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经济下唐山市本地化就业与政企校合作体系构建

2020-08-10褚杨杨霍文杰

消费电子 2020年2期
关键词:唐山市唐山毕业生

褚杨杨 霍文杰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 城镇化 人才培养 政企校合作

1 唐山市本地化就业现状

1.1 唐山市处于战略转型期

唐山市作为全国老牌的重要工业城市,是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钢铁、煤矿等的重要输出地。同样,钢铁、煤矿等粗放型产业也是唐山市本地的主要经济命脉。但是,随着科技发展,国家倡导高质量、高环保的科技工业发展理念,以及国际上重工业研发和生产技术的提升,传统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已经失去了竞争力,所以唐山市进行产业转型刻不容缓,在战略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尚不完善,与转型中最重要的人才资源形成矛盾。

1.2 企业需求与学校供给失衡

唐山是以工业性为主的城市,企业岗位设置多与工业产业相结合,需要相关专业性人才,但是在其他领域发展较为缓慢。唐山市有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等本科学校,同时也不乏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这种高质量的专科学校,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众多,但是企业需要和学校供给之间却存在在失衡,唐山市的产业需求难以对应唐山高校的专业设置,部分专业学生难以在本地找到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而将目光转向周边的京津地区。

1.3 地理位置劣势

唐山市处于京津经济圈,唐山虽然列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范围内,但是相较于于北京、天津,唐山作为全国三四线城市,薪资待遇偏低、服务配套相对不完善、发展空间相对存在短板,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和专业型人才,必然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京津地区大学林立,部分选择在唐山就业的其他地方的毕业生群体对于本地学生就业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2 构建校企政合作体系

毕业生本地化就业需要校企政三方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才能最终实现人才供需匹配、人职匹配,为地方发展做出贡献。第一,政府方加大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本地发展;增强与高校对接,做好专业设置等方面的指导工作;政府方搭建校企对接平台,积极促成企业与学校合作,通过大型双选会、专场招聘会、企业走访、实践基地等方式最终实现校企融合;第二,企业方积极促进当地发展,充分利用好高校提供的人才智力支撑,为毕业生提供宽广的发展平台;第三,高校重视服务地方,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深入企业走访和实习,打好基础,为政府决策提供人才支撑。基于以上分析构建本地化就业校企政合作体系(如图1)。通过校企政合作体系构建,发挥多方优势,有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有效促进唐山城市高质量发展。

图1校政企合作体系

3 体系框架下的三方应对策略

3.1政府应对策略

政府方面应当加大招商引进力度,例如唐山曹妃甸地区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发展的东风,承接京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机遇;搭建校企对接平台,推动校企实习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共建,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毕业生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加强毕业生优惠政策制定,對高校毕业生在本地户口、档案存放方面开通绿色通道。

3.2企业应对策略

企业方面应当响应政府号召,将企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本地大学生实习平台,建立学生对企业的良好印象,大力吸收本地大学毕业生就业,完善福利保障机制;深入高校谈合作、促发展,利用政府提供的平台,实现校企合作,借助高校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人才培养优势,促进企业高水平发展。

学校方面应当具有强烈的育人服务宗旨,培养符合当地发展的人才,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作为拥有人才智力资源优势的学校,贡献自己的智慧给政府和企业,积极协助政府进行政策制定和协同创新,为企业推介优秀的毕业生人才;创新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利用好新媒体技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传播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加大人才市场招聘力度, 密集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 促进高校毕业生自由合理流动, 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1]。

4 结论

人才的流动对于各区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的人才回报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有关[2]。高校毕业生本地化就业是实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当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唐山为例,通过构建政企校三方合作体系,推动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毕业生本地化就业促进企业进步、促进城市发展的美好前景,实现三方共赢,共同为实现建设美好的唐山而奋斗。

猜你喜欢

唐山市唐山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市中心支行
唐山市
唐山市还乡河水污染综合治理
唐山市
唐山香酥饹馇圈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王大根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