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规范化管理联合全程监护对围术期患者手术质量的影响
2020-08-11戴美玲宋西艳
戴美玲,宋西艳
1.陕西省西安市第五医院手术室,陕西西安 710082;2.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陕西宝鸡 721000
手术室环境比较特殊,其护理质量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常规护理模式倾向于基础工作及手术医生配合,在规范管理及整体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缺陷[2-3]。为获取更好的手术效果,本研究选取西安市第五医院手术室300例手术患者,探讨系统规范化管理联合全程监护对提升手术质量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西安市第五医院手术室2019年1-6月收治的3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纳入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纳入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言语表达不清、精神意识障碍、术后3个月死亡患者。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围术期采取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系统规范化管理联合全程监护,具体内容如下。
1.2.1组建护理管理小组 医院专门成立护理管理小组,切实保证系统规范化管理联合全程监护的顺利实施,医院大外科护士长为组长,负责工作的全面统筹及落实;手术室护士长及手术室质量控制组长为副组长,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并协助组长开展相关工作;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为组员[4]。
1.2.2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因患者将要接受手术治疗,围术期医院相关性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中尤为重要,如手术隔离技术、术前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手术间管理、落实感染监测指标体系等,保证感染控制管理有章可循,确保整体护理工作能有序进行[5]。临床实践过程中,如果护理人员重视度不高,操作不规范,将会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需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防范意外伤害,如制订压力性损伤、转运坠床、电外科安全、仪器设备使用等应急预案及操作流程,保证组员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操作,确保各项操作及流程都能规范、合理,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发生意外情况。确保培训到位,检查到位,措施落实到位。
1.2.3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工作 在进行系统护理及全程监护实施前,对医护人员进行有效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实践技能,尤其是规范化及整体化观念方面的知识。由管理小组的组长及副组长进行培训,在日常工作中,监督培训效果并严格考核,包括岗前考核和日常考核,副组长负责统计考核结果,并进行考核排名,考核结果和年终考核挂钩。保证所有人员在实施系统规范化管理及全程监护前,至少进行12次培训课程,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开展整体护理工作[6]。
1.2.4加强对患者的系统规范化管理 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管理,掌握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家庭、心理等状况,制订规范的管理流程,并及时更新患者状态。
1.2.5全程监护护理 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健康宣教,通过个人辅导,采用微信、手册等多种方式传递信息,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条件,有助于手术。落实术前抗菌药物使用制度,在术前予以患者一定剂量抗菌药物预防治疗等。在患者入院后至出院前详细了解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家庭组成、生活习惯、受教育程度,不仅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感,而且可以通过沟通、倾听了解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缓解其思想压力,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同时鼓励患者要积极勇敢面对手术、面对疾病。在手术阶段,给予患者最佳术中照顾,注意维持患者核心体温,防范下肢深静脉血栓,合理化选择手术切口及手术方式,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做好患者液体及血糖管理,避免患者的液体输入过多、血糖水平过高而发生胃肠道水肿现象。手术过程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注重心里感受,截石位患者术前可穿一次性内裤,待麻醉成功后皮肤消毒前帮患者脱下;让患者在全身麻醉前参与体位的摆放,维持肢体、关节的功能位。在手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模式镇痛方式,也可尽量与患者交谈来达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给予患者精神上的照护,在不影响其他患者情况下播放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的轻松音乐。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尽早下床,针对性地给予患者康复锻炼,同时注意患者术后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等情况,注意营养支持,严格管理液体及血糖,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完成治疗。
1.3评价标准 (1)生活质量:选用中文版简明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7]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表包括4个维度,即躯体健康、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有26个条目,采用1~5分分别进行评分,得分按照[(护理前得分-4)×(100/16)]进行计算,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2)评价手术效果[4-5]。显效:手术成功,未发生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有效:手术基本成功,未发生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无效:手术不成功,或是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并发症[6]。(3)心理状态[7]。采取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2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心理状态,分值越高,代表心理状态越差。(4)满意度。采取西安市第五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价2组患者手术护理满意度,共编制50道问题,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操作规范、护患沟通、就诊环境等,分值范围0~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69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2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均升高,研究组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指标比较分)
2.22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总有效率为94.00%(141/15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12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1,P=0.006)。
2.32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2组患者入院时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2.4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144/15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129/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8,P=0.002)。
3 讨 论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环境比较特殊,同时也是医院重要的技术部门。护理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并且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全,对此,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至关重要[8]。随着当前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手术室护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密切配合好医生顺利开展工作的同时,还需和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予以患者足够的人文关怀护理,提升自身护理质量[9]。
为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本研究对围术期患者实施系统规范化管理联合全程监护,规范化管理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术期护理措施,细节化管理手术室各项准备工作,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围术期护理工作,避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漏洞等[10-11]。同时,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教育,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工作观念,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奠定基础。有研究结果显示,规范化管理策略应用于各类手术中,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应激及创伤,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对比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功能、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研究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出院时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系统规范化管理联合全程监护可提高手术室治疗工作的配合度和协调性,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手术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是系统规范化管理联合全程监护着眼于整个围术期,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提升术后恢复效果。此外,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系统规范化管理联合全程监护的护理方式明显优于常规管理及护理,可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主要是系统规范化管理联合全程监护,可使患者在客观上获取更多和护理人员交流的机会,增加护患沟通,提升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使手术室护士掌握手术患者相关信息,充分评估患者以提供最佳护理方案,提升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风险。手术室护理质量不仅关系着手术疗效,也与患者术后康复、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密切相关[13]。通过系统规范化管理联合全程监护,一方面可以使护理人员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促进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4];另一方面,护士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通过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加强医患和护患之间的信任度,增强患者对术后康复的信心,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但是该护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在正式实施前,准备工作较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再加上护理人员短缺的实际情况,会对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在平时工作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磨合及有效沟通,促使系统规范化管理及全程监护逐渐完善,获取更多患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