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疗在四肢骨折术后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2020-08-10罗小凤李林花林东盈
罗小凤 李林花 韦 哲 林东盈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四肢骨折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发生骨折之后患者需要承受非常大的痛苦,四肢受到创伤之后,在炎性致痛因子以及血肿压迫的作用下,患者会感受到剧烈的疼痛,并且由于骨折发生时周围的软组织毛细血管会发生破裂,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而血管的通透性就会使得软组织出现肿胀,疼痛和肿胀会持续到骨折手术以后[1]。疼痛和肿胀本身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并且还会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如何快速缓解患者的肢体疼痛和肢体肿胀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为了探究一种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方法,我科以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为对象,采用常规治疗和冷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纳入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共选取94例,按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7例中,其中男女分别有30例和17例,年龄在18-75之间,平均为(41.54±4.68)岁,其中骨折类型为踝关节骨折、胫腓骨骨折、髌骨骨折、股骨骨折以及尺桡骨骨折的分别有3例、4例、4例、32例和4例。观察组47例中,其中男女分别有29例和18例,年龄在18-75之间,平均为(42.02±4.73)岁,其中骨折类型为踝关节骨折、胫腓骨骨折、髌骨骨折、股骨骨折以及尺桡骨骨折的分别有3例、4例、4例、32例和4例。2组患者基础资料的均衡性良好(P>0.05),可作比较。
2 方法:2组患者入院之后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应用20%的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250ml,连续治疗5天。观察组术后8个小时开始采用冰袋冷疗,根据患者具体的骨折位置和骨折情况选择4-8个冰冻的小冰袋,采用布袋包裹,并用大浴巾包裹之后环绕在患者骨折的肢体位置,在冷疗的过程中,如果冰敷面积较大,则采用预防压疮的水垫改为冰袋,覆盖面广,而且成本低,用大的护理垫包裹起来应用,固定在手术口处,但是要确保冰袋不能直接接触到肢体,根据冰袋的融化情况来更换,每次冷疗4个小时之后要间隔半个小时之后再继续冷疗,连续冰敷5天。2组术后均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来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3 观察指标:观察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1)其中疼痛程度的判定采用NRS评分法,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在相应的时间由患者在标尺上指出最能代表当时疼痛程度的位置。(2)肿胀程度采用1分、2分和3分来评定,其中皮肤明显肿胀发亮出现水泡的为3分,皮肤肿胀并伴随着皮纹消失,皮温较高但是没有形成水泡的为2分,皮肤存在肿胀但是皮纹存在的为1分。(3)治疗3个月后评定2组的患肢肌张力,根据被动活动关节感受到的阻力分为肌张力正常、软瘫、低张力、轻中度增高以及重度增高。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积分对比:观察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的疼痛积分数据都比对照组的更小,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较为突出(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积分对比分)
5.2 2组患者的术后肿胀情况对比:观察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的肿胀评分数据都比对照组的更小,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较为突出(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术后肿胀评分对比分)
5.3 2组患者的肌张力情况对比:观察组的肌张力恢复正常率为97.87%,比对照组的更高,2组的数据差异对比突出(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肌张力情况对比(n,%)
讨 论
四肢骨折的类型非常多,间接暴力造成骨折最为多见,除此之外肩部着地、撞击锁骨外端、跌倒时手肘着地等都会发生四肢骨折,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痛苦,如果没有及时采取可行的治疗方法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对于四肢骨折患者,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而肿胀、疼痛是骨折术后最为常见的伴随症状[2]。创伤性的四肢骨折会损伤骨折部位周围的皮肤软组织,而通过手术治疗会再次损伤患者的骨折部位的皮肤组织,加强机体骨折部位周围组织的细胞破碎和血管破裂等,使得患者局部的肿胀得到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受损的组织会释放出炎性介质,促进炎性渗出,这也是导致局部水肿的重要因素[3]。疼痛也是骨折患者非常常见的生理反应和病理反应,细胞的水肿会对末梢神经造成压迫,从而产生疼痛,并且组织细胞也会释放出相关的炎性致痛物质,激活机体的痛觉,让患者感受到剧烈的疼痛[4]。对于四肢骨折患者来说,术后对患处进行有效的消肿止痛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如果患者术后的切口疼痛得不到有效缓解,将会给患者带来非常不好的体验,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情,甚至还可能会对患者的术后康复训练不利,导致患者对肢体运动出现恐惧的心理,从而不能尽早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对肢体功能的恢复非常不利。
冷疗法是一种非常传统的缓解疼痛的方法,其一般是对人体的全身或者局部施加冷的刺激,快速降低患者的皮肤温度,使得皮肤的血管发生收缩,此时局部的血液循环会发生改变,机体的新陈代谢状况也会相应出现变化[5]。通过冷疗中冷的刺激来使得血管收缩,此时机体神经冲动的传导会减慢,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对于患者来说感受到的疼痛感也会减少很多。骨折的疼痛本身就是由于骨折部位周围的组织压迫神经末梢而引起的,所以通过冷疗来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是缓解患者疼痛的有效方式。除此之外,骨折患者往往伴随着出血的情况,通过冷疗中冷的刺激可以增加机体的血液粘稠度,此时血小板会发生聚集,进而发生凝血,能够发挥止血的功效[6]。通过冷疗使得交感神经对血管收缩的冲动增加,在骨折发生的早期,也可以利用冷疗的方法来控制骨折出血,同时减缓疼痛和组织水肿。四肢骨折术后采用冰袋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局部冷疗,可以有效控制术后出血,同时减少手术切口的疼痛,还能够更好地控制切口感染,从而促进伤口的恢复[7]。此外,对于四肢骨折手术患者来说,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减轻患者的疼痛,能够让患者尽早开始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这对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的疼痛积分数据以及肿胀评分数据都比对照组的更小,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较为突出(P<0.05);观察组的肌张力恢复正常率为97.87%,比对照组的更高,2组的数据差异对比突出(P<0.05)。从这一结果就可以看出冷疗和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能够在术后减轻四肢骨折患者的局部疼痛感,减轻肿胀感觉,让患者获得更好地体验,并且还有助于切口的恢复,促进骨折快速痊愈。于侠[8]等人在相关的研究中也得到和本研究结果相似的结果和结论,这更加充分说明了冷疗在骨折术后应用具有良好的效益。
综上所述,四肢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冷疗的方式来止痛的效果良好,还可以减轻组织肿胀,有助于伤口快速恢复,同时患者也可以更快进行康复训练,这对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来说意义重大,并且采用冰袋来实施冷疗的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因此可以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