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双创”课程体系研究

2020-08-10谭冬平王君妆

消费电子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期课程体系互联网+

谭冬平 王君妆

【关键词】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 问题

1 引言

国内高职院校对学生原来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该职业关联职业的就业机会。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也一直在发生变化,依次提出了技术型、应用型、实用型以及高技能型+ 工匠型人才培养目标。2015 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战略计划,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计算机类专业与现代制造相结合,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互联网是目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一个新兴工具和平台,而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是培养人才的载体,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这一功能强大的工具和平台,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制订符合国家发展、地区人才需要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该要面向“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要求,要面向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创业需求。

2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材问题,目前高职院校教材编写门槛不高,各种层次的出版社又非常多,竞赛大,导致市场上面高职院校的教材琳琅满目,书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很多学校选购的教材要么理论知识比重偏大,要么书中的技术已经比较落后,从而导致这些学校的学生很难接触到高质量的、真正适合目前高职学生的优秀教材;第二是课程体系中缺乏足够的综合实训,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课程安排在多媒体教室,由任课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讲解,单纯的教师讲解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同时,因为教学资源缺乏等原因,高职院校上机操作课与理论教学课时间安排不当的情况也经常出现,上机操作课安排在前面,理论课安排在后面或者理论课结束后,几天后才安排上机,此时学生前一次课学到过的理论知识已经基本忘记,所以上机效果肯定也不会太好;第三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的课程变化跟不上社会技术发展的速度,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毕业后基本派不上用场,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低,进入职场后,发展不理想。第四是高职院校的硬件条件还比较差,尤其对于高新技术和创新创业的实训室,基本上没有,所以在课程体系中,有些真正实用的技术无法安排到课程体系中去,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大打折扣。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双创”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3.1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可以大概可分为五大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和职业选修课模块和创新创业课程模块。职业院校的大学学习过程可分为六个学期,一般第六个学期是学生实习,所以教学周期一般是五个学期。第一学期主要安排公共基础课为主,主要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同时也可以使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也为第二学期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第二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主要开设计算机类的专业核心课程,对计算机类专业的软硬件技能、专业前沿技术进行理论学习,对这些技术进行实践操作,熟练掌握主要专业技术的操作与使用,为后期的项目打下基础;第五学期,学生主要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职业选修课程,在目前的“互联网+”环境下,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一个重要选择,开设如“管理类”、“沟通类”、“法律类”等职业选修课,会给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带来很大的帮助;第六学期,高职学生主要完成毕业设计与企业实践工作。

3.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构建创新创业体系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目前国内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应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培养创新创业类人才为导向,构建出“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创新创业模拟实训”的课程体系。

3.3双师教师队伍构建

好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离不开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当前需求的“双师型”教师,不能简单的以“证”取人和以“职称资格”取人,而应该要求教师即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娴熟的項目实践能力,使构建的课程体系能够顺利开展和实施。合理创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需根据教师的教学与专业特点,推荐教师参加相关企业的项目顶岗培训和实践,使教师通过实践和培训掌握新技术与新技能,并且改变其现有的教学思维与教育模式,提高其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从而更好的适应当前计算机类专业教师的发展趋势;另外,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一些政策,从企业引进一些工程师,来学校担任专职教师。只有搭建好了合理的、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能够顺利开展。

3.4改革校企合作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已经在很多学校实施。本研究团队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存在企业参与度不够、对学生服务周期短等问题。以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华为5G”校企合作班为例,对原来的“2.0+0.5”(2 个学期在校学习,一个学期去企业顶岗学习)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学院从第2 个学期开始,便邀请华为公司工程师来校给学生授课,并结合实际案例开展教学,使学生较早地接触真实的项目化训练,到了第5 学期,则采用企业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的模式,将主要的课程和时间交给企业,使学生加入企业真实项目团队,参与项目开发,发挥每一位同学的创新创业能力。所以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能接受到本校专职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还能从企业工程师身上学到企业实战经验和企业的团队意识。

3.5通过“互联网+”平台深入了解社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使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学到最实用、最前沿的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就需要不断地变化和修订,课程体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专业带头人需要经常到网站上查询、搜集相关就业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整合。推测现在、未来社会技术需求,从而优化现有课程体系,理清体系之中各课程之间的依赖关系及衔接关系。同时,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步优化教材建设,师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4 小结

“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双创”课程体系的建设与研究,以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总结了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一个新的课程体系模型和一些改革方法,通过实践证明,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对于培养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有比较好的效果,对高职院校其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学期课程体系互联网+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