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读”之我见
2020-08-10林碧恋
林碧恋
读是写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要重视“读”,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让“读”贯穿一堂课的始终,打好语文“读”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段重视朗读,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也是打好朗读的基础阶段。语文教师在这个时候尤其要做好指导,让学生学会朗读。
创设情境激趣读
兴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动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所以教师在教授不同课文时要针对课文内容和特点设计不同场景、有趣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其带着情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朗读中。
视听设备用起来 情境创设多种多样,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音频、视频等现代化教育工具,发挥它们的视听效果。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教师通过播放有关黄山景区奇石的宣传片,带领学生感受黄山的秀美,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带着对美好事物的期待感去朗读课文,会更容易读出作者对黄山奇石描写的韵味,学生学习的情绪也会更加高涨。
课文内容演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诸如《坐井观天》《寒号鸟》《狐假虎威》等课文故事性很强,内容易理解且富有童趣。这种类型的课文,教师不妨舍弃枯燥的讲解,让学生演起来。学生为了让自己的角色立起来,就会不自觉地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再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情感,角色朗读会更到位。通過不同学生对同一人物的不同演绎,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更会投入到角色中去,既通过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升了朗读水平,还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发挥想象,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还有利于学生准备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毕竟文字所要表达的东西,还要靠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才会更加瑰丽。特别是对于散文、古诗这类课文,让学生读一句,停下来想一想。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在大致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黄蝶”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飞入菜花无处寻”?学生轻声朗读,使诗歌描绘的景物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边读边品味,细细咀嚼诗句中描写的意境。
深入思考会默读
除了大声朗读外,默读能促进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获取更多信息量,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大声朗读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学生默读的时间。由于默读一般要求不出声,所以学生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且学生边读边思考,既保障学习环境的安静,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集中精神思考文章中遇到的问题。现代社会网络飞速发展,信息大爆炸,未来更需要从海量信息中选取有用信息。一个适应未来社会的人,必定善于默读,善于捕捉有用信息,善于在阅读中思考,所以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养成良好默读习惯,这些尤其要从小学生抓起,打好基础。小学阶段是培养默读的良好时机,当然,不同学段对默读要求不同,达到的目标不同,总的原则是要循序渐进。
加强训练,逐步培养 要让学生按照正确的默读方法,去除“动唇”“略微出声”这些多余动作。刚开始进行默读,学生肯定会不习惯,还会嘴巴不停,读出声音,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依靠眼睛的转动速度要比动嘴巴来得速度快,慢慢纠正学生在默读过程中的不良动作,逐步培养其形成习惯。除了动嘴巴、出声外,有些学生在开始默读时还会出现用手一个字一个字进行指读的现象。这样做,不仅影响默读速度,还会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由一次看一两个词语,拓展到一次看一句话,再发展到“一目十行”。
加强默读技巧 默读也是讲求方法的。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更好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加快默读速度。比如精读、略读、点读等。略读,好处是可以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查读,有目标地寻找指定事例,重点的细节、情节或描写等;推测词义,阅读中碰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先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不要着急查字典,这样先猜测,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对上下文进行更好地理解。
课堂教学贯穿“读”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教学要“以读为本”,让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代替教师的肢解分析。如在教授《梅花魂》这篇课文时,在导入环节可以集体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并思考诗歌的具体写作内容是什么。此诗作者是王维,他当时写这首诗时才17岁,从家乡山西独自一人到洛阳与长安之间,诗歌写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通过诵诗,让学生们感受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进而迁移到身在异国、隔着大洋的华侨对祖国的眷恋又该多深啊,从而导入对《梅花魂》的教学。
在具体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先默读课文,并同时进行批注,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情感。这里老师要教给点学生批注阅读的方法,如用什么符号,批注什么内容。在《梅花魂》一文中,可以用波浪线“﹏﹏﹏”标出作者写的关于外祖父的事情,用横线“____”标出描写外祖父眼泪的句子;最后通读全文,思考作者以“梅花魂”为标题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讲完课文,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读同主题的诗歌或文章,或者一首歌。通过同主题阅读,不断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提升。
这样以“读”贯穿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思,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