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新县红旗飘
2020-08-11文图冯春久赵润泽
文图/本刊全媒体记者 冯春久 高 阳 丁 浩 赵润泽
西河湾古村落风景如画
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军,山山埋忠骨。
大别山,革命的故乡,红军的摇篮,英雄的山。英雄山上红旗飘,见证着党的初心和使命,传承着“坚定执着理想”的不灭信念,红色基因在英雄的新县一代代薪火相传。
田铺大塆,这个大别山区养在深闺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因为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现在成了红火的乡村旅游打卡之地。
7月14日上午,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民宿“老家寒舍”店主韩光莹正忙上忙下地打扫着房间。上衣兜里的手机不间断地响起欢快的铃声,要么是咨询床位价格,要么是商定日期行程,其中一个北京来电还详细地了解了本地的疫情防控要求。“暑假到了,全国各地的客人陆续多了起来。”韩光莹说,疫情的影响在逐渐减弱,订房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虽然不像以前“一房难求”,但预计月入住率也能达到70%。
韩光莹一家4口人,原来全靠他一人外出务工挣钱。2017年5月,他利用原有的农家小院改建成3间客房的民宿,中式厅堂、书斋茶室、餐厅厨房配置齐全。“原来在韩国船厂打工,四年间一天也没有回来过,看似挣了不少钱,现在在家里不出门一年都能挣回来。”
“春临农家”是田铺大塆第一家开办的农家乐饭馆,2013年开办的时候一年才挣几百元钱,现在一年少说也能挣二三十万元。临近中午,女店主许秀清正忙得不可开交,熘、炸、炒、蒸、炖,一刻也停歇不下来,“中午好几桌客,没时间和你们聊,真不好意思。但有一句话必须要说,感谢党的政策好啊!”
许秀清所说的“党的政策好”,不仅是指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更是说新县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将旅游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战略,走出了一条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实现脱贫摘帽的新路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视察调研时所指出的,“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还是大别山片区深度贫困县,全县37万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308户41829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新县耕地偏少,发展农业受限;环保承载压力偏大,发展工业受困,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务工经济,仅出国务工全县常年就有4万多人。
“全县三分之一的人在县外打工,还有三分之一集聚在县城务工居住,农村里还剩有三分之一的人。”新县扶贫办主任黄成光说,“贫困人口基本都在农村,这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啃烂骨头也要嚼出肉。”新县西河景区管委会主任张一谋回想起当初立下的誓言,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出路在山,希望在游。新县县委、县政府坚定旅游扶贫的发展思路,为避免千村一面,从全国各地聘请了500多个专家团队,对新县农村进行旅游规划,九镇十八湾,“一镇一主题,一村一特色”。
2014年4月,初到周河乡西河村的传统村落西河湾,呈现在张一谋面前的情景是,外面仅有一条进村路,到了村头人车都进不去;手机也没有信号,打个电话要跑到山坡上大声吆喝;年久失修的房舍、牲畜圈舍,倒的倒,塌的塌,各种垃圾到处都是,一片狼藉。全村1400多人,村里只剩下了39人。“别说是发展旅游,就是花钱请人来也没人来。”张一谋说,他当场就对一起来调研的县长说:“没有钱,也没有人,我能干个啥啊?”县长毫不客气地怼了他一句:“我要有钱有人,派你来干啥。”
一句话噎得张一谋半天没吭声,“我就不相信干不成它”,就是从那时候起,张一谋立下了“啃烂骨头也要嚼出肉”的誓言。他说,烈士在山上看,群众在山下盼,干不出个样,愧对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待。
志愿者来到独居老人家里进行心理慰藉
西河湾景区一角
田铺大塆景区一角
历尽艰辛,西河湾的乡村旅游红火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原住村民回来了。尤其是有一帮80后、90后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回到西河湾,做文创店、开民宿、开餐厅,西河湾成了他们的骄傲。近年来,西河村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3000多万元,带动1200余名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6000元。西河湾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89人全部脱贫。贫困户王家梅今年49岁,2015年在村里开办了一家“观音豆腐”坊,一天能卖几百碗豆腐,一年能挣七八万元,好日子让她喜笑颜开,直言党的政策真好,不出家门就能挣大钱。
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三留守”问题不仅是解贫脱困的重点,也是农村社会问题需要关注的难点。革命老区新县,“三留守”问题更加突出。箭厂河乡戴畈村1138人,常住人口只有488人,光留守的妇女、儿童和老人就占了60%还多。60岁以上老人182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41人,留守老人127人。他们的生活压力大,精神生活匮乏,儿童缺乏教育,妇女缺乏寄托,老人缺乏照顾。
“这些困难群体更是难中之难。”黄成光说,戴畈村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新县坚决不能让红色土地上的老乡们漏掉一户、落下一人。
“再难,只要我们动脑筋,就有出路和办法,骨头煮烂了也能熬出肉香味。”驻村第一书记陈孟辉说,戴畈村探索建立的全省第一个“三留守服务中心”,为扶贫解困、民生保障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三留守服务中心”占地2000平方米,内设幸福影院、孝老活动室、厨房餐厅、康复中心、洗浴中心、儿童关爱中心等,委托新县三红社区服务中心和新县小红星儿童关爱中心两个本土化社会组织负责日常运营。对留守老人,中心聘请有孝心护理员,通过居家养老服务系统、手机App和一键求助,第一时间快速回应老年人的需求,为留守老人提供以助洁、助餐、助医和心理慰藉为主的居家养老服务;对留守儿童,重点开展心理疏导、文体活动、德育和安全教育,同时还有一些知识教育,学习礼仪、艺术和传统文化等,而“挑大梁”的人员正是村里的留守妇女。村里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拔素质较高的留守妇女为“孝心护理员”,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提供各种助力活动。
留守妇女变身幼师和护理员,既让留守老人得到精神慰藉,又让留守儿童得到了关爱,拓宽了就业,增加了收入,可谓是一举三得。箭厂河乡党委书记胡冕说,“三留守服务中心”的创建,扭住了精准扶贫和破解“三留守”难题的牛鼻子,打破了僵局,解开了死结,蹚出了新路,变“包袱”为财富,为革命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作出了有益探索。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火种之所以在大别山能绝处逢生、燎原千里,靠的正是“坚定执着理想”的不灭信念。新县人民在“大别山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全员参与,将责任压实到攻坚一线,夯实部门驻村帮扶责任,开展“大走访、大宣传、大帮扶”“清洁庭院、幸福家园”等活动,帮助贫困群众改变环境面貌、精神面貌、家庭面貌,推动扶贫措施精准滴灌、扶贫政策落地生根,新县城乡旧貌换新颜。2018年8月,河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年底,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2308户41829人降至321户87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2%。
“新县将弘扬大别山精神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从内心深处树立理想信念,传承优良作风,凝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为乡村振兴积淀了浓厚的动力基础。”新县县委书记吕旅表示,新县人民一定要深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