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选考复习与强化学生信息素养
2020-08-10陈正伟
陈正伟
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将决定技术学科在高考中取得怎样的成绩。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七选三”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对学生高考自信心的考验。如何取得更理想的技术学科成绩,信息技术学科选考复习阶段至关重要。
打基础,梳流程
自从浙江省高中技术学科纳入“七选三”高考科目后,已历七次高考。笔者通过本校近年来学生选课人数、生源质量以及高考成绩等方面作出分析,发现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存在信息提取能力不足,学生知识碎片化以及知识面狭窄、程序思维能力不强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取得满意成绩,提高高考自信心,“打基础,梳流程”就显得尤其重要。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信息技术》指导意见,首先,要按单元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建立知识框架,将各个知识点之间连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在这个阶段,学生基本实现的目标是:对已有知识能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对各个专题的知识能形成有效调度与迁移。一要做好考点详析,完成填空式记忆;二要做好考点复习引导,进行针对性训练。 辅导学生针对考点进行复习指导,可以进一步明确考试侧重点,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对考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也有助于学生对考点的理解。信息技术选考复习时要先掌握“信息”和“信息的特征”等概念,特别要结合实際例子加以判断及应用,这部分考点还是新高考、学考的重要考查范围。
专题复习,构建知识
经过一轮梳理后,学生基本掌握知识的“细、准、全”,实现了知识体系构建与学科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接着实现第二个目标: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攻坚,强基固本。在这个阶段,信息技术选考复习可以从专题复习、构建知识体系两个方面入手。
在学生巩固“双基”成果的基础上,以主干知识为线索,通过专题复习,突破教材原有逻辑体系,建立综合理解和综合应用的新逻辑体系。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可以简单分为几个专题进行复习。专题一:信息及其获取和加工;专题二 :表处理(Excel) ;专题三: 算法及VB程序基础;专题四 :信息的管理、表达与交流。采用知识结构图整理知识点,罗列出知识点纵向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及知识点横向之间的支撑关联的基础,把相互分立的知识点组成较为完整的结构体系。建立完整知识结构图需对每一个知识点作出深入分析,并寻找内在联系,这一过程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框架结构图”,分专题构建知识体系。(如图)
模拟训练,回归教材
经过梳理知识点,完成知识体系专题构建,需要进行高考选考模拟训练、限时专题训练,从而突破重点难点。在这期间,主要实现两大目标:一是学生适应并熟悉选考试题的题型和考查方式;二是对遗漏知识点进行补缺巩固,解决难题。
限时模拟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技术选考时间一般为90分钟,包括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两部分。其中“信息技术”部分共16题,分为选择题(T1-T12)与非选择题(T13-T16)两大类。在限时训练中,学生解题时间分配可以参考15分钟与30分钟。对于非选择题,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及个人能力等因素分配不同的作答时间。
规范答题,查漏补缺。信息技术学科中,要明确陈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与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注重规范答题,避免出现不规范答题。针对模拟考试中易错题,进行查漏补缺;以点带面,强化训练。
考前最后阶段,要保证知识体系的完备,解题方法的灵活,回归教材是一个重要方面。回归教材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带着问题看书最有效。所以,引导学生把历次重大考试考过的试卷集中起来,然后按照知识板块分类,将一类的题目拿出来再看看,再做做,再体会体会。还有不懂的,翻开教材,对照相应章节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习题进行复习。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往往会成为真题命题的重要来源。
信息技术试题中,基础题较多,特别是前面必做的部分。只有把基础部分的分数拿稳,才能得高分。真题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模拟题,要让学生多遍回味真题。不仅停留在会做;还要对程序题进行重新挖掘,甚至要求默写;做到一个知识点多种变式,多个知识点找共性与区别。
做好信息技术选考复习教学,也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实际教学与复习的时候,要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做到灵活运用算法,提升学习能力,合理运用掌握的知识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推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德清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