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明节我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2020-08-1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逝者铭记同胞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一批医务人员、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因公殉职,许多患者不幸罹难。截至2020年4月3日24时,我国境内因新冠肺炎病亡人数为3326人。

2020年4月4日,庚子年清明节,我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致以深切哀悼,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上午10时整,全国各地群众静立默哀,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从北京到海南,从长江岸边到黄浦江畔,从渤海之滨到西部边陲,国旗半垂,举国同悲,共寄哀思。

多维解读

向逝者默祷致意,为未来负重疾行

在庚子年清明,我们深切缅怀在疫情中牺牲的一线工作人员。在湖北省政府评定的14 名在疫情防控一线牺牲的首批烈士中,有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有无畏逆行的公安干警,也有心系民众的社区工作者,为了更多人的安康,他们真的是“拼了命”。“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我们不愿看到灾难中的牺牲,但这种为了公共利益而舍生忘死的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都值得最高的礼遇和最深的崇敬。

在庚子清明,我们深切缅怀在疫情中逝去的同胞,无论他来自武汉,来自湖北,还是来自异国他乡。他们或许就是我们的至亲手足,或曾与我们擦肩而过,抑或这一生都不会遇见。他们有着与我们同样的喜怒哀乐,也同样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只是由于与病毒的一场遭遇便被迫与亲人阴阳两隔。这场病毒让人相互隔离,却也把人与人的命运紧密相连。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这场疫情不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抗疫比拼,而是人类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向病毒的宣战,同一个评价标准横亘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面前——有没有守护好自己的民众,是否尽力为感染者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与妥帖的服务。

铭记不是为了沉溺于悲伤,而是为了从最扎实的历史地基上,构筑起希望的高塔。“死亡不是生命的敌人,死亡使我们认识生命的价值,疾病让我们不再视生命为理所当然。”一场疫情,让公共部门看清了肩上的千斤重担,让医者再次擦亮救死扶伤的初心,让学子期待校园的琅琅书声,让工人想念机器的阵阵轰鸣,让农民回味起曾经静谧的田园牧歌。为此,我们要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为自己、为社会,继续负重、奋力前行。

为逝者而垂首,于悲痛中奋起

英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民族品格的化身。疫情发生至今,有3000 多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全国共有60名公安民警和35名辅警牺牲在抗击疫情和维护安全稳定第一线;还有一些社区工作者像陀螺一样不停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白衣执甲,勇士逆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生死战中,这些普通又伟大的英雄,把热血甚至生命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防空警报鸣响之时,我们为这些英烈而垂首,静立默哀中寄托了无尽的缅怀与思念。今年这场巨大的疫情灾难,不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更让许多患者不幸罹难,有逾3000名同胞失去了生命。在这个特殊的清明节,国家以最高祭奠哀悼这些逝世同胞,这是对逝者的最高尊重,庄严宣示了对生命的最高珍视。

这个特殊的清明节,让我们更加热爱这片培养了无数英烈和英雄人民的沃土。有如此优良传统滋养的民族,不会在危难时刻抛弃亲人,不会在瘟疫蔓延时抛弃老人,更不会向瘟疫低头放弃抗争。这个清明节,彰显出我们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特征。这个清明节,我们在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垂首默哀时更加明白,我们必将战胜瘟疫及一切困难,不断砥砺前行。

备考素材

中国农民丰收节:对农民的崇高礼赞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同意农业农村部的申请,决定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众所周知,秋分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传统意义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

“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 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是对农民的崇高礼赞,是新时代对“三农”工作的又一次重锤响鼓。与此同时,丰收节的设立对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风貌也有重大意义。

素材点拨

几千年风雨沧桑,在中国这艘巨舰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作为最基础的产业、最广阔的区域、人口最多的群体,农业不能拖后腿、乡村不能掉队、农民不能缺席。农民渴盼丰收,市民需要丰收,国家更离不开丰收。“中国农民丰收节”既寄托着农民的追求、农民的希冀,也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深情与追忆。

汶川大地震全国哀悼日:一场表达举国之沉痛的隆重国葬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0秒,在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强震发生后21小时,第一支官方救援部队步行90公里到达震中汶川县城,此后,我国陆、空军各部队陆续进入灾区展开救援。与此同时,国务院新闻办每天下午召开关于灾情进展的新闻发布会,上千海内外记者进入灾区报道。余震不断侵扰、死亡人数逐日上升,无数同胞为之心碎流泪,华夏儿女空前团结。

为表达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公告: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報鸣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普通国民设立的全国哀悼日。

素材点拨

以“国旗为生命的离去而悲伤低头”为重要表征的国家哀悼,并不只是一个表达哀思的方式问题,这背后是对同胞生命一种必不可少的尊重和珍重,是一场表达举国之沉痛的隆重国葬。国旗为公民而降下时,就是尊严为生命而上升的时候。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家的名义铭记战争中的魂灵

1937年12月13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里中国最黑暗的一天,侵华日军在南京开始对中国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据统计,共有7000余万人在二战中丧生。为祭奠在战争中死难的国民,二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设立国家哀悼日。

2014年,时值抗战胜利69周年,在世界全面对二战进行反思和纪念的和平背景下,日本右翼分子不顾谴责,继续公然否认历史,为中日关系再蒙阴影。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悼念此次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素材点拨

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庄严表决通过后,每年的12月13日——这个带着国耻和痛苦的日子,从此就成为我们每个中国公民必须垂颅默哀的日子。这是一种痛苦的选择,是将记忆烙在心坎上,但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面真实的镜子 —— 还原历史真相、警惕历史反复、传递和平声音。

考题预测

试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重大节日,扫墓祭祀、缅怀先烈,不忘初心,心怀感恩,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2020年的清明节(4月4日),我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特别的纪念,显得格外凝重,格外肃穆,也格外富有力量。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同胞最深切悼念而彪炳伟大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重要时刻。

在默哀的3分钟里,你想到了什么?请你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清明,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今年的清明与往年不同,显得格外凝重,格外肃穆,也格外富有力量。

今年的清明节,为何要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为何要悼念那些在此次抗疫中牺牲的烈士,以及因疫情失去生命的同胞?因为,怀念感恩不仅要蕴藏于心,更要有外在的流露与表达方式,需要有承载的仪式,而哀悼活动就是一种仪式。下半旗志哀,就是一种表达;集体默哀3分钟,就是一种思念;鸣笛鸣响,就是一种敬畏……在清明节这个慎终追远的日子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是一次生命教育,也体现了国家对每一个公民的尊重,同时提醒大家要牢记疫情之痛,不要放松警惕。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立意:

1.铭记在这次疫情中牺牲的烈士。抗疫烈士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值得钦佩。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用生命书写担当。我们看到每一个牺牲者的名字都在闪光。英雄,将永远被国家铭记,将永存于人民心中!

2.铭记在这次疫情中逝世的同胞。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要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疫情重蹈,防止悲剧重演。

3. 国旗为凡人生命而低垂,是一个国家在向伟大靠近。无论是下半旗志哀,还是停止公共娱乐活动,这是最庄严的仪式,这是国家的最高礼遇,表达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4.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仍未结束,我们要以烈士们为榜样,踏着烈士们的足迹,继续奋战在前!

5. 战“疫”中涌现出的无数人性的光辉,足以照彻千古,应该被我们及下一代知晓、铭记。清明节,特别的纪念,是让我们铭记这些“可爱的人”,他们肩负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真正的“中国的脊梁”。

……

写作时,要扣住“清明节,特别的纪念”,诠释在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英雄的逆行者背后,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一段段有着欢笑泪水的故事,从而升华“特别的纪念”的意义,更好地彰显“缅怀英雄、敬畏生命”这一主旨。

佳作展评

默哀静思,缅怀英雄,敬畏生命

文/李玖祎

2020年的清明节与往年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没有鞭炮,没有烧纸,没有人山人海,有的只是那全国性的静穆,半降的国旗、默哀的人们,以及长鸣的笛声与警報声,这些都是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追思。

在默哀的3分钟里,我想到了家国英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牺牲的烈士。国家已公布了14名牺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首批烈士名单:王兵、冯效林、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张抗美、肖俊、吴涌、柳帆、夏思思、黄文军、梅仲明、彭银华、廖建军……这些离去的背影,永远定格在了2020年的春天,镌刻在无数人的记忆深处。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康,他们不计报酬更无畏生死,在自己的岗位上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生命的光辉和精神的原野。

当然,我们铭记的不能只是名字,更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气魄、一种情怀。因为他们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贡献,为公共利益付出生命的代价,才有了现在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他们是国家的脊梁!

在默哀的3分钟里,我想到了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逝世的同胞。在与病毒搏斗的过程中,一些同胞没有等来疫散春来的那一刻,就不幸地永远离我们而去。但他们与病魔抗争的那份无畏勇气,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却让我们永远铭记。铭记逝者,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要更加珍惜今天自己的生命与生活,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拒食野生动物等。

我们活着的人只有好好活着,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虽然,我们未必能记住所有逝者的名字,但一定会记住那些逝去的生命。敬畏生命,尤其要铭记逝者因何而逝,这是避免疫情重蹈、防止悲剧重演的最好方式。

在默哀的3分钟里,我想到了……

清明节,特别的纪念——下半旗志哀、3分钟集体默哀、防空警报鸣响,这是对每一位逝去的烈士和同胞最深切的怀念,这是对每一个生命发自内心的敬畏。它不仅是对英雄烈士、骨肉相连的同胞逝者最好的缅怀和告慰,更能唤起家国情怀与共同记忆,弘扬敬畏生命的理念,让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在静默中积蓄增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现在,疫情防控阻击战还未取得彻底胜利,境外病例输入的风险依然严峻,我们要把对逝者的思念化作继续前行的勇气和责任,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点评/

这是一篇结构严谨、理性思辨的文章。作者紧扣任务指令——“在默哀的3分钟里,你想到了什么”来写。先写“我想到了家国英雄”,诠释了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而牺牲的烈士们的大无畏精神,并进一步指出,他们是时代的英雄、国家的脊梁。紧接着,又写?“我想到了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逝世的同胞”,阐述逝世同胞与病魔抗争的那份无畏勇气,指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这些活着的人,要更加珍惜今天自己的生命与生活,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论述极具现实意义。之后,用“在默哀的3分钟里,我想到了……”来表示自己还想到了很多,这里不再赘述。这样,使全文的内容更加集中、主旨更加凸显。结尾两段深入分析“清明节,特别的纪念”的意义,点题,并升华主旨。

猜你喜欢

逝者铭记同胞
两岸同胞一家亲
一生铭记
逝者师友二题
Watch the Performance and Keep the Mission in Mind 观看演出铭记使命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山河铭记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
徐显秀墓的镇墓神兽壁画 逝者的神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