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课改工作探究

2020-08-10史亚娜

卷宗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中职院校互联网+互联网

史亚娜

摘 要:新时期教育现代化发展蓝图已绘就,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积极践行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强国建设,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可发挥信息化教学设备辅助作用,促进中职思政课改不断向纵深推进。特别是随着教育部对中职思政新课标的颁发,其不仅对教学内容做出了相应“调整”,对育人工作提出新标准,更有助于工作创新,具有战略性意义。在此,笔者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浅析促进中职思政课改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思政课改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更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对学业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1]。而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促进思政课改工作的实施,需要教师深研教材与新课标要求,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使思政教学能够与中职生学习特点、职业发展、身心成长、认知规律等有机融合,避免传统德育的灌输式教学。从而,使教学更具方向性、针对性、实效性与创新性,丰富学生的思政学习感受,使其改变对德育学习的既定印象,具有四“自信”、高度的政治认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法治意识、健全的人格及公共参与意识。

1 浅议“互联网+”的内涵

2015年,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新经济形态战略[2]。为寻求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传统行业纷纷拥抱互联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催生了许多新的业态,使民众生活发生新的变化。

而促进互联网+课改,有助于应用先进技术、创新科技赋能教育教学工作,打破时间、空间对教学的局限性。并且,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师生、生生间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沟通,增进双方的了解,构建亦师亦友型的师生关系[3]。对于中职院校来说,也应以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视域赋予互联网+新内涵,促进课改工作的与时俱进。以便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双休”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关注教学融合、施教创新问题,不断强化学科的育人功能,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思政核心素养,使职业教育具有更为深邃的内涵,为新时期培养大批德才兼备、政治素养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2 “互联网+”使中职的思政教学工作发生新变化

1)给思政教学带了新机遇。随着互联网+课改工作的实施,信息化教学为中职院校的思政教学带了更多新的机遇、注入了新活力。一方面,其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施教理念提出了创新要求,需要教师多渠道学习,以便在突出学科育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信息化教学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助力学生构建自身的思政知识体系,使他们对学科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使思政教学更加多样化、趣味化及具备有效性。教师可应用微课、慕课、云平台及远程授课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政个性化学习、了解真实学情。立足于“生本”视角,使思政教学能够更好地面向班级中的全体学生,并使授课更具灵活性、生动性与开放性,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的重构、延伸,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形成思政素养。

2)为思政教学带来新挑战。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生接触、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更多。尤其是电脑、移动设备的应用广泛普及,很多学生因中考失利而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心中具有一定的自卑感,部分学生因无处宣泄内心的困惑,终日沉迷网络。这也使思政教学难度加大。为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思政学习反馈,重视教学与职业教育、现实学情等融会贯通,上好思政课、对学生形成价值引领,助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形成本校的思政教学特色。从而,应用“职教思维”,实现内涵发展、促进思政课改[4]。

3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思政课改策略

1)重视优化思政教育的理念。首先,推进“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思政课改工作,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深研教材与新课标。以往的德育教学,许多教师习惯照本宣科的进行知识讲授,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有限,导致学生昏昏欲睡、开小差等现象较为常见。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不仅应深刻的意识到自身肩头的责任重大、担负起学科育人使命,更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可提前制作相应的微课件,促进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预习,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正式授课前,通过师生身份互换的方式,检验预习成果、让课堂教学更具方向性。

2)不断地创新思政授课方法。其次,提升“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思政课改工作效率,需要创新授课模式,调动学生的思政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可以使思政教育与社会热点、国际新闻、最近行业动态等有机融合,打破教材的限制,降低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此外,教师还可应用任务驱动教学、辩论教学等不同的施教模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3)更加的关注教学融合问题。再次,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构建中职院校思政高效课堂,需要关注教学融合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因材施教、特色育人。为此,教师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与信息素养,使学生正确的运用互联网、进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例如:授课后,可将教学课件进行难重点知识划分,并附带相应的扩展知识,发送至班级微信群。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内容,使其应用互联网+发展的便利性,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可应用校园通软件,促进学生的实政新闻阅读打卡,使学生了解最新行业政策、热点事件,并可通过社群学习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讨。

4)促进学生思政素养的形成。最后,着眼于“互联网+”背景下,突出中职院校思政课程育人优势,需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他们形成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等五方面的能力[5]。因此,促进职业院校思政课改,应丰富教学体系,发挥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以及活动育人价值。例如:可构建校园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时政要闻,并可与不同专业思政教学进度相衔接,培养又红又专的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依据不同教学主题,组织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深入自身从事的行业,了解社会情况、行业趋势,并记录活动过程、促进教学总结。让他们吸收思政理论知识,形成实践积累意识。在互联网+背景下,促进思政课工作的深入推进。

4 结语

立足于互联网+背景下,提升中职院校思政课改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需要教师不断地优化自身工作理念、加强对创新施教方法的应用。进而,依据不同教学板块的特点,以更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较为灵活地选择相应的施教模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中职生思政核心素养的形成,使其建立正确的三观、具有工匠精神以及学科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就业与发展夯实基础,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便利性与优势,构建高效思政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玉娟.加强党对职业学校思政课思想的引领——莱阳市中职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4):15.

[2]张森.浅谈中职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J].现代职业教育,2020(1):24.

[3]范明雄.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2):7.

[4]熊炼.论“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思政教育问题及创新对策[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2):3.

[5]李波,屈原,徐静.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與实践[J].科技风,2020(4):29.

猜你喜欢

中职院校互联网+互联网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