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温情、温暖:幸福长沙的密码
2020-08-07陈秋圆
陈秋圆
幸福之城 长沙是一座幸福之城,曾连续12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从长沙人们的笑脸就可以看出他们生活在幸福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长沙是一座幸福之城,曾连续12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幸福城市当以人为本。在长沙看来,城市建设不仅关乎改变面貌、提升形象,更关乎民生、民心。在城市建设中,长沙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把城市打造成为广大市民的幸福家园。
房住不炒 守住幸福底色
“长沙的小伙伴好幸福,有茶颜悦色喝,好爱他们家的声声乌龙啊!”幸福是一种个人主观感受,它可以很小,小到一杯此前只在长沙开店的茶颜悦色奶茶就能让游客羡慕和满足,还有小龙虾、臭豆腐、糖油粑粑和正宗的湘菜,以及近年来长沙美食的网红打卡地文和友、坡子街等。幸福也可以很大,人的幸福感有高低,城市幸福感也有评价指标。在2019年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长沙连续12次登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排名第六。
“长沙的幸福感体现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住,房价不贵;吃,美食很多,周末和朋友去步行街玩,吃喝玩乐啥都有;行,交通很方便,以前长沙只有公交车,不方便,现在地铁线路也有几条了,基本都涵盖了主要的商业区。”吴敌的老家在长沙附近的湘阴县,爸妈则在长沙工作了十几年。“长沙是一座依水而建的城市,母亲河湘江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幸福,在解放西路吃完饭喝完酒,然后去湘江边吹风边聊天,很是舒服。”
房价,是构成长沙幸福感的重要原因。这“要感谢历年来长沙市政府把房价管控得好”。近年来,长沙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以低房价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竞争优势,实施最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房价稳稳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让老百姓买得起房,买得到房,住得好房;根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报告》显示,长沙房价收入比6.4,为全国50个大中型城市最低,也是唯一一个房价收入比低于7的城市。
2017年以来,长沙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打响了“反炒房攻坚战”,相继出台“3·18”“5·20”“9·23”系列调控政策和“625”反炒房9条措施,从供应端和需求端打出调控“组合拳”,全面堵塞投机炒房通道。
同时,作为房地产调控“一城一策”试点城市,建立对低收入人群供应公租房、定向限价商品住房等保障房,对“新市民”提供租赁住房,对刚需人群提供政府限价住房,对高收入人群提供改善性住宅的分类供应体系,确保各类住房需求都能得到保障,实现全体居民“住有所居”。根据长沙市住建局数据,今年1-5月,长沙市户籍购房者占比70.03%;首次置业者占比81.99%,二次置业者占比17.24%;20—59岁占比94.12%。
一圈两场三道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7月6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单上,长沙连续两年上榜。调查显示,休闲娱乐是长沙人幸福美好的源泉,每天休闲娱乐5小时以上的群体,这5年增加了近15%,同全国日均2.42小时的休闲时间相比,长沙人每天整整多出31分钟休闲时间,聚餐/夜宵和跳广场舞的比例也分别高出全国7%和6%。“长沙因為慢,而能看生活的风景。因为包容,而有容乃大。因为文化,而众人皆知。”网友的评论在网络上引起了共鸣。
在针对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的25项满意度指标中,长沙人主要在公共文化服务、治安状况、就业环境、教育质量和水/空气质量方面比较满意。“从很多方面来讲,长沙都是我的dream city”,帕克在长沙生活了7年,她说小一点的时候都想着去北上广深,可越长大越觉得长沙真好。对于很多老一点来长沙的人,真的好难离开这里:顶级的教育资源,四大名中基本都能排进全国前十,顶级的医疗资源,湘雅三院强势坐镇,美食处处都有,娱乐产业发达,人居环境也不错,房价还低,坐拥名校学区的一线江景房,也就是一万多一平,追星还方便。当然缺点是气候不太好,冬冷夏热,产业也不够丰富。“长沙也许留不住想要高飞的鸟,但值得每一个想过好生活的普通人。”
对于“想过好生活的普通人”,长沙除了做好房地产调控,给人们带来稳稳的幸福感外,努力让长沙天更蓝、地更绿,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适,切实把民生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2018年,长沙市启动“一圈两场三道”建设两年行动计划,为市民添便利,给幸福加砝码。这是长沙市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工程。“一圈”即15分钟生活圈,“两场”即停车场、农贸市场,“三道”即人行道、自行车道、历史文化步道。长沙市城市人居环境局副局长潘宏介绍这项工程的进展时表示,两年来建设438个“15分钟生活圈”,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停车场建设341座、停车泊位10.44万个;建成生鲜市场134座、社区门店107个;建设人行道781公里,自行车道914.06公里,健身步道15条,历史文化步道69.5公里。2020年长沙将打造“一圈两场三道”升级版,扩面提质“15分钟生活圈”130个。
五帮扶 兜住幸福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以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为主职主责的民政部门,承担着小康路上最容易掉队的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工作,社会救助成为服务脱贫攻坚决胜大局、推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制度安排。长沙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昌佳认为,省会长沙不仅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亮点、亮色,也有对困难群众帮扶关心的底板、底色,长沙作为幸福之城才更有底蕴,这样的全面小康才更有底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群众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仍有部分城市居民生活比较困难,主要包括:低保户、特困人员、低收入对象(家庭人均收入低于2倍低保标准)、支出型困难(因病、因学、因残、因祸和无住房等)家庭等四种类型。
正值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为促民生升温,为幸福加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掉队,长沙市从城市特殊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整合部门资源,积极开展城市困难群体“五帮扶”活动,包括急难、医疗、住房、就业和基本生活五项措施。
“五帮扶”活动自2019年9月实施以来,特别是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围绕共建共治共享,建立起财政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资金物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相结合的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机制,凸显出主动性、及时性、长期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其中急难帮扶一次性给予每户3-6个月低保标准帮扶金,医疗帮扶一次性给予每户3-6个月低保标准帮扶金、特别困难的最高可享受9个月低保标准帮扶,住房帮扶按照公租房货币化保障方式给予帮扶,就业帮扶依托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就业服务与失业帮扶,基本生活帮扶一次性给予每户不超过2个月低保标准的帮扶金。2019年实施至今,全市共帮扶37648人次,发放资金10169万元,其中非本市户籍1199人,发放资金246.13万元。
长沙帮扶活动的亮点,就在于着眼社会救助工作短板,突出传统救助制度仅限于户籍人口的局限,推动帮扶重点由农村贫困人口向城市困难对象聚焦,由本市户籍人口向非本市户籍常住人口覆盖,由特定困难对象向所有困难群众辐射,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向更多困难群众尤其是低收入边缘群体和非户籍人口惠及。让更多困难群众,尤其是低收入边缘群体和非户籍常住人口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连续12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长沙回馈普通人的善意和温暖。