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2020-08-07李润玲

新课程·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老师合作学习数学

李润玲

摘 要:结合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地段,由于家长忙,顾不上照顾孩子,导致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在语言表达方面、交流沟通与合作协作方面能力欠佳,故为了让这些孩子以后走上社会不与社会脱节,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会学习、喜欢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说说在这方面的几次尝试以及体会。

关键词:数学;小老师;合作学习

在我从教十几年中,发现不论学校还是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成绩很重视,只要孩子考试成绩好,而不关心孩子的学习能力到底如何,而且这种现象在我们农村尤其突出,这样导致学生课堂上基本上都不好好听讲,也不爱学习,最终导致教学效率偏低,教学效果不好,既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又妨碍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地段,由于家长忙,顾不上照顾孩子,导致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在语言表达、交流沟通与合作协作方面能力欠佳,故为了让这些孩子以后走上社会不与社会脱节,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快乐、主动,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学生才能健康成长。下面,说说我在这方面的几次尝试。

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我将学生第一次分成了六个小组,让班级里数学学得特别好的当小老师,学习小组内有学习能力强的,也有学习基础弱的,力求基本均衡,无明显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每一个小组只有一两个人在学习,其余的根本跟不上,在小组内几乎没有发言权。因为自己根本就不会,谈不上给别人指导,给别人讲解,谈不上与同学交流。再加上自己对自己要求低,学习习惯不好,作业又不好好完成。对于基础好的、能力强的同学,组内学习好的很少,故没有竞争对手,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容易在学习上产生厌倦情绪。于是,在期中考试以后,我又尝试进行了第二次分组:这次我按照学生的成绩,由高到低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结果我发现,第一小组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基本上每一位都可以侃侃而谈,对知识点的掌握非常熟练,遇到有争议的题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直到结果达成统一。比如雷××带领的小组,经常为了某一道题或某一个知识点与王××、张××等同学相互争论,雷××能给他们讲得有理有据,让全组成员心服口服。其余的小组基本上也讨论,也有交流,小老师在课堂或课外对本组的成员给予辅导,但是,由于“小老师”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是有点欠缺,有的知识点记住了,应用能力不是很强,遇到有争议的,基本答案确定不了,必须老师出面讲解。比如:曹××这个小组,在证明三角形相似时遇到了问题,组内的成员都知道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有三种,但是遇到具体的题不知道用哪个方法,或者是知道用哪个方法,但不会写完整的过程等。这种分组的特点就是:好的越来越好,基础不好的越来越差,但是对于担任学习较弱小组的小老师来说,的确调动了他们自身的学习兴趣,他们为了不在组内同学面前丢脸,经常提前问其他小老师或者问老师,然后回去讲给自己的成员。比如:李××小组长,自己基础和其他同学相比,有点弱,但她不服气,经常请教好几位同学,自己将问题搞清楚,然后讲给大家。虽然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想发挥小老师及每个组员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要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氛围,当班内任何一位同学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会挺身而出帮助他,特别是在学习方面,会主动参与,大家共同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真正起到“合作学习”的作用,但实际上事与愿违,我发现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第一,学习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或者是家长忙于挣钱,顾不上管孩子,有的是爷爷奶奶带,有的是自己照顾自己,班级将近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学生,导致他们的学习习惯很差,生活习惯也很差,没有想学习的意识,没有想学好的意识,根本不知道学习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所以在教学改革中,推进很困难。

第二,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够。老师刚刚布置学习任务时,有的小组没认真听讲,然后跃跃欲试,自以为问题很简单,然后就手忙脚乱地讨论交流起来;而有的小组由于小组长的能力问题,导致组内同学不知道干什么,于是各做各的事,没有真正落实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很流利地讲解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及书写过程;而成绩差的学生由于自身基础不好,再加上在小组学习中根本不知道和别人交流什么,也根本没认识到老师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

第三,选择的问题不适合进行探讨。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主动学习,使学习活动能有效果,老师必须选取有探讨价值的内容,设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一些问题设计过于简单,完全可以一个人独立解决,就没有合作解决的必要;而问题过难则容易导致冷场或只有少数人能够参与,一个班级会的学生寥寥无几。

第四,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充足。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通常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还没来得及完全展开,教师一下命令“停”,便终止了大家的讨论,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戛然而止。另外,由于学生的基础普遍弱,讨论一个问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节课也讨论不了几个问题,故显得合作学习的时间极不充足,因此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

如何克服上述的不良現象,使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地开展起来,下面我谈几点:

第一,合理分组。合作学习尽量达到每位同学都参与,因而合理划分学生,达到每个小组的水平基本均衡是首要条件。合作小组的综合能力取决于所有组员的个人学习与积极参与。因此,我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小组长共同研究、探讨,从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觉得这样分组比较适合我们班同学,让能力好的带动能力弱的,让爱表现的带动不爱说话的,让习惯好的影响不好的,让同一组的每位同学明白,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进步的义务,在小组学习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氛围。

第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学会和学生交朋友,平等交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做学生学习上的搭档,真正给予学生信任,尊重学生的人格,分担他们学习上的忧虑,善于接受他们的新思想,分享他们的喜悦,争取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例如,在学习分式方程这一课时,当我走到李××同学这一小组时,发现基本上都不会解分式方程,就连组长李××也不会,不能给组内同学辅导,那么此时,我就和他们组内的同学交流起来,询问他们是如何想的,当我知道他们会找最简公分母,但不会去分母时,我耐心给他们组讲解,并且演示,直到基本都会为止。

第三,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小老师合作性学习”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多给他们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多为他们创造一些成功的体验,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测量树的高度”一课时,我先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小老师的带动下去交流、探究,如何测量树的高度,最后请学生上台来展示,学生兴趣盎然,在探索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各抒己见,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课后又进行了实地测量,各小组在组长的带动下,进行了图形设计和现场测量,最后得出结果,效果不错。

第四,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始终是小老师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启发,适当引导,还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一种和蔼的态度,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交流讨论过程,又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第五,灌输目标意识。在整个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让学生每隔一个阶段给自己树立一个短期目标,目标可以小到我会讲一道题,或者我会做一道题,或者是我下一次考试比哪位同学考得好,或者是我期末考多少分。无论目标大小,只要每次向着目标前进一点点,就是成功,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和收获。因此,我们要在教育教学中大胆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敢于把自己的讨论结果、发现过程用简洁的语言清楚地讲述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学会吸收好的意见,使学生认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自我素质的展示,同时也是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因为从别人的發言中收获很多,收获到更多的知识、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人发言,其他成员都能认真倾听、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另外,教师还要指点学生合作学习的一些方法,使小组合作性学习更有实效,从而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小老师合作学习数学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