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不是“博物馆国度”
2020-08-08
环球时报 2020-08-08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8月7日文章,原题:中国博物馆的现实与声誉截然不同过去十年来,中国游客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旅游消费群体。与此同时,中国人也比以前更多地开展国内游。2018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13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12%。但推动中国旅游业的不仅仅是中国人,2018年国际游客(为中国)贡献1270亿美元的旅游收入。
为顺应这些趋势,近年来中国大幅提升对国内旅游业的投资。博物馆行业亦不例外。中国平均每两天就出现3家新博物馆,各地相对老旧的许多博物馆都正在翻新。然而,中国仍未被视为一个“博物馆国度”,中国博物馆的国际声望与对它们的大规模投资大相径庭。
在许多旅游“硬产品”方面,中国都是世界领军者之一。这包括全世界最长的铁路网、广泛的航空旅行选项、一流的住宿设施、日益智能化的城市、极先进的基础设施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全世界数量最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等。然而,中国许多“软产品”仍远未达到国际游客的预期。中国在国际开放程度和游客服务基础设施方面的得分非常低。
因为开展文化外交和提高国际声望等原因,中国的博物馆经常向英美同行出借展品。然而,尽管国家慷慨资助,藏品质量高,人力资源丰富,博物馆的规模和质量也相对较高,但国际知名的巡回展览仍然很少来自中国博物馆。
国际游客难以接触(中国博物馆)的问题无处不在,且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例如,语言障碍或缺乏对文化规范的熟悉是不可避免的。但更有趣的是,刚到中国的人受到中国社会拥抱科技发展的影响,面临许多“无形的墙”。对他们来说,在中国已成为生活日常的各种购物、点评、支付和社交媒体等App仍然遥不可及,因为它们仅提供中文版本。▲
(作者莱妮·范登伯格,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