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NKI关键词“课程思政”检索结果的信息流范式评析

2020-08-10韩玄哲李梅李学东

消费电子 2020年2期
关键词:信息流课程思政育人

韩玄哲 李梅 李学东

【关键词】前序 轨迹 信息流

文献信息情报是人类社会在知识积累和发现层面在知识信息届的反映,要使文献信息生态系统朝着有利于人类自身和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在知识层面就要利用好图书馆这一传统的知识管理机构来有效地管理信息,让信息流在自己的传播链当中健康地繁衍和发展。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索引被用于数据库的管理工具,编制索引,就要先确定索引关键词,比如“正文”、“样式”、“图表”、“页眉”、“页脚”、“脚注”、“尾注”“目录”等作为索引关键词,这与自然语言就形成了必然的连接。

1 理论依据

美国管理科学家托马斯达文波特首次提出了信息生态学的概念以来,信息生态以及信息生态系统理論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信息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信息、人和信息环境,是一个由人自觉或不自觉建立的有别与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存在。要想实现一个良性发展的文献情报信息生态系统,图书馆、读者(信息创造者)、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之间就要相互协调,信息的流动的健康与否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是否良性发展。如同生物圈一样,食物链的联系方式和相互交叉组合方式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动态平衡的基本观测点。对于文献信息情报而言也是如此,一个信息流从产生、传播、接收,再到再生成扩大信的信息、再传播、再接收的过程其实就是这一信息(生物体)的自我繁殖、变异、进化的过程。

在信息流当中,以自然语义的“关键词”是最普遍的一个信息单位,自然语言与其它语言的不同在于它是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是人类的逻辑思维以语言为形式,人类的绝大部分知识也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记载和流传下来的,更能有效地将人类从诞生以来的各种经验、情感和科学文化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用关键词作为索引来组织管理信息也是最传统最原始却最有效力的信息管理方式,在浩瀚的文献信息中要让信息产生并被有关的读者搜索到并进行传播、扩充和再生成,必要的信息检索载体是必须的,这个信息载体就是关键词。关键词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而且是逻辑思维的起点,所有的思维和科学研究活动都不不能离开基本的“关键词”而独立进行,它正如逻辑思维的最底层的单位“概念”,是逻辑思维和知识结构的起点。只有有了关键词,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传播、发展和繁衍。因此,用“关键词”的传播作为文献信息生态中的主要信息链是十分合适的且必要的。关键词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组合的,下文的就以单个的关键词“课程思政”为例对完整的信息链进行梳理,以期建立关键词信息流动的范式。

2 流程范式

2.1关键词的诞生

以“课程思政”这一关键词为例,其诞生要追溯到其前序关键词的发展。假定号称学术界“百度”之称的CNKI收录了现有可见的期刊报纸会议等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作为文献情报信息范畴的关键词“课程思政”在CNKI 的收录的文献中最早出现是2017 年1 月20 日高等教育出版社于《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中的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版块出现的,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高德毅和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宗爱东在《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里第一次将“课程思政”作为一个文献情报信息的“关键词”列入了文献信息流里。文中提到,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是推进“课程思政”这一关键词的现实的理论来源。此篇文章没有注释和参考文献,“课程思政”这一词语的来源如文中所叙述,上海在推进德育综合改革的实践是“课程思政”关键词的实践来源。从“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从区域实践层面产生的工作理念,目前还在探索阶段,既缺乏严谨的学术论证,也未形成完 整的制度设计体系” [2](P32,P34) 等文中表述可以得出献情报意义上的关键词“课程思政” 在这一时间点上以此篇文章为标识诞生。

结合此篇文章的标题《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和三个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主渠道”,得出与“课程思政”关联性最强的是“课堂育人”这一关键词。再通过“课程育人”这一关键词检索,检索出8 篇有关论文,最早出现“课程育人”的是俞文英于2002 年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规范化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文中是与“环境育人、管理育人、课堂育人、实践育人”并列提出的,它们同属于“教育学”这一学科体系下,体现出了学科发展的一贯性。这8 篇文献中,贺娟于2019 年在科教导刊发表的《“课程思政”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实践路径探索》一文中的三个关键词 “课程思政、课堂育人、实践路径”明显的体现了“课程育人”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联。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在“课程思政”的前序关键词之一应该就是“课堂育人”,与此同时,与课程思政诞生的《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一文相比,这一关键词体现的研究已经由上海实践—理论总结—推广实践—再理论总结的阶段了。

除了“课堂育人”这一前序关键词以外,从数据的统计分析上来看,并不能得出是否存在其它与之类似的前序关键词的逻辑推论,由是观之, “课堂育人”即课程思政的前序关键词之一。“课程思政”的涵义可以进一步理解为: 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堂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3](P10) 这样理解既关照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 又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所涉“课程”进行了适当的划分, 不致于两者在概念上纠缠不清, 有利于回击关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关系的“包含论”“升级论”“替代论”等错误观点。[4](P115)

2.2关键词的流动

从时间轴的纵向延申上看,根据CNKI 的学术期刊来源统计,可以得出最早出现“课程思政”关键词的期刊是2017年,根据这个关键词,发现此方面的研究从2017年的30篇、2018年320篇、2019年1510篇,再到2010年2月1号截至的50篇推算整年600篇,第一年呈100倍增长速度、第二年呈5倍增长速度,第三年呈负增长趋势明显下降。

通过这一数据观测,反映出一个明显的诞生和流动轨迹:关键词出现——关键词成为研究热点——关键词研究热点冷却。这一“抛物线”轨迹在“课程思政”关键词的迅速崛起成为热点的过程中是具有代表性的。据不完全统计,以任意的某关键词作为检索词,依次输入CNKI 检索栏,根据发表论文的年度都得出相同的轨迹,关键词的诞生、流动或快或慢都将经历这一轨迹,有的关键词在冷却后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再出现。但是冷却后的关键词并不代表着它已消亡,因为当关键词一旦出现在具体的科研论文或者其它类型的文献里以后,就成为了创造性思想的载体,可通过“关键词”传递科研信息、进行文化储存和文化积累,自然而然地具有与有别于信息世界的实体世界相对应的生命力,暂时的零冷却却并不能宣告它的消亡,而是蛰伏或者衍生出了在其之上的新词汇,新词汇包含了原关键词的意义以外更多信息含义的词汇。以此类推,可以将某一个关键词诞生前的轨迹和冷却后的衍生出的新关键词的轨迹也可描述出来,和“关键词出现——关键词成为研究热点——关键词研究热点冷却”这一轨迹相似,构成一个个交替出现的波浪式随时间永无止境往前衍生的波,这些波有可能叠加,也有可能形成共振完成信息爆炸促进知识技术的大爆炸。这一链条(轨迹)在文献情报信息流中是构成文献信息生态的客体环境部分,它与图书馆、技术等其它文献环境共同构成读者(作者)与图书馆馆员主体活动的外在环境,具体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篇目的空间分布来看,根据CNKI 穷尽式统计,将关键词定义为“课程思政”的所有1959 条检索结果的所有篇目的关键词作统计分析,发现其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和分布情况如下:

表1:“课程思政”关键词词频统计表

通過词频统计软件的统计,除关键词“课程思政”本身以外,在1959条检索结果的关键词占比1%以上的有19个词语。居于前三位的是“教学”“教育”和“教育改革”,一以贯之的说明了“课程思政”在教育教学的学科归属。从开展的机构上来看,“课程思政”的研究对象或者研究机构是“高职、高校、大学、院校”,还没有扩大到中小学和学前教育阶段。课程范围研究较多的是“专业、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方式包括“实践、路径、设计、协同、工程”,需要达到的目标是“立德、树人、育人”。通过这19个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分析,就可以得出当下关于课程思政研究的整体状况,查找疏漏的领域和预测它的发展趋势。

与主题分布不同,关键词的分布状况能够更加深入而精准地反映出研究的状况,而不仅仅只是领域问题。研究领域是宏观的,而关键词是具体的。例如“教育改革”这一周边关键词的出现,就会引导读者向“教改”方向继续探索。与教改结合后的“课程思政”就具有了国家层面的意义,如果作为教改的内容之一反映在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那么课程思政的研究就可以进入到真正的操作层面,进一步实现此关键词的周边研究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态势。

2.3关键词再生和循环

当“课程思政”的研究在关键词领域内呈现出集中式表现的时候,周边关键词的其中之一必然会承载现有的关键词的含义和另一个具体的关键词的结合而发生新的变化,有可能它叫“协同思政”,或者叫做“思政价值”等等系列关键词。值得肯定的是,它大概率会出现在教育教学领域而不是工程技术领域,因为它的核心要素和周边关键词的学科归属几乎都在教育机构的课程实践上。而课程思政作为前序关键词,成为读者在研究其领域的关键词来源查找的上游,为下一个关键词的出现做好铺垫,进入下一个循环。

3 范式评价

“课程思政”关键词在“出现——成为研究热点——冷却”这一流程是否与其它关键词的流程高度吻合,需要进一步的抽样统计的数据支撑,但就“课程思政”这一关键词作为信息情报信息流的一个代表而言,它是课程思政这一相关主题下的文献情报生态系统的最主要信息流之一,其流动的状态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研究的发展态势,代表了关键词的一种流动范式。同时,这一范式也反映出计算机语言与自然语言的矛盾(和关键词代表的意义一样的近义词无法穷尽式统计会削弱此领域的研究状态的宏观把握)、学科研究界限模糊的问题(关键词周边信息与某些文章其它关键词的关联性不大、跨学科读者不能穷尽式组合各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员在把握了某一关键词流动的规律以后,可以嵌入式运用规律为读者提供精准的文献综述等文献信息服务,帮助关键词的诞生、传播、周边关键词的接收和传递,促成新的关键词的产生,提高科学研究在词义上的高效流转,防止弱势关键词的消亡、引导学科属性强的关键词相关研究更加深入,促成文献情报信息流的健康生态形成。

猜你喜欢

信息流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基于信息流的作战体系网络效能仿真与优化
基于信息流的RBC系统外部通信网络故障分析
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信息流评价模型
基于任务空间的体系作战信息流图构建方法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