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茶馆式”教学模式在教师语言课中的运用
2020-08-10冯佳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学前教师语言课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价值取向与教学评价,主要从教学方法与及教学实践两方面入手,目的在于充分体现高等师范院校师范性特征。同时,从“茶馆式”教学模式角度出发,设计最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语言能力提升的方案与策略,并通过所提方案的论证和实施推动教师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后“茶馆式”;学前教育;教师语言;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4
史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184-01
一、前言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在我国近年来才得到大力发展,《教师语言》作为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课程的建设和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少,教学模式的应用与研究也较为缺乏。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实习到职后工作所教授群体为幼儿,良好的教师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
二、当前教师语言课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口语实践能力差
目前的教学界已形成了“以生为本、以师为导”的共识,但现实中,教师依旧理论传授多于启发引导。学生常常只学会语言基本理论与发音方法,而不会运用,实践应用能力弱,不敢在公众面前表达,缺乏自信心,不善言辞。尽管有层出不穷的新的教学模式,但培养良好的语音面貌及教师语言语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而对教育的差异化仍是学前教师语言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互动少
虽然有“关注中间,兼顾两头”的教学策略,但以此教学策略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很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提问环节少,教师讲授多,教学互动性差,使学生不能真正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三)小组讨论环节薄弱
《教师语言》课程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普通话语音基础;第二部分一般口语交际中是朗读能力、说话能力及辩论演讲训练;第三部分为教师口语训练;三部分内容中很多都需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及练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方面,也制约着课程的学习与发展。
三、后“茶馆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茶馆式”教学模式是上海育才中学校长段力佩提出的是将严肃的课堂与轻松的茶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像“茶客”那样轻松、自如地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而后这一模式进行革新,增加了“做做”这一环节。“议”强调的是对话,“做做”是增加学生的经历。在做中学,也即研究性学习,学生从中获得的是直接知识。“讲”改变了以往的学科本位做法,强调学生本位,“以中为本”以学生能否学懂作为价值判断。“读”和“练”是学生的活动,“读是读文本,练是做练习。其目的不只是让教师知道学生理解的有多少,而且知道学生不懂的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后“茶馆式”教学模式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教育走向对话,教育走向合作,教育走向学习共同体。
(一)教学形式创新性与时效化
后“茶馆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大班授课模式,结合语言教学特点,采用小组讨论与练习,提高教学时效,为达到优质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不把学生与学生的差异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把它当成一种有待开发的教学资源,因材施教,分层级教学,采用不同训练材料。
(二)教学方法灵活性与多样化
教学方法灵活性与多样化,可以是先讲后学,然后讨论和练习,也可以打乱这个秩序,根据学生接受程度随时调整。同时,采取讲授法、示范法、指导法、观摩鉴赏法、反复练习法、发现法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幼儿教师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其热爱语言艺术,不断深入到口语表达的深层次中,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实践性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演讲、主持,举办学前教育专业“讲故事、读绘本”大赛及模拟学前儿童语言课堂,使学生登上舞台与讲台,在学以致用中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潜力。
(四)后“茶馆式教学模式教学价值导向性
后“茶馆式”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语言效能为价值导向。语言效能指在投入学习时间和获得语言运用能力的比值。一个持续投入多年,能流利使用汉语普通话和集中一段时间获得较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两个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效能是不一样的。
四、后“茶馆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学前教师语言课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先学引导性”策略
学生的学习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相同的教学资源,可以有不同的侧重面,所以相同的教学资源可以达成不同的目标。例如,同一篇文章,可以偏重朗读,偏重词句,也可偏重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主旨。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应该有不同的引导。教师可以提出需要研究的方向及可供学生选择的方法。朗诵课上,先出现文章的题目,要学生去猜想文章可能是怎么写的,写些什么内容,然后再让学生开始“读读”,感受画面,情景再现,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二)“预设问题设计突出“重点难点”策略
学生在自己学习的时候能提出问题,反映自己的疑惑。不要期望学生能把自己有学会的全部提出米,教师应该有预设问题的设计。应用后“茶馆式”教学进行教学,预设问题的设计往往是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它是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例如:在进行“情景再现”训练时,教师应预设多种情景,让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去思考、去表达,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去诠释。
(三)“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策略
后“茶馆式”教学提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许多教师听后的疑惑是“如何知道学生哪些学会,哪些没有学会”?因此,后“茶馆式”教学一定是把教学评价引入课堂教学的。常说教学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在以老师讲,学生听为唯一组织方式的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环节是“串联”的。在后“茶馆式”数学教学的五环节就成了“并联”“混联”的。备课中有学情分析,针对不同地域的同学,有不同的方言语音,需要教师在在静态分析基础上,结合动态分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解决不同学生的语音及语言表达问题。新教学五环节的解释正反映了課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课堂教学的转型。
(四)“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策略
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建构学科和学科体系的两个最主要的教学组织方式。独立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培育兴趣、好奇心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往往是独立学习之后很自然的选择。人是有差异的,独立学习也是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基石。
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后“茶馆式”教学把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作为教学组织方式转型策略。
在《教师语言>课上,多次采用独立与合作学习并用方式,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语音训练方法,不断练习,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和其他同学针对一篇作品进行合作朗诵。
教师教学最高的境界是把教学当成了“艺术”,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每次碰撞都会有不同的火花出现,都会因人而异。“教师语言”课程是幼儿园职前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教师语言”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在总结和思考中进行的教学研究,使得教学和科研并重的模式来推动教师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这必将对提高师范类高校《教师语言>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学前师范教育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基金项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7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名称:后“茶馆式”教学模式在学前教师语言课中的应用研究,立项号:17JG033Y。
作者简介:冯佳妮(1987-),女,陕西西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师语言、普通话语音发声、主持艺术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