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堵压裂造多缝工艺技术在姬塬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2020-08-08杨金峰张进科苟利鹏
杨金峰,张进科,张 倩,苟利鹏,张 满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 710200)
姬塬油田于1968 年开始投入勘探,共计开发14个层系,48 个地质区块,以三叠系长8、长6、长4+5 等油藏为主。近年来,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通过优化措施结构,优化措施工艺,有序推进新技术试验,形成姬塬油田措施工艺技术体系。其中,近年来措施改造方式水力压裂占比最大。
但常规水力压裂改造存在三方面问题:(1)常规压裂技术裂缝沿着老裂缝延伸,在老裂缝采出程度较高情况下,常规压裂改造含水上升风险大,达不到理想的压裂效果。姬塬油田近几年常规压裂日增油效果基本相当,但含水整体上升较大,相比措施前含水上升均大于10 %;(2)储层自身物性差,常规改造工艺适应性差,部分井处于油藏边部及低产区、长期低产,自身储层特性使得重复压裂改造不能有效挖潜剩余油;(3)同时大砂量体积压裂、大斜度井改造过程中易出现压穿现象[1-4](见表1)。
1 裂缝转向机理及储层适应性分析
1.1 裂缝转向机理分析[5-11]
当重复压裂井中的诱导应力差足以改变地层中的初始应力差时,则在井筒和初次人工裂缝周围的椭圆形区域内发生应力重定向:初始最小水平应力方向可能转变为目前最大水平应力方向,而初始最大水平应力方向则变为目前最小水平应力方向。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和岩石破裂准则,裂缝总是沿着垂直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起裂,那么重复压裂就可以产生一条垂直于初次人工裂缝的新缝。
根据最小主应力原理,要产生一条与初次人工裂缝垂直的新裂缝,那么重复压裂前时间和空间上(x,y,t)的应力变化为:
式中:σHT-初始水平最大应力方向上(x 轴方向)的应力;σhT-初始水平最小应力方向上(y 轴方向)的应力;ΔσHf-人工裂缝引起的x 方向上的应力;Δσhf-人工裂缝引起的y 方向应力;ΔσHP-注采引起的x 方向上应力;Δσhp-注采引起的y 方向的应力。
则要产生新裂缝条件为:
1.2 缝扩展模拟试验
通过开展了高-低应力区裂缝扩展模拟试验,得出裂缝向高应力区延伸的力学条件:应力差小于3 MPa时,可以通过变排量的方法提高缝内净压力至3 MPa;应力差大于3 MPa 时,需结合暂堵技术,提升缝内净压力至5 MPa。因此:提升施工排量和采用暂堵方法可实现裂缝转向形成复杂缝网(见图1、图2)。
通过对不同油藏取岩心室内试验研究,姬塬油田三叠系油藏水平地应力差3 MPa~7 MPa,因此需要采用暂堵方法实现裂缝转向,同时低渗透储层上下泥岩层遮挡条件较好,水力压裂所形成的裂缝基本被控制在储层范围内,储层条件为径向缝网的实现提供有利的支撑[12](见表2)。
表1 姬塬油田近三年油井常规压裂改造效果统计表
图1 裂缝延伸物模试验结果
图2 裂缝延伸物模试验结果图
表2 姬塬油田各油藏水平应力实际测试值(取平均值)
2 姬塬油田暂堵工艺模式及裂缝扩展特征研究
2.1 缝口暂堵造多缝工艺
在井眼(x=0,y=0)处诱发应力场特征,决定了重复压裂是否在井眼处产生新的裂缝:
则在井眼处(缝口暂堵)产生裂缝条件为:
图3 缝口暂堵裂缝扩展图
针对纵向改造强度小、裂缝主向剩余油不富集侧向剩余油富集中高含水井,在前置液加入转向剂在缝口形成稳定桥堵(见图3),迫使在非最大主应力方位启裂新缝并延伸,在姬塬油田单砂体、隔夹层遮挡条件差且常规压裂风险较高长4+5、长6 油藏有极好的适应性。
2.2 缝内暂堵造多缝工艺
初次裂缝缝宽方向,即裂缝面x=0 上的应力变化,在井眼处没有发生应力重定向时,决定着重复压裂产生新的裂缝的延伸以及新裂缝重新转向的位置:
则裂缝内某点(0,y)处(缝内暂堵)产生新裂缝的应力条件为:
图4 缝内暂堵裂缝扩展图
为了防止主向井水线突进、多次压裂改造裂缝过度延升,在原裂缝压开后投加转向剂,裂缝内部产生桥堵(见图4),隔层遮挡条件较好时,则会形成新的裂缝;隔层遮挡条件较差时,则会迫使裂缝在高度上的延伸,有利于提高储层纵向改造程度。通过前期压裂井分析,其转向时机都设计在60 %以上,也就是整个泵注程序2/3 的阶段,压后整体含水升高,分析认为,主向井转向时机靠后,使原有主裂缝过度延伸,加速水线突进,造成水升高。因此后期优化转向时机应控制在50%以内,避免水淹[13-15]。
2.3 三级暂堵造多缝工艺
三级暂堵多缝工艺,结合缝口和缝内暂堵工艺,即在井眼(x=0,y=0)处产生新的裂缝,裂缝延伸后在某两点(0,y1)、(0,y2)处产生新裂缝的技术(见图5)。
图5 三级暂堵裂缝扩展图
针对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富集、主向井水线突进井或长期低产低效井,结合缝口、缝内暂堵优势,在缝口形成新裂缝后再次实施两级暂堵,控缝长、增缝宽、易形成复杂缝网,达到控水增油目的。在低产、低效、孔隙性见水超低渗透长8 油藏适应性好。
2.4 宽带压裂工艺
针对物性差、存在一定微裂缝,长期低产低效,驱替系统难以有效建立的特低渗、超低渗储层,采用体积压裂+暂堵的方式形成多级暂堵宽带压裂工艺技术。在前置液阶段加入暂堵剂,在老缝端部形成应力遮挡;施工初期,滑溜水、高排量开启侧向裂缝,小粒径(40/70)支撑剂,充填小尺度裂缝;施工中期,多级暂堵,提升缝内净压力,增加裂缝复杂程度;施工后期,高黏液体,20/40 目支撑剂,建立主缝高导流带。通过工艺优化和关键材料的配套,控制裂缝带长、增加裂缝带宽,实现重构应力场、重构压力场、重构渗流场的目标,挖潜侧向剩余油、改善油藏开发效果(见图6)。
试验表明,砂量设计在50 m3~70 m3,暂堵剂级数为3~5 级,在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富集的罗1、黄3 长8超低渗透油藏,效果好。2019 年在罗1 长8、黄3 长8开展宽带压裂试验19 口,初期单井日增油2.2 t,目前单井累增油125 t,预测当年产出投入比1.2(按55 美元/桶)。
图6 宽带压裂裂缝扩展图
3 实施效果
3.1 整体实施效果
2019 年姬塬油田总计实施暂堵压裂78 口,单井日增油0.53 t,措施后含水上升10.1 %,基本平稳,与常规措施效果比增油效果相当,但含水下降了9.5 %,整体控水增油效果好(见表3)。
分暂堵工艺来看,三级暂堵、宽带压裂通过裂缝多次转向,形成复杂缝网,措施增油效果明显;缝口暂堵在常规压裂风险较高的长4+5、长6 油藏控水效果较好;缝内暂堵效果较差,后期优化转向时机、暂堵剂用量(见表4)。
3.2 转向压力分析
暂堵升压幅度大于两向应力差值(超低渗为3.0 MPa~7.0 MPa)时,裂缝即可实现转向,长4+5、长8 暂堵升压与增油效果关系(见图7、图8),从图中可以看出增油与暂堵升压呈正相关关系;现场施工水平地应力差可作为依据,在不超过井口、套管限压值情况下,尽可能更多暂堵剂、更大的转向压力,确保裂缝转向,形成复杂缝。
表3 2019 年采油五厂油井暂堵压裂效果统计表
表4 采油五厂油井暂堵压裂分工艺效果统计表
图7 长4+5 暂堵升压与增油效果之间关系图
图8 长8 暂堵升压与增油效果之间关系图
图9 暂堵剂投加量与增油效果对比图
3.3 暂堵剂投加量分析
从暂堵剂投加量与增油效果对比散点图9 来看,暂堵剂投加越多,越易发生转向,增油效果好;同时部分点可以看出,增油效果与暂堵剂投加时机和裂缝压力有密切关系,暂堵剂投加量满足裂缝转向条件即可;不排除部分井因裂缝闭合进行改造时,裂缝未转向但增油效果依然可观。
4 结论
(1)随着注水开发年限的增长,常规压裂效果逐渐变差,近几年在姬塬油田实施暂堵压裂造多缝工艺技术整体效果较好,控水增油效果优于常规压裂,形成较为成熟的工艺体系。
(2)垂直裂缝井中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诱导应力足以改变初始水平应力差,导致应力重定向。可以通过压裂施工曲线判断是否形成新裂缝(升压幅度3 MPa~7 MPa),在满足井筒限压的条件下更多暂堵剂、更大的转向压力,确保裂缝转向动用侧向剩余油。
(3)在姬塬油田,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富集、注水见效油井,采用三级暂堵压裂,既形成复杂缝网、有效挖潜剩余油;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富集、注水不见效、常规压裂效果差油井,采用宽带压裂,疏通老缝、复杂缝网、有效挖潜剩余油;纵向改造强度小、采出程度低、中高含水井可采用缝口暂堵,能有效挖潜剩余油;缝内暂堵实施效果相对较差,后期优化转向时机(提前至20 %~30 %)及暂堵剂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