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治疗小腿及足踝部严重性创伤的效果研究

2020-08-10王光楠陈艳李垒金敬一魏永兴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1期

王光楠 陈艳 李垒 金敬一 魏永兴

【摘要】 目的 研究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治疗小腿及足踝部严重性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小腿及足踝部严重性创伤的患者, 随机分为显微组和传统组, 各40例。传统组实施传统修复手术治疗, 显微组实施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显微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传统组的7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显微外科修复手术应用于小腿及足踝部严重性创伤患者的治疗中, 其疗效显著, 不仅可以加速患者康复, 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腿及足踝部;严重性创伤;显微外科修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37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逐渐提高, 人们对于出行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 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随之升高, 类似交通事故这种高能量的外伤会使患者出现小腿乃至足踝部出现创伤,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极容易产生其他症状, 如骨折、软组织损伤及骨外露等, 为临床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患者出现上述外伤后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若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并做出相应处理非常容易出现伤口感染, 严重时会出现骨坏死情况, 甚至会出现伤口及骨骼难愈合, 该病症的致残率相对较高,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的影响也非常大[1]。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 显微外科也在逐渐发展, 在骨科病症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广泛。本文针对显微外科修复手术在小腿及足踝部严重性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 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腿及足踝部严重性创伤的患者, 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不愿参与本次研究实验的患者, 本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将患者随機分为显微组和传统组, 各40例。显微组男20例, 女20例;年龄16~73岁, 平均年龄(44.56±

12.23)岁。传统组男19例, 女21例;年龄17~74岁, 平均年龄(45.58±13.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传统组 实施传统修复手术治疗, 即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修复, 具体如下:①清理病灶:实施麻醉, 为患者上止血带, 然后彻底清除坏死无生机组织或炎性肉芽组织、创缘周围的瘢痕组织、受区病灶。当患者有骨髓炎时彻底清除死骨、窦道瘢痕, 一期采取扩创, 术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持续负压吸引引流, 待7~10 d创面炎症得到控制及出现创面新生肉芽组织, 二期行皮瓣覆盖修复。②皮瓣设计:选择患者小腿近处、后侧中位置, 在外踝与跟腱的连线中心点位置和腘窝中心线位置做轴线, 旋转点的位置选择外踝上方位置的1~3 cm, 根据患者创面形状与大小在轴心线做皮瓣形状与大小的设计, 皮瓣大小大于创面的20%, 皮瓣上缘最多至胭横纹;③皮瓣的移植和切取:在皮瓣纵轴线上做一个5 cm的切口, 将小隐静脉和结扎肠神经切断, 剥离深筋膜, 翻起皮瓣, 深筋膜尽量保存一些皮下的脂肪组织, 保证患处的血液循环可以保持正常。向着近端实施逆行剥离, 长度为8 cm, 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剥离的长度, 保留患者皮瓣蒂部的皮肤约4 cm, 并且尽量多的保留患者的皮下筋膜, 通过皮下隧道将筋膜瓣转180°, 然后将筋膜瓣转移到受区;④皮

瓣吻合:当患者的皮瓣已经转移到其受区时需在创面的周围寻找一条能够吻合小隐静脉的静脉, 防止手术结束后发生静脉回流不通畅, 产生水泡, 为患者实施分层缝合, 放引流片于蒂部和皮瓣下的位置;⑤处理供区:若皮肤创面的宽度为4 cm, 则要拉拢缝合, 当其宽度>4 cm时, 于同侧大腿外侧位置中厚皮实施游离植皮[2]。

1. 2. 2 显微组 实施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治疗, 具体如下。首先对创面实施肉眼下大体的清创, 而后于10倍显微镜下对损伤组织进行进一步的清创处理, 彻底去除坏死组织, 包括损伤具有部分活性的组织, 骨与关节的清创处理需达到以松质骨网眼渗血作为标准。骨折与松散不稳定关节均采取严密整复和固定, 并通过残存韧带组织修复重建不稳定关节。若创面污染较严重, 则实施一期清创后采取VSD持续负压吸引引流, 避免渗液和血液蓄积, 据药敏试验和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局部应用抗生素, 每日进行VSD冲洗, 为创面实现抗生素湿敷, 待7~10 d创面炎症得到控制及新生肉芽组织长出, 或当患者皮肤的坏死界线已经显现清晰后, 对创面整体条件良好患者可以实施二期皮瓣修复术。实施硬膜外麻醉, 选择龙胆紫画出血管蒂、旋转点位置、皮瓣大小, 皮瓣大于受区的20%, 按照有无骨缺损、创面大小、创面位置选择皮瓣的修复方式。转移皮瓣, 用胶片进行引流, 不可留死腔, 为患者的供区创面实施植皮处理和包扎[3]。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修复部位愈合良好, 且无任何溃疡出现, 可以正常行走;有效:患者的修复位置愈合效果一般, 无溃疡出现, 但不能正常行走;无效:患者的修复位置未愈合, 且出现溃疡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 3. 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骨坏死、未愈合。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显微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传统组的7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显微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车祸等各种高能量致伤因素导致的严重性损伤在临床中非常常见, 患者的损伤一般会涉及小腿以及足踝部, 该部位的损伤会与骨骼、关节有一定的关系, 致使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难度增加。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显微外科修复技术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骨科手术中, 治疗效果显著, 通过为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美化伤口, 减少患者伤口出现溃疡及感染的情况, 促进患者愈合[4]。针对实施显微外科修复技术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创面位置以及创面情况选择具体的手术方式,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治疗成本,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显微外科修复技术的优点:通过肉眼和显微镜下联合清创手术技术的实施, 实现了毫米水平下组织的分辨与高质量的清创, 去除严重污染和失生机组织、清理相应间隙死角, 为损伤界面直接尽早愈合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5, 6];手术操作简单, 伤口解剖的层次清晰, 方便手术医生辨认;有效综短治疗时间, 降低患者痛苦, 提高修复效果;根据患者的患处组织情况, 有效缩小需要修复的组织范围。传统的修复技术治疗时间较长, 手术后易产生感染或者溃疡等症状, 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也会相应增加, 而且对患者伤口的美观程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显微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明顯高于传统组的7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针对小腿及足踝部严重性创伤患者实施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治疗, 其能够彻底去除无生机组织和保护具有活性的组织资源, 避免和减少继发性损害因素, 促进创伤组织的修复愈合, 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减少并发症发生, 更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滕范文, 任绍东, 郭奇峰, 等.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创伤创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8, 31(3):227-228.

[2] 李广荣. 分析足踝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的显微外科修复术效果及安全性. 健康前沿, 2019, 28(6):242-243.

[3] 王建华, 肖容, 徐家余, 等. 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 创伤外科杂志, 2017(11):20-23.

[4] 高健. 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7):117-118.

[5] 韩凤山, 李高山, 王光楠, 等. 足负重区深度冻伤组织坏死显微清创与组织修复临床观察.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 25(10):

67-69.

[6] 韩凤山, 王光楠, 李高山, 等. 足踝侧面深层组织广泛缺损且不稳定的综合修复. 武警医学, 2013, 24(10):872-874, 878.

[收稿日期:20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