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小角度矢状位扳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

2020-08-10周政东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颈椎颈部关节

周政东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广东 深圳 518055)

颈椎小关节紊乱症主要是指小关节超出其正常活动范围,小关节面间出现微小错位[1]。患病后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反复发作易导致颈椎稳定性变差,加速颈椎病的发展[2]。目前此病多发于中青年,发病原因主要与长时间伏案、颈部肌肉劳损、姿势不当等相关,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此病在各年龄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目前相关治疗方法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3]。有大量研究表明,在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若治疗方法不当不仅不能控制患者病程发展,还加重了病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4]。而常规治疗方法如理筋手法配合牵引治疗其效果尚未达到理想水平,针对这一情况有学者指出,运用小角度矢状位扳法结合针灸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患者的疼痛症状。本次研究为验证此类观点的真实性,特选取本科60例颈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进行对照实验,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抽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我科就诊的患者60例,纳入标准为:临床资料齐全;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颈椎小关节紊乱;意识清醒可配合治疗者;知情本次研究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临床资料不齐全;患有重大精神疾病;颈椎有严重的骨质疾病如骨质疏松等。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此2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有19例,女性有11例,年龄22-60岁,平均(40.28±10.25)岁,病程0.5-6年,平均(3.68±1.24)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有20例,女性有10例,年龄21-60岁,平均(40.57±10.07)岁,病程1-6年,平均(3.64±1.32)年。本次研究在征得了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展开,对其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其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实验。

2 方法:(1)对照组患者采用理筋手法配合牵引治疗,其方法具体为: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站立其后方,手法以轻-重-轻的节奏进行理筋,根据不同部位交替实施掌揉法与指揉法,随后为肌肉紧张部位用斜扌衮法,小鱼际与肘扌衮交替转换进行,待患者肌肤透热为止,可起到温经通络、舒筋行气的作用;随后转变手法以点按、拿捏为主,对患者的颈椎周围肌肉以点、线、面三位一体实施点按和拿捏,做到点按渗透、拿捏柔和,以促进患部局部血液循环;最后用揉、拍、推法以理气止痛,总持续时间20分钟。牵引治疗则需患者取端坐位,将其枕部与下颌部用牵引器固定住,身躯适当向前倾斜,牵引重量3-4kg,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适当调整,控制在患者能耐受范围内,采用牵引5分钟放松休息1分钟的间歇牵引法,牵引时间为30分钟。(2)观察组采用小角度矢状位扳法结合针灸治疗,其中小角度矢状位扳法为:患者取低位正坐,肌肉放松,施术者站立在患者身后对其进行手法复位,施术前再度嘱咐患者放松,让其头部轻轻靠住施术者身体,头部前屈降低15°,以其上肢可自由活动为宜。随后以单手拇指按压棘突突出部位,剩余4指置于对侧颈部辅助其头部,旋转时,当旋转至患者能够接受的最大角度并可感觉到力的支点集中在与欲扳动的棘突时,以可控寸劲做增大3°-5°的快速扳动,听到颈部传出“咔嚓”弾响声时即为复位成功,让患者头偏另一侧重复上述动作,然后转患者头颅至正中,此时患者颈部即感如释重负、疏松畅快,压痛点的疼痛症状已明显缓解。针灸为:小角度矢状位扳法完成后,选择棘旁压痛点作为进针点,配合常用穴位如玉枕、天柱、风池、风府、肩井、天宗、列缺、内关等穴位,与脊柱矢状面呈15°-30°角进针,当患者感觉施针处有酸、麻、胀、痹时是为得气,即停止进针,进针深度控制在1.0cm左右,隔10分钟行针1次,留针25分钟后出针。(3)疗程:2组均每2天治疗1次,10天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间隔3天再进行下1疗程,2疗程为止,然后统计治疗结果。

3 观察指标:此研究主要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疼痛症状的缓解情况,其中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评定标准为:患者颈部疼痛完全消失,颈部活动能力完全恢复,经检查后发现其颈椎生理曲度已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颈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能力基本恢复,经检查后发现其颈椎生理曲度基本达到正常范围为有效;患者颈部疼痛有一定程度减轻,活动能力有所改善,经检查后发现其颈椎生理曲度尚未达到正常范围为有效;患者颈部疼痛无改善,活动能力无变化,经检查后发现其颈椎生理曲度无任何变化为无效。有效率=(治愈+有效+显效)/总例数x100%。疼痛情况采用VAS疼痛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痛感越强。

5 结果

5.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5.2 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更低。

讨 论

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病因一般认为是长期伏案和姿势不当以及突然性体位改变可能造成关节面的关节软骨发生移动,而颈部肌肉与韧带的慢性劳损、纤维变性及位置异常,压迫其周围血管,导致气血运行不通畅,继之发生颈椎小关节紊乱而出现疼痛、项强等相关临床症状。患者患病后疼痛可能进一步刺激周围神经,促使肌肉组织产生反射性痉挛,对颈椎关节面进一步压迫,加重患者病情[4]。目前此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头晕恶心、10指麻木等,在中医属于“骨错缝”及“筋出槽”的概念[5]。

过去对颈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遵照“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利用理筋手法对病变部位经络进行疏通,缓解患者局部紧张的肌肉,松懈其黏连,使其气血得以畅通,以达到缓解疼痛等症状的效果,同时根据“欲合先离”的治疗原则,对患者颈椎进行牵引治疗,拉宽其关节间隙,使之错位小关节恢复正常生理位置[6]。但有学者指出,此2种治疗方法均为对患者的颈椎关节进行直接干预,仅通过局部肌肉松解及拉开关节间隙来达到复位的效果,但其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存在较大的偶然性。笔者采用小角度矢状位扳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用力巧、见效快的特点,用于颈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可有效纠正患者错位椎体,解除椎动脉的压迫,使之气血重新流通,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并通过增大椎间隙解除患者神经根的压迫与黏连,使之周围肌肉不再发生反射性痉挛。在临床应用中,往往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1次即可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在相关研究中还指出其可有效缓解患处局部组织的淤血水肿和炎性渗出的问题。而联合针灸治疗则可以加强疏经活络、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效果,其主要原理是根据针灸刺激患部的神经组织,增加镇痛类神经递质分泌,加速氧自由基的消除,继而减少细胞受到氧自由基的损害,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促进其血液循环,最终迅速缓解疼痛[6]。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小角度矢状位扳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有效率及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此前相关研究的观点即为属实。本疗法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有效率,对降低疼痛等症状效果显著,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的中医外治疗法。

猜你喜欢

颈椎颈部关节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分析及年龄相关性研究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造出一个天鹅颈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