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民乐的现状与发展
2020-08-10王文静
王文静
摘要:现代音乐的迅速发展,将形式各异的音乐推入大众视野,新民乐作为其中一员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却不善把握,至今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从新民乐作品及现状入手,通过音乐批评的角度,对其音乐现象做出评价,展望其发展,促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的真谛,品味作品的独特性质。
关键词:音乐批评:新民乐: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076-01
新民乐的出现,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虽前途光明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批评视角下的新民乐作品
新民乐基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摒弃了不足,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或改编或重新创作,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与西方现代流行音乐编曲相结合,形成全新的视听效果,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与特色。不可否认,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为传统民乐增添新活力的同时,也为传播传统民乐及新时代特色助力。
如今,新民乐作品比比皆是,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女子十二乐坊。它改变了以往传统民乐含蓄的演奏风格,使用多种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将诸多流行音乐歌曲演奏出来。早年,她们在各地登台演出,但并没有受到广泛的认可,被视为非主流,直至转入日本市场才被接纳,唱片得到发展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国外的轰动并不足以让女子十二乐坊在内地赢得同样的关注,争议与质疑仍然存在。
新民乐作品,也有诸多不足。新民乐在演奏时总是站立的,多结合现代多彩灯光展示新舞蹈,带给观众一定的视觉上的冲击。但也正因为如此,一些乐队为了博取眼球,过分追求外在视觉效果,苛求演奏者的相貌,道具服装等十分花哨抢眼,影响了音乐艺术的审美感受。且相较于坐着而言,站立演奏使得演奏者在展现技术时阻碍颇多,会影响乐曲的演奏效果,并在金钱与利益的驱使下,乐队成员专业素养良莠不齐,呈现出“打折”的现象。总而言之,新民乐作品的发展“道阻且长”。
二、新民乐的现状
新民乐作为传统思维与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完美地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继承了我国传统乐器的音乐优势,在中西合璧的过程中更加完善,不断壮大。其独特的音乐形式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它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演奏类型不固定,概念模糊不清难以界定;乐曲编制的创作人才不足,难以满足发展创新的需求,展现新民乐的艺术魅力。并且部分创作者自身对新民乐的热爱程度低,创作出的作品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得新民乐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笔者认为,对于上述问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使得新民乐演奏艺术迈向新的辉煌。
三、批评视角下新民乐的未来发展
新民乐的前路虽充满光明,但其发展仍需我们思考。传统音乐固有不足,但它的传承源远流长必有可取之处,内涵经典不能抛弃。
因此,未来在发展新民乐时,中西音技法的结合需在保护传统民乐的基础之上,了解大众心理,开发符合现代流行趋势的新民乐,兼具包容性与民族性,赋予其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不可否认,新民乐在较好的发展环境之下,存有较多不规范的表演形式。众多曲目较为陈旧且千篇一律,有待创新。
所以,在新民乐音乐的创作中,要建立自己的思想文化努力创新,打造更加原创且具特色的音乐品牌,而不是单纯将西方乐器放入传统音乐中,并在乐器的选择上深思熟虑,良好搭配才能使得创作更加优良。只有将传统民乐作为核心,运用现代化演奏方式演奏,才能达到传承和创新的双重目的。在演员的甄选上,要更加以专业技能的优劣作为主要的考核标准,引导新民乐和谐健康稳定发展,让中国新民乐走的更远更久。
四、结语
新民乐是中国古典与现代音乐的结合,是新世纪的产物,它以一种独特的形式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契机,令现代多元文化得以大放光彩。在批評学的视角下,新民乐虽有瑕疵,但这并不影响它在音乐天地里傲居一方之地,探索发展,开创未来!
参考文献:
[1]唐丽,浅议“新民乐”与民乐创新[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2]张飞龙,张建国,论新民乐思潮的创新动因[J].中国音乐学,2003(04).
[3]国英杰.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何方-由“新民乐”现象引发的思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02).
[4]宋瑾,究竟什么是音乐的后现代[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5]徐思.当代新民乐的艺术形态及发展势态[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5.
[6]缪妍妍.当代“新民乐”发展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3(04).
[7]郭玲玲.论新民乐对传统民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海,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