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西湖”300年后重现
2020-08-10
敦煌西湖”300年后重现
波光粼粼、芦苇荡漾,野鸭成群,水鸟翱翔……这里不是江南,而是敦煌。据媒体2019年10月27日报道,干涸消失近300年后,我国最长倒流河疏勒河的终端湖、被誉为“敦煌西湖”的哈拉奇重现,形成5平方公里左右的湖面,沿河芦苇、红柳等植被恢复生长,十几种野生动物来此栖息。
从古至今,一池清波都是沙漠里最珍贵的礼物。据了解,哈拉奇曾经水草丰茂,湖波荡漾。这里曾经的湿地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以上,水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但是随着环境的变迁,疏勒河节节退缩、断流,尾闾地区也永久干涸,被东进的库姆塔格沙漠包围。
2011年以来,随着《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的实施,尤其是2017年7月下旬疏勒河及党河河道恢复与归束工程完工投用,150万亩农田通过节水改造,节省下来的水量用于下游生态修复。生态水不断补给,疏勒河与党河的水通过“人工运河”一路向西流淌,干涸近300年的哈拉奇重获生机。
锐评 那些在荒山上刷漆、摆盆景式的“修复”,是自欺欺人,更是欺骗自然,得到的只能是生态的持续恶化。相反,只有严格保护、科学治理和制定长期规划,大自然才能真正感受到来自人类的善意,也将以更多的资源、更优的环境回馈这种善意。
扶贫女干部“大骂”贫困户引热议
“没有任何一家想脱贫的样子,每家进去就是房子不修理、路不修理,房子漏雨嘴巴张开就叫。幸福不是张嘴要来的,不是手伸开要来的,不是跷着脚等来的。”2019年10月下旬,一则云南扶贫女干部“大骂”贫困户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虽说视频中的话有些刺耳,但却受到了不少好评。
干部指责贫困户没被骂,反倒好评如潮,乍一听,有些矛盾。但真正去聆听这些“大白话”,不难发现,言辭激烈之下,其实是恨铁不成钢,又是真正为贫困户着想,切中脱贫攻坚的要点,才引发了广泛共鸣。诚如某驻村工作队长所言:“这些看似骂人的大白话、大实话,其实是记挂民众才说得出来的。”
据悉,这位女干部叫李波,来自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10月31日上午,李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没有做什么,这仅仅是一个很平常的群众思想教育引导和政策宣讲会,我只是想尝试一下,用我的方式去说服别人,去唤醒沉睡的狮子,让老百姓激发斗志。”
锐评?人们为扶贫干部点赞,是因为其敢于一针见血指出“等靠要”思想要不得;因为其面对不思进取的贫困户,没有顺其自然,更没有放手不管,而是深知“扶贫先扶志”的道理,激励贫困户靠双手奋斗去追求幸福。
国宝南朝石刻遭大学师生非法拓印
2019年10月6日,多段拓印文物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画面中,一群年轻人正在江苏镇江丹阳市已经矗立1500余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上铺纸拓印,疑似非法拓印。拍摄视频的网友很快打电话给当地文保部门报警。随后,文保专员赶到现场,阻止了非法拓印行为。
南朝陵墓石刻都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纹饰精美,气魄雄伟,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由于是石灰岩雕刻而成,经过上千年风化的石刻表面质地疏松,很容易损坏。拓印文物不仅需要依法履行审批手续,拓印者也必须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10月8日,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表示,涉事者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由学院刘老师带队。该老师声称自己所进行的拓印行为,乃是课堂结合野外所进行的游学活动,想将南朝石刻拓片用于学习研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违法。据悉,丹阳方面已对该老师做了笔录并进行立案,将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锐评 让人惊讶的是,在此次事件中,居然是大学老师带着学生堂而皇之进行非法拓印,这折射出了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普遍欠缺。相关部门应尽快制订行之有效的保护规划方案,解决好南朝石刻的保护问题,同时应着力培养起每位公民对古文物的敬畏之心,这样才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文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