患肢向下,呈屈膝弓背状,在L2~3或L3~4硬膜外穿刺中,放置硬膜外导管后,在导管插入并见脑脊液流出后,将1.8 mL 1%利多卡因注入导管,从5 min试验中排除蛛网膜下腔麻醉,注射0.1%盐酸罗哌卡因+0.5 μg/ mL瑞芬太尼混合物6~8 mL,15 min后,测试麻醉平面并将麻醉平面维持在T10以下,所用剂量与浓度为0.08%盐酸罗哌卡因+0.4 μg/ mL舒芬太尼混合物共100 mL,术中均行面罩吸氧,氧流量设置为5 L/min。C组则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患者同样取侧卧位,患肢向上,健侧下肢伸直,患侧屈髋、屈膝,利用超声引导定位,在患者下腰丛L3~4间隙穿刺,并注入25 mL的0.375%罗哌卡因,在坐骨神经周围注射20 mL的0.375%罗哌卡因,确认阻滞效果后平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补液量、手术时间以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观察三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舒适度[4](根据患者在手术室期间的自觉状况不同时期进行评分,取平均值记录。1~3分分别表示非常不舒适至非常舒适)、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5],分值范围为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强烈)、术后24 h 病人自控镇痛(PCA)药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统计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 果

2.1三组手术情况比较 B、C组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长于

A组,手术时间及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出血量低于A组(P<0.05),但三组术中补液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B、C组之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手术情况比较

2.2三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B、C组的舒适度评分较低于A组,但术后疼痛优于A组,术后24 h PCA 药量低于A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但B、C组之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3.3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出现谵妄4例、寒战2例、恶心1例、低血压2例、术后感觉运动异常1例,总发生率为38.46%;B组出现谵妄1例、寒战1例、恶心1例,总发生率为11.11%;C组出现寒战1例、低血压1例,总发生率为7.41%。B、C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χ2=16.550,P<0.05),但B、C组之间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有学者[6]指出,相比全身麻醉,后两者的应用优势更高,但在围术期的总体转归方面,尤其是对于老年手术患者是否同样具有优越性,至今仍存争议。

本文结果显示,相比A组,B、C组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延长,但手术时间及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降低,可见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以及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虽增加了麻醉时间,但其早期镇痛效果好,减少术中意外事件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早期镇痛效果好。且相比A组,虽然 B、C组的舒适度评分有所降低,但术后疼痛好转,术后24 h PCA 药量减少,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因全麻可以使患者术中丧失意识,所以多数患者对术中无任何感觉认为是舒适感,然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不仅会使舒适度下降,甚至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7]。结果还显示,A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C三组。与张杰等[8]研究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相比全身麻醉,采用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均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有利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麻醉安全性较高,但相比之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适应症更广,且对于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患者同样适用,而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无法达到这一点,因此建议临床需遵循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合理选择术式。

猜你喜欢

腰丛腰麻硬膜外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复合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治疗体会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腰麻剖宫产效果分析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64例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