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七成中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

2020-08-10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邻里受访者课外阅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汪锋,在2019年11月下旬举办的“破解之道:透视中小学读写教学的热点与难点”论坛上,发布了《中小学读写现状调研报告(2019)》。据介绍,来自北京、上海、河北、湖北、福建等全国30个省(区、市) 的3 万余人次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

报告显示,约89.4%、90.4%的受访者分别对阅读、课外读物感兴趣,79.4%的受访者喜欢写作。但受访者的阅读时间着实令人担忧:19.6%的受访者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0.5小时,50%的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为0.5~1小时。也就是说,近七成中小学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报告还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的学生明显增多。汪锋认为,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兴趣不是问题,读物也不是问题,时间才是问题。网友们纷纷在网上留言追问: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阅读时光?

多维解读

堪忧的阅读现状背后是家长功利的教育观

在中小学生睡眠时长尚且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近七成中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的数据,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课余时间总是有限的,在课余时间安排方面,家长们有自己的一套逻辑:补课可以提分拉成绩,才艺可以表演和考级,而阅读能带来什么呢?尽管所有人都知道,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这种抽象的、模糊的信念,因其并没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反馈,难免会被忽略、被搁置。在功利化的价值评价体系之中,阅读的作用往往会被低估。

一直以来,太多人对于子女的教育投资,都期待着一种立时可见的短期回报。为此,他们不惜砸下重金只求速成,而各种证书、各科成绩就约等于投资收益的凭证。很显然,阅读并不属于此列。甚至在不少家长的观念中,课外阅读仍属于“看杂书”“看闲书”,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习的行为。其实,就形成个体的知识体系、理性逻辑以及心性品行而言,广泛的阅读是不可或缺的。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阅读是最“便宜”的兴趣。当家长们都在抱怨养孩子费钱,总是各种焦虑、各种报班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对阅读有偏见、对教育有误解?充分的、多样化的阅读,意味着更成熟的个体智识,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近七成中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他们所失去的,是平行于学科教育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训练的机会,是通往更广阔世界和更优秀自己的另一条路。

找回孩子丢失的阅读时光

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时间作支撑,孩子的阅读兴趣终将消失,无论多丰富的读物也只能束之高阁。找回丢失的阅读时光,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广大家长身上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升学焦虑,担心孩子花费太多时间阅读课外读物,会影响成绩。在这种功利性的短视思维裹挟下,家长宁愿让孩子多报几个补习班,也不情愿让孩子坐在书桌前安静地多读一些书籍。

再者,多元化的学生成长评价机制尚未真正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在很多学校,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导向还有一定市场。而阅读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不可能对学业成绩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不少学校选择了挤占、压缩学生的阅读时间。与此同时,尽管新课程标准关于中小学生的阅读提得很响亮,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阅读书目,但在阅读的要求上只有一个总量规定,对学校阅读课的开展和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缺乏明确规定,对学生阅读更是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办法,这是一个制度性缺陷。

要想找回中小学生的阅读时光,让孩子们在书的海洋里自由自在畅游,一方面,需要国家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课程进行明确,让孩子们每天的阅读时间固定下来;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更要更新孩子的成长成材理念,不要眼睛只盯在分数上;第三,随着全民阅读的持续推进,全社会要形成“人人参与阅读”的氛围,为孩子们的阅读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环境基础。

备考素材

实体书店新规唤醒高校书香记忆

2019年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高校应至少有一所图书经营品种、规模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校园实体书店。此举有助于塑造校园书香氛围,打造大學里的“人文地标”。

近年来,受网络购书的冲击,一些校园里的实体书店经营困难。与此同时,数字阅读的兴起、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也让很多大学生更习惯“读屏”。部分学生表示,很难静下心来完整阅读教科书之外的纸质书籍。此次《意见》的出台,将有助于重塑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营造深度阅读的良好氛围。

深入建设书香校园,高校应加大对校园实体书店的支持力度。同时,实体书店要针对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和师生实际需求,强化专业、特色服务,做精做大细分市场。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多元发展,将书店打造成复合式校园文化活动场所,让大学生真正体验书香校园的人文之美。

素材点拨在校园书店淘到学长标注得密密麻麻的二手书,是知识的传承;不时去翻阅新上市的书籍,是对自身知识储备的更新;定期参加读书分享会,是交流学习的机会……凡此种种,都是实体书店留给高校学子的珍贵体验,而这些体验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助力学业上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方舱医院“读书哥”走红

2020年2月6日上午,一名男子戴着口罩在武汉方舱医院安静读书的照片走红网络——病床上,他半倚在床头,戴着口罩,手捧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网友们大呼“从一个人身上看到了一座城的希望”,连该书作者、美国知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都在社交网络上转发了他的故事。

这名男子姓付,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后去往美国深造,目前是留美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付先生今年春节回武汉探望父母,没想到家人和他相继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2月5日晚上他作为第一批患者转到江汉方舱医院。面对走红,付先生表示读书纯粹是兴趣爱好,压根没想到自己会在网上走红,并表示“希望大家将更多的焦点放在医护人员身上”。

素材点拨

方舱医院“读书哥”让人动容的是在这种危难时刻的疫情涡流中心,在充满喧闹、焦虑的环境中,他仍保持着一份超级冷峻的镇定和安静;而他专注捧读心无旁骛的样子,更让我们明白了人对自己精神世界和健康人格塑造的欲望和力量。面对疫情,我们当然需要很多防护,但也需要向“自我沉淀跟提升”要更多的精神向度的力量,让自己更从容,让抗疫更有力。

佛山邻里图书馆遍地开花

2019年11月28日下午,广东省佛山市太平成远小学一年级(2)班的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的朗朗笑声。孩子们正在参与的是“永无岛·邻里图书馆”每周举行一次的“云朵姐姐故事会”,“云朵姐姐”是语文教师罗茜,她这次分享的是绘本《虎斑猫和黑猫》。罗茜热爱阅读,2018年8月,她偶然在佛山市图书馆看到了邻里图书馆的招募海报,便很快报了名。不久后,“永无岛·邻里图书馆”顺利成立。

何谓邻里图书馆?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公共图书馆供给文献资源、提供服务支撑,以邻里关系为纽带输送阅读服务。邻里图书馆是佛山开展的全新阅读推广项目,每个邻里图书馆可享有总借阅200本书,期限为365天的权限。同时,需要承担任期最少为1年,服务不少于10个家庭,组织不少于3场阅读分享活动,每年转借图书不少于30册次等义务。据悉,从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共有757个家庭加入邻里图书馆,覆盖超过5500个家庭,从图书馆借阅图书超过12万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670余场。

素材点拨

正是有了“以书为媒”,让很多居民找到了志同道合者,邻里之间通过这道桥梁加深了了解。而居民们对“书香”的执着更有别于物质层面的“百家宴”等形式,在精神层面的呼应也许更能勾勒出邻里守望相助的“延长线”。

考题预测

试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9年11月,《中小学读写现状调研报告(2019)》发布。报告显示,约89.4%、90.4%的受访者分别对阅读、课外读物感兴趣,79.4%的受访者喜欢写作。但受访者的阅读时间着实令人担忧:19.6%的受访者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0.5个小时,50%的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为0.5~1个小时。也就是说,近七成中小学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而且随着年龄的提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的学生明显增多。报告发布者认为,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兴趣不是问题,读物也不是问题,时间才是问题。网友们纷纷在网上留言追问: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阅读时光?

请在综合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中小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理解与思考,并回答网友的问题。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拨

这道作文题属于比较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内容比较简单,有事实数据,有基本观点,也提出了问题;任务指令难度不大,但一定要涉及“对中小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理解与思考”和“回答网友的问题”两个方面。简单地说,这道命题就是围绕中小学生阅读(包括课外阅读)的现状,就“中小学生阅读的时间问题”,谈自己的认识、理解与思考,并有效回答“谁‘偷走了孩子们的阅读时光”这一追问——这就是审题的基本点。

中小学生阅读现状及问题,涉及社会大环境、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家庭、校外培训与辅导机构等方方面面,算得上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下立意角度可供参考:中小学生阅读现状应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部门和家长的重视;解决中小学生阅读问题要总揽全局,运用系统化思维;中小学生阅读时间的不足与学校、教育者、家长的引导关系密切,也与中小学生自身时间管理能力不够有关;解决中小学生阅读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自身……当然,考生既可以着眼于局部,选择其中某一个方面来谈,如中小学生阅读现状与他们的媒介素养不无关联(主要谈手机、电视和电脑等媒介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阅读等,也可着眼于全局,综合多方面、多角度立意。

从论述思路的角度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议—联—结”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样式都可选用,也可采取“杂糅结合”的思路。但主体部分应该有所侧重,特别是要直接回答“谁‘偷走了孩子们的阅读时光”这一问题。在回答过程中,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如社会大环境、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小学生自身因素,又如课内、课外,还有本地实际和自身感受等角度。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采用“引—议—联—结”的思路行文,论题本身的“议”应该是重心,“联”只不过是次重点;如果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行文,“是什么”和“为什么”层面的论述不可能截然分开,“怎么样”层面的论述也是体现写作者思想高度的着眼点。

佳作展评

谁“偷”走了我们的阅读时光?

文/李金弘

调查显示:九成左右的中小学生对阅读或课外读物感兴趣,但近七成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而且随着年龄的提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的学生明显增多。因此专家指出,对中小学生来说,兴趣不是问题,读物也不是问题,时间才是问题。

不得不说,阅读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脚步到不了的地方,阅读可以到达;眼睛看不到的远方,阅读可以带你看到。对中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能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同时,与好书相伴,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品格。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但正如网友们所追问的是,谁“偷”走了我们的阅读时光?

课内学业负担过重,首先要背下这口“锅”。就多数情况而言,重复性作业挤占了我们的阅读时间。虽然各地出台了一些政策,试图通过控制作业数量、作业时间来减轻课业负担,但具体实施难度较大,实际效果便可想而知。当然,课外辅导与“媒介绑架”也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城里的孩子,校外辅导与培训把他们的课余时间占得满满当当,不少学生,一放假就“连轴转”,各项辅导“你方唱罢我登场”;农村孩子,尤其是为数不少的“空巢家庭”的孩子,则被手机、电视绑架,沦为“媒介的奴隶”。还有一些家长甚至是老师,对课外阅读抱有偏见。不少人认为读课外书会耽误学习、影响成绩。一位中学生,只要看的不是教辅书籍,就会被认为是在“看闲书”……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几乎天天都在发生。课上课余,学习负担双重叠加;校内校外,老师、家长轮番上阵。我们的睡眠时间尚且不够,更遑论阅读时间。

归根结底,没有阅读时间的问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最关键的就是把时间还给我们,将我们从繁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中解放出来,多给我们闲暇时间;同时,消除对阅读的成见,摒弃急功近利的成绩观和教育观。

就我们自身来说,勤于阅读的人总是能找到时间,潜心阅读;懒于阅读的人总是会找各种理由推脱,不去阅读。美学大师朱光潜谈及“中学课程多,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这一问题时曾诘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由此可见,对勤奋的中小学生来说,“没有时间阅读”只是一个伪命题。那么,究竟是谁“偷”走了我们的阅读时光?希望无论是社会、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还是我们自己,都能从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点评/

这篇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思路展开。文章先引述材料,再谈阅读对一个人,特別是对中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问题;在分析问题时,着眼于“现象?+?原因”,能够从“课业负担”“课外因素”“偏见成见”三个层面论述;在解决问题时,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认识深度,同样是多维度的论述,紧扣“观念问题”进行解说,回应了前面“校内、校外”“家长、老师”两个方面,更着眼中小学生自身角度进一步深化,得出了“对勤奋的中小学生来说,‘没有时间阅读只是一个伪命题”的结论。结尾处再次抛出问题,并引导读者在文中寻找答案,不仅照应了标题,还启人深思,可谓匠心独运。

猜你喜欢

邻里受访者课外阅读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养猪致富不忘乡亲邻里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