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重锦官城”中“重”字的读音解析

2020-08-10郭繁荣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喜雨平仄读音

摘要:对于杜甫《春夜喜雨》尾联“花重锦官城”一句中“重”的读音历来众说纷纭。从平仄角度与方言规律分析, “重应”为仄声。检索同时代诗作可得知,“花重(chong)”这一用法在当时已经出现。根据音义关系以及诗意诗境,将“重”理解为花朵重重叠叠、繁盛烂漫更为恰当。因此“花重锦官城”中的“重”,按照现代汉语的读音为chong,即方言里的chong,意为“重重叠叠”。

关键词:《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重”

中图分类号:1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044-02

杜甫的《春夜喜雨》是咏春写雨的名篇,历来为人们所传颂。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描绘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彰显了“好雨”的品格,寓情丁‘景,意境优美,节奏欢快,雅俗共赏,备受名家好评。明人王嗣爽就在《杜臆>中评价道:束语‘重字妙,他人不能下。”但对于尾联“花重锦官城”一句中“重”字的读音,却一直众说纷纭。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重”的读音和解释如下:

1.(chong)

(1)重复;(2)再;(3)层;(4)使重叠在一起。

2.(zhong)

(1)重量,分量;(2)重量大,比重大;(3)程度深;(4)重要;(5)重视;(6)不轻率。

分析这两个读音,可见读作“chong”时含义多与数量有关,可以表示层层叠叠的意思;而“zhong”则与重量程度有关。因此一部分学者认为读“chong”,表花影层叠之意,另一部分认为应读“zhong”,即雨后花带雨露,承重增加。后者为当今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例如《唐诗鉴赏辞典》就将尾联解释为:“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许多教材也采用了此种说法,即认为花沾着雨水,故而显得饱满沉重。但不断有学者从审美特征以及语言文本等方而提出质疑。两种说法看似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究竟孰是孰非呢?为辨明“重”字原本的读音问题,需要我们综合平仄格律、同时代其他作品的运用以及音义关系等多种角度米进行探讨。

首先,从平仄角度米看,本诗为五言律诗的代表作之一,而杜甫诗作格律严谨,集律诗丁大成,必不会在平仄格式上出问题。《春夜喜雨》这首诗仄起平收,第七、八句的平仄规定为——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其中帶括号的为可平可仄,诗人在这里首字用仄,那么第八句首字就得用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若“看”为平,则“重”为仄。因此读“zhong”毫无疑问是符合平仄规律的。许多学者仅从这一点出发,就匆忙下了定论。但是,考虑到杜甫出生丁河南巩县,而今天现代汉语“chong”的读音在河南方言里仍读仄声“chong”,所以仅仅凭平仄规律还不足以判定其原始读音。

第二,词义的产生具有时代性,某一时期经常出现的习惯表达往往有着时代赋予的特定含义。我们在对诗歌中的字词进行研究时,应扩大视野,突破单篇作品、单个作家的局限,把它们放到同时代的其他作品中做细致、全面的考察。因而,要分析“重”字的读音,就应比较同时代其他作品中“花重”一词的读音与含义。

经过检索可以发现,花重”并不是杜甫的独家“专利”,与他几乎同时代的诗人已经有不少使用“花重”的意象,且大部分根据语义,明显应读chong。

稍举数例: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唐·杜荀鹤<春宫怨》

十里香尘扑马飞,碧莲峰下踏青时。云鬟照水和花重,罗袖抬风惹絮迟。

——唐·吴融《上巳日花下闲看》

触帘风送景阳钟,鸳被绣花重。晓帷初卷冷烟浓,翠匀粉黛好仪容,思娇慵。

——五代·顾复《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云棋承跗逦,羽葆背花重。所嗟莲社客,轻荡不相从。

——唐·温庭筠《长安寺>

在检索到的诗句中,唯有一句例外:

采莲江浦觅同心,日暮风生江水深。莫言花重船应没,自解凌波不畏沈。

——杨师道《采莲》

但这句诗明显表达的是在江中采花,花多船重,友人提醒沉船的危险,与杜诗意境完全不同,所以不作为参考。

综上,在杜甫的时代,“花重(chong)”这一用法已经出现,但这仅仅是判断一个读音是否正确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我们还需要把它还原到语境中考察其本意。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音义关系处考察在当时的语境下,究竟哪种读音更符合诗作原意以及作者的旨趣。

明代谭元春在《唐诗归》中评价:“‘红湿字以妙于说雨矣。‘重字尤妙,不湿不重。”他认为,重(zhong)”与“红湿”有一种生活常识上的对应关系:雨水滋润花瓣,花朵自然有沉甸甸地垂下的迹象,即“重”字写出了雨水使得花垂。看似颇有道理,但结合全诗就会发现,诗题中的“喜”是定位情感基调和旨趣的中心词。虽然诗句中并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正如清代学者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的评价:“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不着一字,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全诗是围绕着喜雨之情展开想象和描述的——开篇便是一个“好”字奠定了雨的品格,将其拟人化,夸赞它“知时节”,仿佛懂得满足人们的需要,十分善解人意,恰到好处。同时从侧而体现了杜甫的爱民情怀。颔联承接了首联的欣喜之情,进一步写雨之温柔细腻,更充分地说明“好雨”“好”在何处。动词“潜”、“润”与形容词“细”生动形象地体现了雨的特点。接下来诗人勾勒了雨夜的美丽景象:放眼四望,漫天密布的乌云笼罩着田间小路,唯有一点江船灯火,点亮了诗人对春雨的期待与赞赏。一暗一明,形成视觉上强烈的对比反差,也描绘出绵绵春雨充盈天地之间的真切景象。这不仅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更为末尾高潮的出现在情绪上和意境上都作了充分的铺垫。尾联则轻宕一笔,紧扣题中的“喜”字转而写雨后天晓锦官城的迷人景象——春花饱含春雨滋润,花枝繁茂,重叠在锦官城中,花木掩映下的城池,从远望去,正是“半壕春水一城花”的景象。这既可以理解为想象之景,也可以理解为真实之词,极大地丰富了“好雨”的内涵。至此,诗人翘首以待的喜雨情致也达到了全诗的最高潮。

如果将“花重锦官城”中的“重”读作zhong,仅表现出了花朵的重量,意义浅白單一,且沉重之感与此诗的轻盈喜悦不相符合。历来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著称的诗人又怎会如此轻易地安排用字?何况花瓣娇嫩轻柔,就算经过春雨滋润,也只会更显晶莹剔透、红艳烂漫、楚楚动人,何来沉重一说呢?而读作chong则有重叠之意,指花朵重重叠叠,繁盛美丽,让人油然而生“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感慨,更符合自然规律。春雨滋润万物,万物生机勃发,自然想到鲜花盛开,花团锦簇,想到明天的欣欣向荣,想到城里的百姓,因此心怀天下的诗人不禁因情绘景:让耀眼的春花盛开在锦官城里,让百姓迎接一场好雨,迎接一场给人民带来丰收、带米富足的“幸福雨”。正因为诗人将主观精神赋予了客观的雨,这春雨也就从“无知”变为“有知”,喜雨之情得以跃然纸上。我们读到这里,自然也和诗人一样心花怒放。

除此之外,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初春之雨多为细密的雨丝,温润如酥,且时间持续不长,很少有夏季倾盆大雨甚至通宵达旦的情况,理解为“沉甸甸”之意就更说不通了。

因此,“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两句诗正确的理解是:等明天一早去看看,我想,锦官城里该是花影层叠、娇艳欲滴之景了吧?

综上,从诗歌的平仄规律、同时代诗作以及诗意诗境米考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春夜喜雨》尾联“花重锦官城”一句中“重”的读音,按照现代汉语的读音为chong,即方言里的chong,意为“重重叠叠”。

参考文献:

[1]陈伯海,唐诗汇评增订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3]徐家永.“花重锦官城”中的“重”字该怎么读[N].语言文字周报,2017-2-15(004).

[4](明)钟惺,(明)谭元春,唐诗归[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7.

[5](清)浦起龙.读杜心解[M].北京:中华书局,1961.

[6]柯秋先.《春夜喜雨》“重”的释义质疑[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7]李晓丹.杜甫《春夜喜雨》赏析[J].文学教育(上),2017(05).

作者简介:郭繁荣(1997-),女,上海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喜雨平仄读音
“那”与“哪”的读音
春夜喜雨(外二首)
春夜喜雨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喜雨怕雨分两下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我是小字典
“箪食”之“食”读音考辨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