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熱潮湧動工業互聯網如何賦能中小企業?
2020-08-10史瑩
史瑩
當下中小企業處在內外交困的境地,時刻面臨死亡的威脅。落後的生產模式、不足的供應鏈掌控力、欠佳的融資能力和匱乏的人才資源,這4大因素同時降低了製造業中小企業競爭力,嚴重制約其進一步發展。
能否借力工業互聯網實現轉型,找到一條出路,是中小型製造企業主們,應該也必須關心的問題。
工業互聯網是工業經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通過新一代資訊技術賦能製造業,以數據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資源共享及優化配置,對於破解中小企業發展困境具有重要意義。
新冠疫情,短時按下了中國經濟的暫停鍵,整體經濟受到階段性影響,多數行業價值鏈條低效率運作……疫情衝擊下企業狀況百出——企業員工分散全國各地,交通停擺,安全防護物品緊缺導致復工困難;又如各企業要填寫各種表格報送給各級管理部門,上報員工健康狀況和企業復工情況;再如不少企業出現了用工荒和資金斷裂的危機……
種種現象揭露,企業只有轉向線上運營,才能在危機中找到出路。疫情發生之前的數據顯示,70%~80%的中小企業對工業互聯網仍處於觀望階段,對數字化所需的投入仍存有較大疑問和顧慮。而剛剛經過的這一場疫情正加速工業互聯網的全面到來。
政策加持
抗疫背景下當下各方政策的不斷加持,為受疫情影響的製造企業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0年2月19日,工業和資訊化部發佈《關於運用新一代資訊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強調製造企業與資訊技術企業合作,深化工業互聯網、工業軟體(工業APP)、人工智能、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應用,推廣協同研發、無人生產、遠程運營、線上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恢復製造業產能。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路、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
3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上,決策層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5G 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7大領域,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
中小企業脆弱的抗風險能力
首先,製造業中小企業落後的生產模式難以獲得豐厚的市場利潤。在大批量生產和人口成本的紅利尚未褪去之前,大部分中小企業通過一條「投資—擴大生產—再投資—再擴大生產」的粗放式發展路徑實現了規模增長與資本積累。但是,隨著社會經濟進步,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場地成本等經營成本持續升高,中小企業已經難以依賴這種發展模式繼續生存。
其次,不足的供應鏈掌控力難以應對突發的市場變化。供應鏈對於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一個完整的供應鏈,企業無法完成生產銷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無從談起。相比於其他行業,製造業企業作為供應鏈中間環節,對於供應鏈上下游管理的要求更高。然而,當前製造業中小企業供應鏈掌控力嚴重不足,導致企業難以應對市場突發的各類變化。
第三,欠佳的融資能力難以滿足運營的資金需求。高漲的運營成本、漫長的收款賬期、有限的現金儲備使得中小企業面臨較大的現金壓力,能否順利融資成為維繫中小企業生存的關鍵因素。特別是突發事件發生時,中小企業的現金流將面臨更嚴峻挑戰。然而,受限於當前不良的盈利能力、不足的固定資產、偏低的流動比率和不合理的流動資產結構,中小企業不得不面臨融資管道少、融資成本高等問題。
第四,匱乏的人才資源難以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隨著社會發展與技術進步,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愈發重要,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更綜合。企業希望通過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核心競爭力,不僅需要優秀的人才建設現代化的管理體系,還需要尖端的人才開展關鍵技術的研發。然而,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優質人才的匱乏已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頑疾。
落後的生產模式、不足的供應鏈掌控力、欠佳的融資能力和匱乏的人才資源,這四大因素共同降低了製造業中小企業競爭力,嚴重制約其進一步發展。
工業互聯網如何賦能中小企業?
據資料顯示,未來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25.7億美元,成長至2023年138.2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達33.4%。
工業互聯網是工業經濟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通過新一代資訊技術賦能製造業,以數據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資源共享及優化配置,對於破解中小企業發展困境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工業互聯網將在哪些方面賦能中小企業?
(一)升級生產模式,提高企業盈利水準
工業互聯網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推動製造業中小企業生產模式升級,助力中小企業實現提質增效降本。
一方面,工業互聯網利用資訊技術對企業生產經營進行數字化建模,以精準的數據分析替代籠統的經驗判斷,全面優化生產流程、製造工藝和生產服務資源配置,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工人生產效率,有效降低研發、設計、材料、人力等運營成本,增加產品產量,擴大企業收入。如東方國信研發基於Cloudiip煉鐵雲的鋼鐵行業解決方案,應用於全大陸210座高爐,每年降低冶煉成本20億元(人民幣,下同);廣州溫伴是一家小型烘乾設備企業,原來隨著客戶工藝的改變,需要上門給客戶調整工藝包,而現在這些都可以實現遠程參數設定功能,大幅度節省了差旅費;此外,透過大數據的積累,也可以幫助企業終端用戶更加精準地控制工藝流程,不斷優化工藝參數。
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打通產業鏈、價值鏈上下游,實現需求端與設計端、生產端的直接對接,利用資訊技術對複雜的市場動態進行分析,開展市場機會預測和產品創新,打造市場青睞的創新產品。如海爾圍繞個性化定制、產品品質優化等需求,研發基於COSMOPlat平台的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已賦能十餘家互聯工廠,創造生態價值100多億。
(二)強化供應鏈掌控力,提升抗風險能力
工業互聯網通過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連接,促進了供應鏈內資訊數據的流通,增加了企業間連接的廣度,為廣大中小企業開展供應鏈精益管理提供了基礎,助力中小企業拓展供應關係,強化了小企業供應鏈掌控力。
一方面,工業互聯網使供應鏈上相關企業數據互通,實現資訊高水準共享,助力企業對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統一管理。中小企業能夠及時獲取市場資訊,並根據下游企業需求和上游企業供給的變化製訂生產經營策略,進行精準預測與整體優化,並據此採購生產資料、組織生產,提升資金利用率,實現對供應鏈的精益管理。如航太雲網圍繞供應鏈協同,打造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集采模式,節約採購成本5000萬元/年,創造價值約7000萬元/年。
另一方面,隨著工業互聯網平台接入企業數的增加,傳統的供應鏈逐漸編織成一張 「供應網」,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搜尋更多的合作夥伴,獲取更多的原材料來源和銷售對象。當突發事件出現時,中小企業可以借助工業互聯網平台快速尋找原供應鏈合作夥伴替代者,降低供應鏈斷裂風險,保障供應鏈安全。如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平台已吸納近47萬家企業用戶,平台內企業間可以實現快速供需匹配,建立更多元的供應關係。
(三)提升融資能力,擴大企業資金供給
工業互聯網通過連接產業鏈上下游、彙集海量生產相關數據,使得利用更多維度、更廣來源的數據精準刻畫企業經營行為、評估企業資產狀況變為可能,為金融市場針對中小企業開展金融服務提供了有力依據。
一方面,工業互聯網借助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全方位、高可信的即時數據支持,提升中小企業經營狀況透明度,協助金融機構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模型,提升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的意願,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如樹根互聯產業鏈金融綜合服務平台面向設備製造商、代理商或經銷商、資金方及設備使用者提供線上融資撮合對接服務,助力中小企業完成融資。
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通過廣泛連接組織機構、人、機、物,形成以數據驅動企業經營生產的新模式。在這一模式下,企業不僅產生數據,更依託數據開展生產,數據成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資料和企業資產。通過對數據價值評估,中小企業可以以生產經營數據為抵押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貸款。這大大豐富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拓寬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途徑。工業互聯網的應用,使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數據更豐富、更完整,將進一步促進此類模式的推廣。
(四)共享智力資源,化解企業人才難題
工業互聯網借助資訊技術,將人才所具備的工業知識、管理知識、IT知識等智力資源提取形成工業機理模型,並封裝為工業APP等軟體產品,提供給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廣大製造業企業使用。工業互聯網成功把智力資源與人才這一載體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分離,將企業對人才的聘用轉變為對智力資源的直接使用,通過共享模式重新組織了智力資源對製造業賦能的模式。
一方面,借助工業互聯網,中小企業可以基於自身需求快速尋找、購買、應用工業APP等軟體產品,獲取所需智力資源。2019年「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工業模型數」突破1110個、工業APP達到2124個,部分平台已形成了超過萬人的開發者社區輸出智力資源。
另一方面,基於工業APP所包含的智力資源,工業互聯網實現了對中小企業一般技術人員的高技術賦能。如目前主要工業互聯網平台均開發了圖形化編程工具,支持用戶採用拖拽方式進行應用創建、測試、擴展等,大大簡化開發流程、降低了開發門檻,使普通員工開發複雜工業應用成為可能。
突破制約因素
當然,無論是節約成本、降低門檻、擴大融資,都無法改變製造業企業當下最核心的問題——訂單量減少。但可以肯定的是,現階段的數字化賦能,能夠讓這些製作業企業為下游客戶提供更優秀的服務。最基本的商業邏輯是企業需要有利潤的生意,而競爭的維度則來自於服務、產品品質等各個方面,當市場訂單總量減少時,如何獲得這些訂單就成為了關鍵,工業互聯網就是這樣一條路徑。
不過應當注意的是,在推進工業互聯網對中小企業改造的過程中,還應妥善處理盈利和發展之間的平衡,協助中小企業平衡當前需求與未來發展,謹慎選擇建設內容,做好數據安全建設。讓中小企業借助工業互聯網走上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一)在盈利和發展之間找平衡
目前很多工業互聯網平台為推廣應用,不得不降低收費,減少利潤甚至虧本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導致大量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面臨嚴峻的經營壓力。如果無法有效緩解工業互聯網企業的壓力,將嚴重阻礙整個產業的發展,製造業中小企業也無法獲得可持續的技術支持。為此,一方面應當從國家層面強化工業互聯網推廣工作,積極開展試點示範、體驗中心建設等工作,深化中小企業對工業互聯網的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應當對工業互聯網企業或製造業中小企業給予一定扶持,降低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建設的前期投入,加速工業互聯網的推廣應用。
(二)為中小企業量體裁衣
中小企業數量龐大,發展水準參差不齊,對於工業互聯網的需求也各有不同。部分企業可能優先需要夯實資訊化基礎,開展生產裝備數字化改造升級等工作;部分企業則需要開展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完全根據當前企業發展情況建設工業互聯網,將在滿足企業業務需求的同時最大程度地控制建設成本。然而,市場瞬息萬變,完全依據當前企業發展情況完成工業互聯網建設後,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即出現無法滿足企業業務新需求的情況,重新建設則會帶來較高的建設成本。因而,應當建立對中小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建設的指導,協助中小企業平衡當前需求與未來發展,謹慎選擇建設內容,既保證企業較長時間內的業務需求,同時避免出現過度建設的情況,盡可能提升中小企業有限資金的使用效率。
(三)做好數據安全建設
就大部分中小企業而言,並沒有條件搭建私有雲,因此其工業互聯網應用主要依託公有雲完成,數據的存儲分析由工業互聯網服務商完成。這樣,對於中小企業而言,數據權益的保障成為其開展工業互聯網應用時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因此,一方面要推動數據標準體系的完善,提高工業互聯網彙集、分析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數據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強數據權益保障體系的建設,保障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不受侵犯,劃定從業者底線,為工業互聯網賦能中小企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