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吸毒,终生戒毒
2020-08-09张振华
方圆记者 张振华
北京市公安局強制隔离戒毒所学员钱红看着操场想念着儿子。
6月26日是第33个国际禁毒日。做政法记者4年来,我走进强制隔离戒毒所和看守所采访过十余起涉毒案件,面对面采访过十余个毒贩和吸毒者,这其中,有罪行累累的大毒贩,还有非法偷渡、利用人体携毒的“骡子”。我曾经去北京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采访了6名戒毒学员,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背负着不同的伤痛,有着不同的经历,而他们的生活与命运也是大多数吸毒者的缩影。
“当时存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可以自控,偶尔来一口,没事。”我问过多位戒毒学员,说起他们踏上毒瘾之路的第一步,大都漫不经心。大多数吸毒者起初对毒品的危害都缺乏清醒而充分的认知,低估了毒品的危害性,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等他们体验到毒品的诱惑力之后,想再戒掉就已经晚了。
往往在开了“第一口”之后,试吸者很快就被毒品紧紧地缠住。毒品毁掉的不仅是人的意志、生活、精神,那些吸毒史较长、年龄在35岁以上的吸毒者,身体状况普遍比较差,每年都有一些因患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严重传染病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吸毒人员,由于病重走向死亡。钱红的老公有糖尿病,总觉得身上没有力气,在朋友介绍下,吸食海洛因后,感觉精神振作不少。老公吸食毒品的时候,从不回避钱红,且每次都会让钱红也尝试一下,就这样,老公把钱红“带上道”。第一次试吸过之后,钱红就再也没有放下,一吸就是5年。这些年,夫妻俩为了吸毒,做买卖赚的钱,全搭进去了。而钱红的老公由于长期吸食毒品,加之糖尿病并发症,双眼几近失明,连走路都要靠人领着。
吸毒容易,戒毒难。吸毒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一朝吸毒,终生戒毒。戒得了一月,很难保证戒得了一辈子。戒毒远不是依靠道理就能解决的。曾经有人这样比喻:如果性欲的等级是2,那么毒瘾的等级就是10,毒瘾之难戒由此可见。
强戒所管教告诉我说,脱毒康复的戒毒者复吸的比例很高,主要是因为他们离开强戒所环境后,脱离不了原来的吸毒朋友圈,不能彻底地远离毒品,导致再度复吸。戒毒成功,只是吸毒者走出的第一步,他们还面临着回归社会的过程。据了解,大多数吸毒者都存在被身边人标签化、污名化的经历,都会遭遇冷漠、误解、歧视……甚至无法找到维持生存的工作,他们只能选择逃离社会。因此,吸毒者的家庭关爱非常重要,家人要给予吸毒者更多的关心关爱,不放弃、不抛弃。事实上,这些吸毒者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他们需要鼓励、关爱、信任,这是他们重拾信心的巨大动力。
对于贩毒者的采访也让我心生感慨。2019年11月29日,我去甘肃省兰州市采访的一起涉毒案,嫌疑人朱东原在南京一家企业打工,因为赌博欠下巨债,为还债,他想找兼职。后来,他在一位网友的介绍下,偷渡去缅甸利用人体充当“骡子”往国内携毒。2017年5月15日,朱东在当地一毒贩监督下,当场吞下60颗用避孕套包装好的海洛因(295克)。5月17日晚,朱东和毒贩派遣的押送他的马仔,乘坐航班到达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被缉毒民警抓捕。朱东被捕后,强烈拒绝民警给亲属通知。朱东父母很早就离异了,奶奶把他抚养长大,奶奶一直教育他好好做人。朱东说,如今,自己走到这一步,愧对奶奶对他的抚养和教育。奶奶已快90岁了,身体不好,朱东害怕自己的事刺激老人家,也怕自己出去后,再见不到奶奶了。2018年3月9日,兰州市中级法院依法判处朱东犯运输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北京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崔新华说,毒品不仅危害身心健康,还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吸毒和贩毒极易诱发诈骗、暴力犯罪、卖淫、艾滋病传播等系列社会问题,经常与恐怖主义、洗钱和贩卖人口等犯罪行为有所关联。因此,禁毒工作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各界成员共同来关注,需要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社会合力,做好禁毒工作,让更多的人知道毒品的危害,从而杜绝更多的人吸食毒品。(文中涉毒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