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路径研究

2020-08-10司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渗透路径小学德育传统文化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丰富资源,传统文化在小学课堂教学的渗透有助于应对全球化对于小学教育活动的挑战,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坚定理想信念。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活动中值得每位小学教师思考。同时传统文化和小学德育的融合也对于小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小学德育 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化中的“文”的本义指色彩交错的图形,或纹理、花纹。“化”的本义是变化、生成、造化的意思。现今中文里文化一词指的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而传统文化指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中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在历史的长河沉淀并传承至今的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德育的理论观点。

1问题提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文化自信首先要求我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充分地了解,进而才能产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因此小学德育建设需要传统文化作为基础。

2小学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是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小学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既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也对于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1有利于应对文化全球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挑战

生活中的电影、电视剧、音乐中有着明显的西方文化印记,反复接触之后很容易让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小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不良取向,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这就凸显了在小学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辉煌灿烂,增强国家的内部凝聚力。

2.2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理想人格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理想的论述,其中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进取之心,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名利。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古人的伟大的理想情怀,是作为后人的我们的巨大精神宝库。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早日树立远大理想,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树立远大理想,对于他们一生都至关重要。

2.3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言:“中国哲学家所思所议三分之二都是关于人生问题的。世界上关于人生哲学的思想,实以中国为最富,其所接触的问题既多,其所达到的境界亦深。”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思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伦理道德和人生价值上,重视集体主义,社会安定,家庭和睦,这些都与我国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为相近。

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无数先贤用自己的事迹在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传统文化,他们的高尚品德受到后人的崇敬和赞扬。

3.1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一论述指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3.2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从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到近代的抗日战争,无论是与自然灾害的抗争还是和邪恶敌人的抗争,中国人一直在传承者自强弘毅的精神品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自强不息已经深入人心, 为中华民族所接受和认同, 不仅对社会精英, 而且对于普通大众产生了持久而强烈的激励作用。自强不息浸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融汇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 是中华民族的基因, 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3.3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团结和谐的公众生活美德

《荀子》中说“人之生,不能无群”,人是群居动物,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和谐,是一个理想社会必备的要素,中国传统儒家总是强调品德修养的完善,要做平和中正,与人为善的人。人与人之间地和善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和基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一直追求的目标。

4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的渗透途径

2017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要求“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随着这份文件的公布,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加大了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

4.1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学校文化建设应该也价值观建设为中心,以现代化的学校制度建设为支柱,以校舍、设备以及各种仪式、教育活动和人际关系为载体。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对于外界环境较为敏感,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语言和行为的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德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环境的隐性课程的作用,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对学生的道德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作为隐性教育因素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需要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德育的实施需要富有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如何在校园环境中渗透传统文化因素和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是值得每个小学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以爱国教育为例,学校可以在校园道路和校园建筑上张贴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标语,学生每天经过时都能看到这些标语,时刻提醒自己牢记要爱国。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定期举行爱国教育的相关征文活动和演讲比赛,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爱国主义英雄人物的故事,使整个学校洋溢爱国主义氛围。

而在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首先,师生们应该自觉主动地把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班风建设是学风和校风建设的基础,班级是学生学习的直接环境,好的班风将会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在学风和校风建设中,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尤其要做好带头作用。校长应发挥其领导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如交流会、实际调研、观摩课等,了解师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动态,发挥校长领导力、影响力和威信力对教师和学生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4.2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教材体系

小学的所有科目都具有德育作用,而道德与法治更是如此,其教学内容就是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为了把中国传统文化走进小学德育中,教育相关部门在组织编写教材时应该更加重视传统文化融入教材中,让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促进自己正确合理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编制应该重视传统美德的宣传,补充更多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代典籍作为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以古代小故事等形式启发学生们的道德认知。同时在编制和修订道德与法治教材时,应该鼓励更多的文化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学者参与进来,汇聚各方专家学者的智慧。在其他学科,比如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学科中也应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在数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补充材料,比如算盘的起源、发展以及使用等。

4.3传统文化教育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传统文化在小学的雨中的渗透需要各科教学协同努力,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应该主动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除了专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外,其他学科的教学也都具有德育作用,属于间接德育的一部分。小学各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重点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材料,应该多补充相关的古代典籍材料,比如《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等。

传统文化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应该寻找适当合适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单纯为了传统文化教育而教学,陷入形式主义之中。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各科教学中应该选择不同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课堂中多使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逐渐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小学生可以提供相关古文作为阅读材料,阅读后在课堂中进行讨论交流,更加直接地体验传统文化的意蕴。

5对教师的新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的滲透需要小学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让传统文化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1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首先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学生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意味着年轻一代正在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反之,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是一个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多阅读经典著作,在传统文化典籍中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并且多和别人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在阅读经典著作时,教师不必局限于儒家经典,而应该广泛涉猎道家、墨家、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各家各派的思想,开拓自己思考问题的视野。

5.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师的教育机智上。为了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应该首先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使用视频、音乐、图片等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展示传统文化,引发学生对此的关注,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中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能敏锐察觉学生课堂学习的进度如何以及学生在课堂上还有哪些疑惑,教师需要对这些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

5.3学会应用网络平台和大众媒体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微信、微博等各种网络平台和大众媒体对于传统文化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种网络平台和大众媒体对于西方文化的宣扬已经屡见不鲜,在外国文化的冲击下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也需要网络平台和大众媒体的支持。比如学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来宣传传统文化小故事,每天推送学生的古诗词朗诵等。

作者简介:司斌(1997.9-)男,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基本理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02).

[2]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65.

[3]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4] 石中英.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5(08):18-21.

[5] 韩翠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6] 李梦晨.小学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D].聊城:聊城大学,2018.

[7] 李平.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渗透路径小学德育传统文化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