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三变”改革助推乡村振兴

2020-08-09魏朝娟张鹏英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5期
关键词:灵台县三变改革

魏朝娟 张鹏英

摘要:灵台县在“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中,通过探索与实践,增加了群众收入,促进了产业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助推了脱贫攻坚,强化了乡村治理,建强了基层组织。这些成效的取得,得益于县、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本文对灵台县“三变”改革的做法,采取“一二三四五六”的形势作了介绍,并分析了灵台县“三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灵台县在“三变”改革工作中,如何扬长避短,从四个方面作了一些探讨性思考。

关键词:“三变”改革;助推乡村;灵台县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5.008

灵台县在积极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试点工作中,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立足县情,因地制宜,创新求变,通过“三变”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增加了群众收入,促进了产业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助推了脱贫攻坚,强化了乡村治理,建强了基层组织。那么,灵台县在农村“三变”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还存在那些问题,在今后的“三变”改革工作中,如何扬长避短,做好“三变”改革文章,造福灵台人民。本文对此做一些探讨性思考。

1灵台县农村“三变”改革的做法

灵台县农村“三变”改革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

1.1紧盯“一个目标”

就是紧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一目标。

1.2守住“两条底线”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一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随意改变土地原有的农业用途,不随意转变为建设用地,确保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充分尊重民意,严格规范程序,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不求超大规模,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防止农民“被流转”“被规模”“被入股”。

1.3培育“三种‘变的主体”

①以地为媒,聚合人心夯實发展基础。在扎实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基础上,以乡镇为主体组建清产核资工作组,对村级集体土地、林地、草地、荒山头等资源要素进行全面摸底统计,将闲置的房屋和固定资产集中利用起来,通过变集体资源为入股资产的方式,唤醒沉睡资产资源,释放发展活力。②以股为介,整合经营提升产业规模。坚持以股份合作为媒介,引导农民群众和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联结机制,有效解决分散资源发挥不了作用、分散资金效益不好、分散农户干不了的“三分散”状况,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升了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③以制为规,融合利益推动互促共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制定折股量化办法,建立健全股权收益分配和分红机制,保障和维护入股主体(农户)、村级组织、合作社及经营主体(企业)的合法权益。特别是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愿以土地或资金入股,按照“保底收益+股份效益分红”的原则,通过评估折价后投资入股公司,获得股份收益。

1.4拓宽“四项‘变的投入渠道”

①变到村项目资金为村集体股金。2017年,灵台县争取省财政扶持,为14个行政村每村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80万元,指导村上按照资金变股金的要求,入股到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经营。仅一年时间,全县共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75.49万元,同比增长17%,有经营性收入的村由2016年75个增加到102个,消除“空壳村”27个。②变到户扶贫资金为贫困户股金。尊重农户意愿,将到户扶贫资金投入到具有经济前瞻性的经营主体,取得股比和保底分红并获得效益分红,让扶贫资金 “变活”。蒲窝镇韩家洼村积极引导37户贫困户将103万元财政扶持资金入股村集体企业润园果业厂,预计今年户均分红收入可达到4770元。③借力投融资平台金融支持。充分发挥国有公司的投融资平台作用,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增收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以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的形式开展合作经营,为发展产业、脱贫攻坚注入金融“血液”。④撬动社会资本助推发展。在坚持个人资源融入集体资源、集体资源调动政府资源的基础上,以政府资源为支撑点和“双面胶”,以“三变”为平台打造投资洼地,撬动社会资本通过投资配股形成发展共同体,有力助推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

1.5探索出“五种模式”

灵台县先后多次组织人员赴外进行考察学习,在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由基层党组织引领,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带动,主要以牛果菜、煤电和劳务等特色产业开发为纽带,以利益联结为目的,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实现路径,形成了一批切合县情实际的“三变”改革模式。①“扶优扶强”的“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紧跟县域内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创新农业产业化链条,由基层党组织统筹推动,国有公司给予相应资金扶持,专业合作社带头组织农户入股企业,就地打造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上良镇北张村村党支部将8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以村集体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并动员农户将每户5000元的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及自有的养殖设备、劳务等折资入股合作社,以合作社为主体入股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由企业统一规划运营。同时,国有公司(灵台县“三台一司一会”项下“产业扶贫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国有公司”)向企业提供债权融资3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通过一系列运作,解决了独家独户发展牛产业筹集资金难、技术欠缺、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实现了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②“无中生有”的“党组织+国有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针对没有成熟产业体系也难以招引企业的村,通过吸纳贫困户组建专业合作社、申请融资平台投资支持、就地建办经营主体的方式,打造群众身边的扶贫产业基地。以西屯镇柳家铺村为例,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本村和附近村的79户121个贫困人口作为合作社社员,在利用财政扶贫资金、单位帮扶资金和项目资金48万元的基础上,申请国有公司以债权投资形式向专业合作社注资82万元,共同建办生猪养殖基地,实现了村有实体产业、户有增收渠道,达到了多方利益共赢。③“借鸡生蛋”的“党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发展实力雄厚并且愿意带动农户致富的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与农民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朝那镇西张村为例,村党支部引进甘肃齐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全村254户1260亩果园以经营权流转形式入股公司,之后,抓住公司规模化经营后劳动用工和农业机械需求量大增的机遇,分别建办西张村劳务输转和农机具2个专业合作社,组织全村170余名劳动力和35台农机具,与齐翔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保群众既通过经营权入股取得分红收益,又通过开展劳务输转和农机服务增加工资性收入。④“抱团发展”的“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村集体和农户筹集资金注入专业合作,由合作社统一管理运营。以星火乡王家庄村为例,经村党支部衔接,将全村45户150亩果园折资入股星富果树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引导218名社员按每人不低于100元的标准投资入股,实现抱团发展、统一运营。⑤“点石成金”的“党组织+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引进企业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以中台镇水泉村为例,村党支部依托城乡结合部这个资源优势和靠山环水的生态优势,引进南桥影视公司投资建办影视基地,将全村312户的山坡林地及废旧庄基折资入股,农户不但可以获取收益分红,还可以受雇于影视基地参与基础建设,同时围绕影视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群众实现收入,让沉睡的资源焕发出新活力。

1.6织密“六张防护网”

即政策规范、风险评估、合同管理、风险基金、保险兜底、运行监管。

2灵台县农村“三变”改革存在的问题

灵台县农村“三变”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①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三变”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中畏首畏尾,不愿意大胆尝试改革;②部分经营主体和农户对“三变”改革政策的内容和形式了解不清,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高;③农村“三变”改革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入股分红运行机制不够科学合理,“三变”改革的财务监管还不到位;④农村“三变”改革的人才缺乏。

3对灵台县农村“三变”改革的思考

3.1领导干部要深化思想认识,以过硬的作风让“三变”改革落地生根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领导干部发挥着“关键少数”的作用,抓农村“三变”改革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吃透政策精心谋划,理清工作思路大胆实践,以敢抓敢干作风促进改革顺利实施。

3.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眾知晓率

①充分利用新时代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所平台,聘请专家教授和相关部门人员,向群众讲清楚“三变”改革的内涵,讲清楚“为什么要变”,“变什么”,“ 怎么变”等重大问题;②要精心编印宣传图册,充分发挥传媒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三变”改革政策;③建立网络宣传机制。建立“三变”改革QQ群和微信工作交流群,将县、乡(镇)、村级有关领导和业务干部纳入群成员,搭建起便捷、畅通、高效的网络交流平台。群内成员及时分享政策、交流经验、讨论问题,相互借鉴,取长补短;④倾力打造“三变”改革示范点。按照“点灯一盏,照亮四方”的思路,在各乡(镇)打造“三变”改革暨发展村集体经济示范点,为示范村建立办公室、制作上墙制度牌、完善档案资料,制作 “三变”改革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微信二维码,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了解相关制度章程、“三变”改革流程图、特色产业简介、组织领导机构等,达到简洁明了、创意新颖、易于传播分享的效果。

3.3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基础工作,加强财务监管

针对灵台实际,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三变”改革配套政策,制定完善《灵台县农村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实施细则》《灵台县财政资金入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灵台县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等实施意见》《灵台县集体资产股权量化的实施意见》等制度,让“三变”改革实施有依据,操作有参考。要因地制宜,对农村集体资产如实进行清产核资,选准产业,找准产业带头人,培育承接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社等,采取多种方式推进“三变”改革深入实施。在农村“三变”改革进程中,有关部门对集体经济的财务应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堵住财务漏洞,使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做到真实、客观、透明,防患于未然,消除群众担心。

3.4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灵台实际,应着重三方面人才建设:①加强具有市场分析能力的人才队伍建设。在市场上经济条件下,能够通过市场调研和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来挖掘市场潜力,为政府决策咨询提供依据的这类人才在灵台最为紧缺,在“三变”改革中应着重挖掘培养。②加强具备新科技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利用好灵台现有人才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量力而行,适当引进一批具有新科技知识的人才,带动“三变”改革持续推进。③加强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建设。要培育一批具有董事长、总经理这样的善于和农民沟通共事的、能够让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经营管理类人才;要重视灵台县职业中专学校建设,根据灵台“三变”改革需要,科学设置专业,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稳定人才供应。

参考文献

[1]张雨阳,邹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锦州义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15).

[2]潘才禄,何玲玲.农村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6).

猜你喜欢

灵台县三变改革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甘肃省灵台县第二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改革之路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改革备忘
灵台县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水平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