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对急诊外科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2020-08-09邱丽君陈扬潘宏肖
邱丽君 陈扬 潘宏肖
[摘要]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在急诊外科患者救治工作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12月间在该院急诊外科就诊的患者89例,因为护理方式的差异,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前瞻性护理,进行两组急救护理总有效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程度的对比。结果 在急救护理总的有效率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5.56% vs 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4,P<0.05);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外科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前瞻性护理可提高护理的总有效率和满意度,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推广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前瞻性护理;急诊外科;呼吸道梗阻;骨折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rospective nursing in emergency surgery.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eighty-nine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or emergency surgery between January 2018 and Dec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selected.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nursing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nd were given routine care and prospective care. Comparison of total nursing effectiveness, risk event incidenc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mergency care was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95.56% vs 79.5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264,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isk events incide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In term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the observed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prospective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emergency surgical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and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risk events, and have high value in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Prospective nursing; Emergency surgery; Respiratory tract obstruction; Fracture
急诊科是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科室内患者病情急、发展快,對护理工作要求高,预见性差,工作繁琐复杂,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高,也会导致护患纠纷的产生,影响救治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不同于其他科室,急诊科患者病情类型多、病情复杂、抢救时间有限,对诊断、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配合度要求较高。这就需要临床重视急诊外科救治工作中的护理工作,能够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和病情变化实施针对性护理服务,以提高救治效果,挽救患者生命[1-3]。该研究随机选择自2018年1—12月间该院急诊外科收治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急诊外科患者前瞻性的护理干预,获得效果比较突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急诊外科收治的患者89例,基于护理措施的不同,分成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27~75岁,平均(51.12±2.45)岁,疾病类型26例骨折,18例腹部疾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分布25~74岁,平均(50.25±2.18)岁,疾病类型:骨折和腹部疾病分别为28例和17例。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衡性良好(P>0.05),可以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①急诊外科患者;②年龄>18岁;③病例资料完善;④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经过治疗后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患者;②由其他医院转诊至该院的患者;③病例资料不完善的患者;④有精神性疾病病史,不配合治疗的患者;⑤自身合并心、脑、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不全的患者;⑥不同意参与该次研究的患者。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患者在入院之后迅速接诊(通常不超过5 min),予以心电图监护、吸氧、静脉通道搭建等基础措施,协助指导患者完成血常规、尿常规、生化与凝血检查,由急诊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做好分诊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对应治疗方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前瞻性护理服务,具体措施为:
1.2.1 接诊护理 医护人员接到患者及其家属求救电话后,应在2 min内做出回应,安排护理人员出诊,期间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及时询问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表现、既往病史和用药史等基本情况,告知家属为患者取平卧位,尽量不随意挪动。
1.2.2 转运护理 到达现场之后,护理人员应迅速地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同时予以吸氧、心电图监护等常规护理措施;疼痛难忍者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予以针对性止痛措施;若患者心脏骤停,应迅速实施心肺复苏;从现场转运至医院的过程中应注重生命体征的监测,予以心电图监护,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1.2.3 入院护理 患者被转运至医院后,护理人员需以相关仪器全方位评估患者症状,在此基础上遵医嘱使用药物和执行各种相关治疗,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若患者意识清醒,可予以知识宣传,以提高配合度和依从性的提升;做好接诊后急救护理准备工作,转运时举止轻柔,以防原有疾病加重,及时处理解决导管阻塞或针头脱落等异常情况。在进入急诊病房之后,护理人员应按照患者的舒适体位,协助患者卧床,对意识清醒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询问,针对性的抢救病情严重者。有急诊护理人员告知接诊护理人员与患者病情有关的基础治疗措施,以促进后续治疗工作顺利开展。
1.3 观察指标
两组急救总有效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参照该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程度的判定,问卷满分为100分,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护理安全和护理水平等,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该量表经过信效度检测,Cronbachs为0.792,具有较高的可信性。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急救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基本消失,无不良反应产生;有效:经急救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明显,有轻微不良反应存在;无效:病情变化不明显,或有严重不良反应产生。急诊护理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患者比例的之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救护理总有效
在急救护理总有效率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5.56% vs 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4,P<0.05),见表1。
2.2 风险事件发生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程度
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得分为(92.10±2.84)分,与对照组的(76.31±2.59)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诊科患者病情严重,入院救治过程存在多种危险因素[5-6]:①患者起病急、发展快、错综复杂,使得护理人员无法准确把握患者病情,如呼吸道梗阻、呼吸骤停、管道脱落、供氧不足、脏器出血等;②转运过程中所需用品未能准备齐全,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③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无法与随行医生有效配合,使得风险事件发生率增加,影响抢救效果;④护患双方沟通不到位,由于护理人员需争分夺秒地予以患者急救措施,易忽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使得患者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增加护患纠纷;⑤患者自身职业素养和责任心的缺乏同样是影响急诊科患者救治工作的重要因素。
常规护理方式只根据患者具体表现予以相应的处理解决措施,无法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作出准确预测,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前瞻性护理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自身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的综合性运用,通过予以患者一定的预见性的护理,分析患者的疾病类型与表现,并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服务,充分把握患者病情变化的前提下进行护理措施的调整,以促进护理成效的提升,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前瞻性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中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个人需求为出发点,在护理中充分的体现的执行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注重不同科室的协作,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予以防范,减少意外情况发生风险,促进护理工作安全性的提升,同时加强风险因素监测,体现了明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人性化特征,顺应了当前阶段医疗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7]。
急诊科前瞻性护理工作的实施,需要护理人员对接诊、转运和入院等环节的护理工作进行预见性与前瞻性的布置,以充分体现在护理中的主动性,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给予准确的预测,作出相应的防范,在此基础上促进护理服务科学性、规范性的提升,进而提高急诊救治成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张兵等人[8]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31%(P<0.05)。该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急救护理总有效为95.56%,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为6.67%,对照组急救护理总有效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別为79.55%和22.73%,所得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前瞻性护理可提高急诊外科护理成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前瞻性护理可提高急诊外科救治工作安全性,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急诊外科患者救治中应用前瞻性护理,可促进急救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急救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的提升,能减少风险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许薇,邵君丽,黄艺仪.急诊科护士长变革型领导行为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3):49-52.
[2] 冯林芳,徐芬.高危人群规避模式应用对急诊科护理人员伤害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2):355-357.
[3] 孙秋红.前瞻性护理模式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7,46(46):89-90.
[4] 黄素芳, 肖亚茹, 邹灯秀, 等.以临床案例分析急诊患者致死性潜在风险的特性[J].临床急诊杂志,2017,18(6):464-467.
[5] 王训文, 徐鹏. 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急诊护理缺陷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21(18):222-223,228.
[6] 庄艳虹.前瞻性护理模式在急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2):135-136.
[7] 阎晓萍.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2):190-192.
[8] 张兵, 苏燕, 何芸芳. 前瞻性护理模式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 2018, 17(2): 5-8.
[9] 池洋,急诊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前瞻性护理模式的急救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4):153-155.
(收稿日期: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