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浅谈

2020-08-10林思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4期

摘要:数字化传播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大势所趋。非遗传播者应顺应趋势,利用互联网传播思维打造非遗文化的价值网络。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APP

中图分类号:G122;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124-01

一、国内非遗文化数字化与传播研究

(一)非遗文化数字化是时代趋势

国内现今有较多文献研究数字化技术与非遗文化结合。如黄永林、谈国新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陈华欣的《从移动APP看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承模式创新》,陈忆雨的《浅析数字时代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创新》,宁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研究》,李婷婷的《基于AR/VR混合技术的博物馆展览互动应用研究》等。对于非遗文化而言,数字化技术能够将相关的产品实物、技艺等转换为数据内容进行采集后储存,再通过图文声像等手段将非遗文化再全方位地复原、传播丁互联网中。还能提供更多存储手段实现对数据的完整保护,摆脱传统保护手段中会遭遇的发霉老化、色彩蜕变、录音带失音等情况。还能提供更多记录手段,结合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非遗文化在虚拟场景中得以活态展现,为受众提供“看得见”、听得见”的沉浸式体验。

非遗文化内容在数字化后可以无视时间和空间的桎梏。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领略非遗的魅力,实现非遗广泛有效的传播。因此非遗文化数字化是时代趋势。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互联网传播思维

现今在互联网平台中,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新的传播逻辑。其中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持续深化,催生了大量应用程序(Application,简称APP)。再加之直播、AR、VR等技术也丰富了互联网内容的传播方式。

目前非遗文化在社会群体中尚未获得广泛认知,传播方应借助时代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传播思维植入多种传播模式,打造非遗文化的价值网络。

二、国内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播案例研究

(一)国内文献案例研究

1.案例一,风翔木版年画APP风翔印象

郜雨佳在《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凤翔木版年画APP界面设计研究》中将传统知识灌输型APP与纯游戏APP进行架构重组,设计了一款以非遗文化凤翔木版年画为主题、叙事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文化类APP。

2.案例二,掐丝珐琅工艺品展示互动平台

章美薇在《掐丝珐琅工艺数字交互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设计了一款虚拟掐丝珐琅工艺品展示互动平台,利用交互式体验设计法使受众能够直观地看到产品,根据需求定制产品。于教学,可直观地看到工艺流程取代走访车间;于企业,可按单生产;于消费者,可进行制作工艺体验及选购产品。

以上两个案例的共同特点为:受众设定均为年轻人;APP架构设定相近,功能较多。

(二)国内移动设备应用市场案例研究

1.案例一,侧重于藏品展示《宫陶瓷馆》

故宫陶瓷馆APP是一款介绍陶瓷文化历史的教育应用,旨在让用户了解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国历史文化。APP以“时间轴”为骨架,串联起文华殿陶瓷馆在陈的全部藏品。用户在展厅扫展品的二维码即可获得藏品介绍及高清图片、专家撰写的介绍、语音讲解等内容。其中8件精品可以水平360°环绕欣赏!

2.案例二,侧重于用户互动《一起玩陶艺》

《一起玩陶艺》是一款趣味制作陶瓷器的游戏应用,主要侧重于用户互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现陶艺制作工艺与流程,触控屏幕即可进行陶罐拉胚塑形的交互操作。游戲中用户可以充分地发挥创造力来制作陶器并“出售”以获取金币。

以上2个优秀案例的共同特点即专注于一个领域深耕,并仅在该领域做有限功能扩展。交互设计简洁,没有冗余的指令。

综合以上案例及使用大量相关的应用后,笔者分析出大部分相关APP的共同的痛点:第一,普遍存在“大而全”的框架设定。为了覆盖用户需求而堆砌功能和内容使APP过于臃肿。第二,忽视了移动设备与电脑设备的交互差异。APP界而设计难以适应于移动终端致使用户体验不佳。第三,线上线下之间未能有效联动,在延续服务上缺失规划和管理。

APP传播是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播中相对受重视的渠道。它在运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精心打造内容,整合资源并规划商业营销战略,打造非遗文化的价值网络,使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最终达到让受众自愿地、身体力行地成为传统非遗文化的享用者与传播者,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践行者。

参考文献:

[1]郜雨佳.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凤翔木版年画APP界面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9.

[2]陈忆雨.浅析数字时代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创新[J].视听,2019(02).

[3]章美薇.掐丝珐琅工艺数字交互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6.

[4]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作者简介:林思佳(1985-),女,广东海丰人,在职硕士研究生,广东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