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分析
2020-08-10毛宇兰周彩霞张锋霖
毛宇兰,周彩霞,张锋霖
(1.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广东 深圳 518107)
我国去年底爆发的疫情使全国上下14亿人都处于紧张、担心的氛围中,特别是确诊患者、患者家属、疑似患者、接触者以及医护人员、一线工作者,他们的身心都承受着巨大压力以及挑战,问题严重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让疫情、病情更是雪上加霜,特别是医务工作者,不仅面临比以往更加繁琐的工作,还随时面临被感染的可能[1]。本文就疫情对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影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2月~2020年1月的68名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以及2020年1月-2020年2月我院的68名医护人员作为观察组参与本次研究,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9例,年龄22~58岁、平均(39.45±4.57)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30例,年龄23~59岁、平均(39.57±4.83)岁,对比分析两组医护人员的一般资料,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分。共发放112份问卷,回收112份。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医护人员的SCL-90评分。
1.4 评价标准
采用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分,该量表中共有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采用五级评分制,没有、很轻、中度、偏重、严重,分数1-1.5分表示无量表中症状;1.5-2.5表明感觉有这些症状,分数>2.5表示症状较重,分数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2]。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 检验;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SCL-90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特别是强迫、焦虑、抑郁、恐怖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 讨 论
疫情具有传播广、隐匿性强等特点,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尽管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此病缺乏针对性的特效药,以隔离、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严重威胁着大众的身体健康,大量医护人员为了抢救病患,积极的投入到抗击,非常态下工作时是亢奋的,医护人员会忽略自身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照护,长期过度疲劳很难应对持久的高压工作,当怀着满腔热忱与勇气投入到对抗疫情的工作中时,刚开始的激情也不断的被自己患者病情不见好转、患者离世等过度的表达挫败、怀疑、失望、难过的感受时,就容易产生较多负面心理情绪[3]。
表1 两组SCL-90评分对比表()
表1 两组SCL-90评分对比表()
因子 对照组(n=56)观察组(n=56) t P躯体化 1.74±0.75 1.38±0.51 2.970 <0.05强迫 2.01±0.69 1.65±0.53 3.096 <0.05焦虑 2.45±0.93 1.72±0.68 4.742 <0.05抑郁 2.38±0.89 1.67±0.57 5.027 <0.05恐怖 2.43±0.92 1.87±0.61 3.796 <0.05人际敏感 1.56±0.45 1.32±0.21 3.617 <0.05偏执 1.73±0.51 1.42±0.36 3.716 <0.05敌意 1.68±0.72 1.42±0.63 2.034 <0.05精神病性 1.76±0.47 1.31±0.42 5.343 <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心理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医护人员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较多,特别是焦虑、抑郁、恐怖、躯体化、强迫等评分和对照组有较大差异,说明,疫情下,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带来较多负面影响。医院需采取更好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有效预防,快速控制医护人员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医护人员因心理因素带来的损失,为建和谐、平安、奋进的医院提供心理保障。同时医护人员需保证自己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监测自身健康状态,允许自己有情绪感受,告诉自己能恢复,同事之间多相互鼓励和提醒,空余时间需充分的放松身心,当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时,需及时向上级反映工作排班、倒班、休息等合理想法[4]。
综上所述,在全民对抗疫情时,也需要关注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